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地名志》载:“东风镇李家山有个村叫李家新庄,位于东风镇驻地西南4公里处。原名墓坑,民国时期有李家山部分居民定居于此地,更名李家新庄至今。”
墓坑这个村名和国民军甄士仁剿灭士匪王友邦有关。《陇县志·兵事纪略》卷载:“民国十七年(1928)二月间,陕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派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三师师长甄士仁来陇县围剿吴山土匪王友邦,土匪据险扼守,自设炮局,制造武器,拥有匪众3000余人,战马3000余匹。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官兵不敢进剿,任其坐大。甄部到陇县来进剿后,月余没有行动,意在使王匪疏于戒备。三月初,甄在东门外举行检阅后,部队奉命开拔,先头部队当天下午出发,突然于四日晚全军夜袭八渡,一举攻克栗子坪、官村、大庙和土匪吴山老巢,击毙数百人,余匪沿南山逃窜,甄部营长尚辉超、史天士,连长马希彬及士兵数十名英勇奋战,战后在东观川建忠烈祠以资纪念。王匪残众溃逃中,被驻甘肃省岷县的国民新编十四师师长鲁大昌收编,令住武都碧口。但王匪恶性不改,继续劫掠,后被鲁部手枪营营长(实为团长,中共地下党员)何戒僧设计诱杀,砍头示众,以息民愤。”
吴山土匪王友邦,在关中西部十里八乡烧杀抢掠为害害当地百姓的行径,原已故陇县水利局干部马执忠在《王友邦匪帮覆灭记》—书中记载很清楚。
吴山,系陇山余脉,地处西秦,现归陈仓区新街镇管辖。这里,五峰挺秀、林海苍茫、峪谷幽深、山形奇险,素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秀、青城山之幽的殊誉。早在西周,朝廷就封此山为“镇山”。此后穿朝越代,隋文帝杨坚曾召召在吴山敕建神庙。唐玄宗、元成宗先后又加封吴山山神为成德公、成德永靖王。清康熙帝曾亲书“五峰挺秀”金色匾额,高悬门楼正中,光彩照人。因此,游人寻兴朝山,百姓布施修庙,致此山庙亭台楼阁鳞次栉比,金碧辉煌,成为一个风物胜地。每年自春月始,王公大臣、军政要员、墨客骚人、庶民百姓络绎不绝,攀缘于道,朝拜觅胜。
吴山也因险峻,易守难攻,历史上曾为匪寇侵占,变成歹徒啸聚的魔窟。1925年,顽匪王友邦占山为寇,三年内网罗匪徒三千多人,自称“陕甘英武护国军”,编三团十一营,经常出没于千阳、陇县、宝鸡、崇信、华亭、清水、灵台等地,撕票掠夺、打家劫舍,干了许多骇人听闻,令人发指的坏事,将一个优美的景区,变成了人间地狱。
国民政府也曾几次出兵进剿,皆因匪帮狡黠,据险逞顽而未得手。
民国十七年(1928)闰二月初四,甄师共四个旅近两万人陆续到齐,先发告告,向王匪发动政治攻势,陕西省主席宋哲元电请甘肃省主席刘郁芬协助,由崇信、灵台两县各借小麦数十万斤,陇县派百姓驴驮马载运回。三月初三,甄在东门外召开剿匪誓师动员大会,说道:“剿匪成功我真是人,剿匪不成功我真死人”。又一面将计就计,封王友邦为营长,要求撤离吴山,指定驻扎地点;三月初六又假意把先头部队从水银河沟浩浩荡荡撤走。傍晚改由杜阳沟出,直指吴山。又派杨万青团全团兵力从丁家沟进山抵达小底村、白鹤坪一带,截断后路。命胥俊青团长率部由千阳县水沟乡辛家沟爬山抵核桃园,攻击庙川敌敌。命彥彥英旅长率大部兵士进梨林川,一路进攻八渡镇,一路由小峡进攻官村。黄旅长由火石盘梁前进进攻车道梁,并要求县府通知各乡民团不分星夜赶往八渡镇听令。甄自率—师由白家河上朝天坡梁前进。分派停当,强调各部一律饱餐,衔枚勒口,夜静出发。
三月初七,甄师部又在城乡贴出第三道布告,摇匪安民。驻川口温家堡土匪第八营刘振武率匪窜入北山,驻青凉山匪徒第八营闻大兵人庙川,急忙窜入草碧沟。天亮后,双方交火,黄旅长命炮兵从闫、赵二山向匪兵攻击,师长亦命大炮轰击,土匪死守阵地,双方固守一夜。
初八日晨,甄师两路大军各以大炮轰击,队伍续进,攻至菜园村,下午又进攻官村、魏家庄,火烧匪部执法队长魏文房院。此时双方已死亡多人。匪兵势弱,退到山根,力保巢穴。全县各处民团应召到达八渡镇,甄师长令发给手榴弹,分布各山巅,摇旗呐喊,以作疑兵。下午时分,甄师云集官村,占领寿峰寺。发现给王友邦做寿礼单上,有陇县商会会长王子威送银一项,甄大怒,电令王继成团长将王传部关押。
初九日黎明,官兵集中力量进攻匪司令部栗子坪,战斗激烈残酷,尚营长中弹殒命,部下连长强力之猛攻顶住敌人。忽有一弹打中强护卫钱包,包内装五枚银圆,弹头滑向强将嘴打伤。关键时刻,消灭庙川敌匪的胥俊青团长越岭由沟内杀出,对敌前后夹击。几十发炮弹落入匪敌仓库内,几声巨响,面粉冲向天空,百十米内白雾弥天,犹如降雪一般,王友邦退守方山,官兵打进栗子坪,焚其司令部,烈焰腾腾,火光一片。打开牢房,放出被关肉票三十余人。师长下令搜山,向方山轰击,敌弹药库起火爆炸,死伤不少守匪。王友邦见大势已去,欲奔香泉游击普常义处处,黑跑半夜,天明才到白鹤坪,不料杨万青团长打垮了匪部张维德第七普后以逸待劳,只一工夫夫,就把王匪打得七零八落窜窜林而逃,逃至麻池堡,进退无路,插翅难飞,只好放下武器,缴械投降。官兵派人押回官村,甄师长又令增师香泉一带,协同当地民团搜剿残余匪徒。
甄士仁进驻寿峰寺解解回的匪首一个个叩头求饶。甄师长一个个问过姓名,王友邦、冯占彪二匪首俱在其内,命暂押堡子山当初匪首结盟之地关帝庙内、听候发落,命布告四方,鸣锣召集官村周围百姓回家,申明已往之事,概不追究,计点伤亡战士百余人,不论死活,一律抬回县城,伤者医治,死者棺殓。土匪尸体,就地掩埋,留兵一团,分驻各村,继续搜剿逃匪,招抚流亡,暂为震慑。王友邦、冯占彪等匪首向甄师投降以后不几日,被地放放还,使其有机会在杨家滩(八渡镇辖)香泉一带重新收罗残匪流氓再立山头南逃。王匪、冯匪向甄交出大量金银珠宝和鸦片、手枪、麝香。当地百姓、政府皆曰该杀匪首,甄领导层大都反对收抚,认为收了王匪,甄师将更加鱼龙混杂,军匪难分,声名狼藉。在既不能放,又不能收,还想杀杀的困境中,经密谋巧做转折演出了明收暗放真事假办这出戏。对口经经是:王匪西逃。至于如何西逃,则闭口不提。
还有一种说法流传,甄撤离吴山凯旋回陇县,将伤亡战士百余人一律拍回县城。将俘获的匪徒主要头目王友邦、冯占彪以及一些骨干暗地放还,只将二十多名匪徒押回县城。从八渡峡出来后经西坡由李家山、普乐塬捷径直奔县城。当队伍走到李家山时,有一两名土匪溜掉。甄士仁这时想到,留下这些匪徒到县,就会流露暗放王、冯等匪首的马脚,就以睡俘逃跑、带回麻烦还要耗费粮饷为由,在李家山不远的地方下令将二十多名匪徒全部枪杀集体掩埋。这个地方就成了基坑。
十多年后,有李家山部分村民定居于此,村名仍叫墓坑,直到1956年5月全县行政区划调整时,县长白玉宽(旬邑人)在娘娘庙区下乡时,听到这个村子叫墓坑,嫌太难听,改名李家新庄。从此至今,此村一直用李家新庄村名。(编者根据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