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县资讯 陇县教育 宝鸡资讯 陇县房产 陇县汽车 陇州社火 陇州人物

浅谈北宋战马的发展与养殖

(来源:网站编辑 2023-04-25 11:21)
文章正文

在宋代以前,战马主要以战争为主。中原王朝在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中,战马在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原王朝对马的重视也带动了战马养殖的发展。由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适合大规模养马。

因此北宋初期,对战马的需求量较大。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马匹进行圈养和繁殖。

北宋时期,战马养殖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为满足北宋对外战争和百姓生活需求,国家在西北地区设立专门的马政使司和马匹管理机构。

但是为了保证作战需要,宋廷从当地引进了部分优良马种。

北宋时期主要以养马为主的军事经济形态主要有官营马、私人养马、马市贸易、马军等几种形式。




官营马

宋初,政府设立了专门的马政机构,“以骑军为事”。负责管理全国范围内的马匹养殖、管理和分配工作,同时向中央提供战马。

宋太祖在位期间,设置了“蕃部马”,由中央直接管辖。但随着北宋对外战争的扩大和对海外贸易的重视,宋廷开始大量从海外购买战马。

“熙宁中,始置蕃部马。岁给马价绢五千匹”。北宋朝廷为了满足对外战争的需求,在西北地区设置了专门的马政机构“蕃部马”。

为了保证战马数量和质量,宋廷规定:“蕃部马不入边者三年一进”。为了防止边境地区的战马流入西夏或者契丹等少数民族部落,宋廷规定“蕃部马不得入边”。

宋廷还采取了定期换马、与其他民族交换马匹等措施保证马匹数量。



私人养马

北宋时期,私人养马主要是为了满足宋廷对外战争的需要。宋军在与西夏、辽朝、金朝的作战中,多是使用战马作为主战兵器。

马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宋政府对其需求量很大。北宋时期,私人养马规模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

北宋时期,由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适合大规模养马。而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恶劣,适宜大规模养马的地方较少。

因此西北地区私人养马数量较多。宋人常说“北方马种多而良者少,南方马种少而良者多”。

北宋时期,西北地区私人养马规模较大的有马军和民户等。宋人所说的“南方马种少而良者”主要指南方养马人。

宋人常说“北马南牧”、“北牧南迁”即指南方养马人和北方养马人所养马匹的区别。北宋时期,西北地区私人养马的主要品种是陇州所养的“细马”。

这类马匹身材苗条,蹄子细长,善于奔跑,也称为“细马”。

北宋时期,陇州私人养马数量最多的是民户。在北宋初年,陇州有民户一万五千余户。北宋仁宗时期,陇州民户数量有了一定增加。

随着西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战马养殖规模的扩大,西北地区私人养马数量开始逐渐增加。随着私人养马规模的增加,政府对战马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据《宋史》记载:“(治平)四年……夏五月戊辰……以王逵为西北马军使、知庆州事,改夏州为庆远军”。



马市贸易

马市贸易是北宋时期马匹贸易的主要形式。北宋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许多马市,供人们交易马匹。北宋时期,开封城内的“牛马市”、“猪马市”等马市交易都很兴盛。

北宋时期,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各地设有专门的马政机构和管理人员,对马匹进行驯养、管理,使马匹数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证。

各地的“马政司”、“马场”、“养马场”等也都设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马匹的管理。

在经营上,宋朝政府实行官营马业和私人养马相结合的制度。据《宋史》记载:“凡军马及公私所获,官为统制,私为散卖。岁入常平钱五百万贯以上,以备军需。”

可见北宋时期官营马业和私人养马相结合,已经成为北宋政府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北宋时期,政府采取的养马制度主要是由“租马”和“养马”两部分组成。

宋初,为了解决养马的经费问题,宋太祖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租马”政策,即政府向马匹所有者收取一定数额的费用。当时,民间马匹主要通过“买马”和“卖马”两种方式获得。

由于“买马”价格相对较高,所以只能由富人来承担。而“卖马”的价格相对较低,一般由一般百姓来承担。

这些普通百姓只需将所需马匹交由政府就可以了,马匹的买卖主要通过民间市场进行。

北宋时期,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国家还实行了一些鼓励经济发展的政策。如宋初就曾颁布过《田马法》和《马头钱法》两部法律。



马军

北宋军队中的马军是由骑兵组成的军队,主要负责在作战时支援步兵作战,并且作为步卒出现于军队序列中。

北宋时期,骑兵与步兵在作战时各有所长,战马可以帮助步兵提高进攻速度和射术。

因此北宋的军队中普遍存在马军,据《宋史》记载:“蕃骑既盛,而步兵亦盛。每有大战,诸军并力并进,于是战马为步卒所杀而死者十之八九”。

可见北宋的骑兵实力是非常强大的。但是由于宋朝实行禁马政策,导致骑兵在战争中无法发挥其优势作用。



据《宋史·兵志》记载:“诸军每遇大战,先发者胜”。由此可见北宋骑兵在战争中的重要性,随着宋朝禁马政策的取消和养马技术的不断提高,骑兵的地位逐渐下降。

北宋时期,军马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通过中央及地方官府,在各地饲养战马;二是从民间购买,这是北宋主要的战马来源之一。

但是民间马匹的来源有两个问题:一是百姓没有能力饲养战马,二是宋廷需要从各地大量购买。

首先,北宋的马匹数量庞大。据《宋史·兵志》记载:“马之数至五百万匹,其于军数多寡之数,今所当百而二百而已”。

但是由于马匹数量众多,如果全部依靠百姓来饲养,那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的北宋来说这显然不现实。

因此北宋统治者采取了通过官府来养马的政策。《宋史·食货志》记载:“其于马之数多寡,未可徒限”。



驯养技术

北宋时期,马的驯养技术已经十分成熟。马匹的驯养技术主要包括:马种的选择和饲养;对马匹的饲养管理;马匹的训练等。

北宋时期,朝廷在西北地区设置了专门的马匹管理机构,对马种进行选择。在选择和饲养过程中,官员们依据国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对马进行挑选、培育。

马种选择主要根据马匹的外貌特征、身体状况、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确定。

北宋时期,在西北地区培育出了几种优良马种,如“大宛良马”、“大食良马”等。这些优良马种在北宋时期被用于战争,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除了从西北地区引进优良马种外,宋廷还从外地引进了一些优良品种。如“阿拉伯良马”、“大食良马”等。北宋时期,对马匹的饲养管理也十分成熟。

为了使马匹保持良好的状态,宋廷建立了专门的马房,用于饲养马匹。同时,宋廷还会对马匹进行精心的饲养和训练。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宋朝对马房管理制度十分严格。马房设有专职人员负责马匹的喂养、卫生、检查等工作,保证了马匹的健康成长。

在宋代,对马匹进行训练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宋朝不仅设置了专门的军事机构来培养战马,还设立了专门的学校来培养战马。在这些学校中,有专门用来训练战马的马术学校。

北宋时期,对战马进行训练最主要的方式是骑马、骑射。通过骑马、骑射来提高战马在战场上的适应能力和作战能力。



北宋的战马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战马质量,北宋政府从西北地区引进优良的马匹进行繁育、饲养和管理。同时,宋朝也非常注重对马的训练和调教。

除了每年定期举办马政使司州、县举办的战马培训班外,北宋政府还会派遣专业人员到全国各地为战马进行专门训练,以保证马匹质量。

北宋时期,北宋对战马的管理制度有严格规定,《宋史·职官志》中记载:“诸监牧司皆有令,令所由出之。一岁间更定诸马所宜马,令所司、县择其良者为之。”

北宋时期,我国北方地区的马匹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西北地区的良马;另一种是华北地区的劣马。

这种情况与宋朝政府的重视程度有关,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北宋在西北地区设立了专门的管理马匹的机构——马政使司。

从宋太宗开始,宋朝就已经在西北地区设立马政使司,并多次派遣官员到当地进行马匹管理工作。

北宋初期,宋朝政府还实行了一项新政策:“诸监牧司皆有令,令所由出之,一岁间更定诸马所宜马,令所司、县择其良者为之。”

北宋初期,为了能够从西北地区引进优良的马匹,宋太宗曾命令陕西地区各监牧司挑选良马到幽州(今北京)进行繁育和饲养。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初期战马数量不足的问题。



总结

北宋时期,战马的养殖是其军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宋时期,战马养殖与种植相结合,通过“种马法”等方法改良了战马的品种。

但是由于宋政府没有严格控制马匹的引进和品种改良,导致宋政府引进的马与西北地区本土马种出现了严重的基因杂交现象。

北宋时期,宋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对战马进行保护,如禁止贩卖私马、设立养马场、禁止民间私养、加强对马匹的管理等。

宋廷还通过建立官方和民间养马机构来保证战马养殖的需求,如设置马军、马政使司等来进行管理。

随着宋朝国力不断增强,军事需要不断增大,宋政府也从周边国家引进了部分优良品种战马。这些优良品种战马为宋朝骑兵战斗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战争史料汇编·唐五代卷》

《中国古代战争史资料选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宋史·兵志》卷三六,第1471页,中华书局,1958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