首页 陇县资讯 陇县教育 宝鸡资讯 陇县房产 陇县汽车 陇州社火 陇州人物

唐蕃古道:民族文化融合之路

(来源:网站编辑 2022-11-02 10:22)
文章正文

  


唐蕃古道
 

  从唐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经过今甘肃、青海,直至吐蕃都城(拉萨)的驿道,世称“唐蕃古道”。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著名的交通大道,唐蕃古道与一代盛世有关,也和一个汉族女子的命运息息相关——她就是文成公主。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走的就是这条道。唐蕃古道全长3000余公里,是唐代以来中原通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

 

  5月27日,由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5省区考古院(所)共同组织的“2014唐蕃古道考古探险”活动拉开帷幕,共有18位文博专家、学者从西安出发,历时22天,途经5省区44处考察点,对唐蕃古道进行探险。这是我国多省区合作组织专业人员首次对唐蕃古道进行的综合性考古探险活动。

 

  唐蕃古道,有待新发现

 

  在此次“重走”唐蕃古道之前,上世纪80年代初,青海省博物馆、青海省文物考古所等单位就曾组织过类似的考古活动,但之后类似的考察与研究就很少了。今年,随着“丝路申遗”工作的逐步实施,中国西部文化线路遗产的考察与研究项目相继启动,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唐蕃古道这一历史文化遗产,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甘青川藏四省考古研究机构,启动了新一轮的“2014年唐蕃古道考古探险”活动。

 

  “唐蕃古道”考古团团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建林说,从史前时期开始,西藏就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它和中原地区、其他的民族和国家,有着非常频繁的交流和互动。唐蕃古道作为连接中原和西藏的交通要道,向南延伸至尼泊尔、印度,成为“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尽管“丝绸之路”的故事家喻户晓,但不论是学界还是普通大众,对这条由唐都长安通向“世界屋脊”的唐蕃古道了解得并不多。此次考古探险活动,就是希望有新的发现,从而加深人们对于唐蕃古道的认识。

 

  “一般认为,唐蕃古道分为东段和西段两部分。东段的大体走向是:长安(陕西西安)—凤翔(陕西宝鸡)—陇州(陇县)—秦州(甘肃天水)—河州(甘肃临夏)—鄯州(青海西宁)。西段就是从鄯州到吐蕃牙帐(拉萨),这是唐蕃古道的主体部分,它分为南北两条支线,北线是文献记载的驿道,由玉树经聂荣、那曲至拉萨;南线即从玉树经四川石渠县、德格县,进入西藏江达县,经察雅、芒康、林芝、工布江达进入拉萨,是近些年通过考古发现逐步确认的唐蕃古道的新支线”。张建林说,文成公主从西安出发,究竟走了多长时间,是由北线还是南线进入西藏,由于缺乏确切的史料记载,仍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论证。

 

  有关文成公主的诸多谜团

 

  文成公主远嫁藏王松赞干布的故事流传了1000多年,这段和亲的佳话至今仍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在汉藏民族间广泛传播。遗憾的是,人们只记住了“文成公主”这个唐太宗李世民在她出嫁前临时册封给她的封号,册封之前文成公主本名叫什么,多如牛毛的唐朝史籍中却无一记载,甚至在收录了上万首唐诗的全唐诗中也没有一首提到她。如果说,文成公主真的是皇室宗女,他的父亲又会是唐朝皇室中的哪一位?倘若文成公主不姓李,按照文成公主的影响力,她的身世似乎本不该如此神秘。

 

  “有种说法是,文成公主原名李雪艳,是唐朝皇室远支,任城(山东济宁)王李道宗(唐高祖李渊的堂侄)之女。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知书达理。公元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亲吐蕃,公元680年在吐蕃去世。”张建林说,这段野史记载是否真实,现已无从考证。而文成公主的丈夫,松赞干布虽然是吐蕃历史上最有名的赞普之一,历史上也没有关于他具体生年的记载,因此,我们至今也不知道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在年龄上是否般配。传说,文成公主入藏9年,年仅25岁,松赞干布就去世了。

 

  如果以上说法属实,根据历史记载,唐朝有再嫁风俗,尤其是和亲的公主,可以在丈夫死后申请回长安再嫁,而且吐蕃也有皇帝死后其嫔妃都归他儿子的习俗,文成公主都没有依照这些习俗再嫁,而是一个人在吐蕃生活了40年,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和藏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直到现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唐蕃古道:民族文化融合之路

 

  自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古道开辟后,作为特殊群体、去天竺(印度)取经拜佛的僧人在这条路上明显增多。据《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对走这条道路的僧人做了一个粗略统计(可能其中有很多人并未全程走这条道,只是取道去印度),结果显示,当时走唐蕃古道的僧人虽不是很多,但与文成公主进藏之前相比,还是有明显增加。这说明,唐人已经意识到去天竺国事实上还有一条捷径,在这条捷径的两端是两大文明古国。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唐蕃古道在迎来短暂的黄金期外,其余时间基本上处于关闭状态,“即便是这样,也应该看到,唐蕃双方使臣的相互往来是这条道路上的主体人群,文成公主在唐蕃古道上不仅带去了书籍,也带去了唐王朝的物产及其他东西,这条道路本身就是一条民族融合之路。”张建林说。

 

  汉藏两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体现在方方面面,瓷器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根据历史记载,我国成熟的瓷器烧制技术完善于以汉族为主的中原地区,它是汉族和其他民族进行贸易往来、礼品馈赠的主要物品,它在承载着各民族友谊的同时,也记录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瓷器从中原流入西藏早有记载,但早期的流入方式多以赏赐为主,并未形成大规模的贸易往来。大规模的贸易往来盛行于明朝以后,所以,无论是从西藏还是陕西西安,抑或两者之间的唐蕃古道,其传世和出土的明清瓷器都具有明显的汉藏文化痕迹。”张建林说。

 

  文化是一个国家长期积累的精神财富。唐蕃古道承载着1300多年的历史沉淀,其文化价值不言而喻。从唐蕃古道形成的那天开始,汉藏人民便开始了不断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无论是朝代更替抑或是战火纷飞,都没有隔断两族人民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原文刊于:《中国文化报》2014-06-17第7版)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