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州电商人才专访】马超:退伍返乡耕基层,打造梨林川陇上江南
2023-02-20 08:59 来源: 陇州核桃之窗
原标题:【陇州电商人才专访】马超:退伍返乡耕基层,打造梨林川陇上江南
【陇州电商人才专访】马超:退伍返乡耕基层,打造梨林川陇上江南
陇县电商人才马超
“早知梨林川,何须下江南”,这是陇县村干部马超在退伍返乡后打响的口号。2019年,在父亲承包一片百亩滩涂地后,马超先后辗转多地考察,依托这片土地资源成立了陇县丰瑞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最终将东北水稻引入陇县梨林川村种植,成功让这片黄土地上生产的高品质大米依托互联网平台售往千家万户。
01
退伍返乡:滩涂地掀起千层稻浪
2014年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毕业后,马超在部队繁忙的训练中,仍保有一颗好钻研的心。每到闲暇,他便钻研莳弄花草的学问。“当时部队成立了绿化班,我是班长,带着战友学习养花。”凭着这门手艺和细致的性格,马超在领导的支持下,把朴素的单位装饰得生机勃勃。没想到退伍后,这些知识竟派上了更大的用场。2021年3月,马超选择回乡创业,怀着一片建设故乡的热忱,他被选举为陇县梨林川村历史上最年轻的副主任。据马超说,五六十年前,陇县就曾有过种植水稻的历史,而理论上围垦的滩涂地在整地翻耕、泡田洗盐、生育期灌水后,完全可以种植并获得可观的水稻收成。
▲水稻插秧现场“育花、育水稻,其实原理很相似。都是经历浸泡、催芽等一系列过程。”2020那一年,马超再度用上在部队里的那股“钻研劲儿”,花了一整年时间 一边研究水稻的培育方式,一边跑遍河南驻马店、陕西汉中、宝鸡岐山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还邀请西安农业基地的负责人到陇县东风镇梨林川村实地勘察,最终确定长粒香、五优稻4号等水稻种植品种,并着手揽办村里的水稻种植事业。马超说,“刚开始插秧的时候,有一二百名群众都来围观”, 这一幅接续了五十年前岁月的稻浪奇观在现场村民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到2021年10月底,水稻喜获丰收,产量超1200斤,距离该品种1400斤的亩产标准仅差200斤。
▲专家在梨林川滩涂地实地考察与阳光下金灿灿的水稻一起拔节生长的是马超对这片滩涂地的无限憧憬,第一次试种的成绩让马超欣喜,也燃起办好家乡特色产业的决心。但从小看着他长大的村民们却不这样想,许是出于担忧,许是出于质疑,他们不断向马超传递否定的声音:“农业本来就投入比较大,你这样做能挣多少钱?”,“现在看着挺好,过两年肯定亏得裤子都提不起”。面对这些声音,马超却坚持认为:“ 一个村子有了产业才能发展,才能脱贫致富。”他不仅坚守初心,还响应陇县县委、县政府号召,搭建 “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把村里的群众也拉入产业链条,拧成一股绳,凝聚一条心。
▲和稻田共同成长的马超
稻田长势渐好,一些村民开始提出中肯的建议:可以在地里养殖大闸蟹、淡水鱼,实现一田多收、一季多收。最终,马超依托这一思路发展出生态种养循环模式,让合作社产收实现大幅增长。在这个年轻村干部筚路蓝缕的带领下,这片沉寂已久的黄土地上开始出现金黄的稻谷、弄钳的螃蟹、跳跃的小龙虾和游弋的稻花鱼,给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
▲稻田中养殖的螃蟹
02
数商兴农:驻守田边的电商人
随着水稻产业链做大做强,马超受到短视频平台的带货热潮启发,尝试在线上垂直售卖陇县农产品,朝着产供销一体化的方向迈进。起初,马超分享在稻田的日常视频,吸引了一批网友私信购买产品。首单交易往往是顾客最为忐忑的时候:产品会不会存在质量问题、付款后发货会不会出问题、售后该如何保障......为了打消顾客疑虑,马超不厌其烦地讲解产品、录制实物视频,还邀请粉丝来稻田实地参观。他的细致打动了第一批顾客,也收获了一大批回头客,产自黄土地的大米通过数字渠道,出现在了全国各地的餐桌上。粉丝们的信任和好评,这份独属于私域流量的情感联结也反推马超进一步做好产品供应,利用二者联动助推产业发展。
▲马超在直播中介绍自己的蟹田大米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随着产销模式逐渐成熟和系统化,马超却并不急于营销扩增曝光率。 “我不会搞虚假宣传,不做一锤子买卖”,他保持着一种具有田野质感的稳重调子,仍旧打好质量牌,做好产品解说和售后服务,一点点提升稻田特产的复购率。
▲蟹田大米即将发往西安、广东、北京等地讲好品牌故事也是马超产品销售中重要的一环。除了翻红古语 “早知梨林川,何须下江南”,马超积极参加县里的各类产业培训、注册独家商标,还再度发挥钻研精神考究 陇县地方志中对陇县梨林川地下水的记载。他表示,自己还要做更深的研究,核对更多关于家乡典故的细节,让更多人在尝到陇县农特产的同时,也能知道产品背后的故事。 不卖虚假的产品,不讲虚假的故事,是他又一句亲身践行的口号。在马超返乡创业的这几年,一些变化也在周围悄然发生。过去的陇县与许多乡村的状况一样,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奔忙,偌大村庄只留老人忙着耕作养殖,单一的收入来源与系统农业知识的匮乏形成乡村发展的蔽障。“好多老一辈人在种植养殖时都只凭自己的经验,或者别人种什么,就决定种什么。一失败了,就没有了尝试的心情。”
▲茁壮成长的稻田
而马超在自己的创业实践中,把这些老人都拉入合作链条,一方面为乡村发展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也推动村民对专业种养殖知识的学习。“今年我们村举行电商培训,好多村民都积极响应报名。”对马超来说,这既是村民们对他作为创业案例的认可,也是他作为村干部的工作成就。
▲马超在直播间推广陇县五宝和自己的大米
03
农旅融合:打造梨林川陇上江南
一粒稻谷掀不起稻浪,但滴水成河、聚沙成塔,马超向稻田的纵深深处漫溯,一粒接一粒将稻谷抛向谷堆尖。凭着“水稻+”农旅融合项目,马超在市县斩获两个创业大奖,在农作物生产间隙发展出农事体验与乡村旅游结合的新农业模式,还拓展出订单农业、认养农业、创意农业、农耕文化体验园、插秧节、丰收节等新服务方向。终于,他通过努力把这片黄土地变成了自己想象中的样子。
▲梨林川“水稻+”农旅融合项目去年,一群幼儿园孩子到稻田参观,幼儿园老师实地给学生讲解大米的来源和户外安全知识,这一幕让揽办农业研学旅游的想法在他脑海里不断冒尖。随之而来的还有农家饮食、户外娱乐、特产购物……马超的畅想里,加号后面还有无限可能。 村民种植的农作物、陇县地下水资源、天然地理风光,都将为陇县数商兴农之路助力,推动它向外面的世界不断奔驰。目前,通过深入挖掘陇县本土文化,盘活土地资源,马超已经依托当地自然旅游资源,配置水上娱乐设施,吸引了一大批不同年龄群体的游客,实现农业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幼儿园将教室搬到梨林川田间一度让马超忧心的是 “有人带头,但带头的人还是有点少”。谈到如今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热潮,他说,他们能回家乡已经是很大的勇气和情怀。但是,农业不是赚快钱的暴利行业,是长期性的投资。必须保持良好心态,选好一个方向就沉住气,不要一失败就负能量,哭天喊地。即使失败了,也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 如果有人回乡,我也愿意分享自己的经历,能帮一把是一把,让他们少走点弯路。”说这句话时,马超分外侠义。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越来越多人加入建设家乡的队伍,乡村才有未来、有希望。 在马超看来,帮助他们,也是在帮助一个又一个乡村。
▲梨林川稻田风光
与市场中涌动的竞争气息背道而驰的是,马超的商业愿景并非一枝独秀、各自为营,他更希望把陇县电商集中在一起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团队,带动陇县父老乡亲就业创业,继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闲置土地利用、闲置房屋开发增收。“如果我们都单打独斗,没有一个电商资源共享平台,也很难走向正规,发展好乡村产业。”为实现这一共同的愿望,下一步,马超希望能联同其他陇县电商人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一个专业的学习及跟踪反馈平台,共同走好农业深耕之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