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县资讯 陇县教育 宝鸡资讯 陇县房产 陇县汽车 陇州社火 陇州人物

西安市人民政府

(来源:网站编辑 2022-12-18 21:59)
文章正文

民谚说“社火娱神,香火娱人”,每年迎神报赛时的社火巡游活动,起源于驱疫祈福、祈祥求佑、迎春迎神的古老风习。史载西汉、隋、唐及宋、明时代,西安地区就流行社火活动。现今传承下来的社火脸谱、曲调、词目、扮演模式等,多属明清两代传袭后世的。西安地区的社火表演集中在每年春节正月十五前后演出。西安城隍庙、东岳庙、药王庙、后土宫及各县的土地庙、城隍庙、山神庙、龙王庙、火神庙、娘娘庙等在过庙会时,也都有多样态的社火表演。从时间上分类,社火有“白社火”和“夜社火”之分,也有的社火是白天夜晚都可以表演的。白天的社火多是锣鼓队、竹马、高跷、芯子等;昼夜连耍的社火,多是与龙灯、狮子、高跷、秧歌、旱船相配合。夜社火耍龙灯或舞狮时,还有喷火、焰火、火鞭助势增色。

西安的社火表演还有“巡村拜户”的习俗,装扮成神话、戏剧人物的表演者或骑马或步行,在自家村前村后巡游,也到临村的街道胡同巡游一番。有的社火队还进到村中人家的宅院中表演敲打,届时各村或各户人家会准备茶水、香烟、糖果等,招待来表演的社火队。不少人还放鞭炮迎接社火队,形成热烈喜庆的气氛。民间俗信社火进家门有吉祥驱邪的作用,故近几年来有些富裕人家专门请社火队到自家门前或院中表演一番。

西安社火的种类很多,抬扮型社火有芯子(其中还有平台芯子、转芯子、挂芯子、杂技芯子等多种)、车社火、高跷、单杆轿等;表演型社火有龙灯、舞狮子、竹马、旱船、仪仗锣鼓、板火对等等。芯子是用铁棍作骨架,外饰以假像,于是人们看到一个花瓣上、书页上、枪尖上、鸡毛上乃至在草尖上站着或悬吊着各种戏剧故事人物,令人感到惊险出奇。芯子的制作技术有从上至下悬空式、钢筋平行横伸式、高耸铁架左右分支式等。临潼、高陵一带还流行一种“桌芯子”社火,当地俗称为“亭子”。是将社火人物装扮安置在桌子上,像在桌上建了一座亭子而得名。一般由6~8名小伙子抬桌亭巡游,民国30年(1941年)正月十五闹社火,船张村的桌亭子演出20多台,队形摆布有二三里长。周至、户县一带还流行“背芯子”社火。由1人背铁架,铁架上再有人物,可1人背2~3人,且身背高架上的人物还能骑独轮车、跳花环,做各种惊险杂技动作。户县乔家庄的背芯子还有“踩四角”、“跑花尖”、“经纬对流”、“卷白菜心”等舞步,配以锣鼓吹奏,令人欢乐鼓舞。马社火是演员骑在马上巡游,车社火是在马拉大车上装扮出各种假山假水假树和人物表演。近十多年来农村多用拖拉机、农用汽车进行社火表演,传统的风格和气势已经不存在了。

西安的民谣说:“天明了,雨停了,大白杨的社火闹红了。”西安近郊大白杨是唐代梨园的遗址地,其东村与西村往往要“斗社火”。两村社火相互叫阵,从表演内容、技巧、阵势上都想压倒对方。东村演《周瑜打黄盖》,西村就演《三气周瑜》;西村演《白蛇传》,东村就演法海把白蛇压住的《压法》。每年正月十五耍社火、斗社火吸引了大批围观群众。长安县留八堡的社火气势宏大,曾出现8个村3000多人同时表演,10万多群众围成场子看社火的大场面。户县苍游乡、蒋村镇、甘亭镇等地的“板火对”独有特色。如苍游乡的3个村从腊月三十晚开始,到正月十五前后,每村都有锣鼓队,人抬牛拉,几十面彩旗护卫,前边的人擎举起30公分宽2米多高的木板,上写对联,3个村按逆时针方向顺转。3家的板火对互不见面,只有各村的文化人接待,备烟茶,放鞭炮,并对板火上的对联品评优劣,较出高下。对方村子若觉自己的对联内容不如人,则重写新对子转村让邻村人观看,都要胜人一筹才算罢休。

表演型的社火最为常见的是舞龙、跑竹马、舞狮子。旧时多用竹、木、纸、布、绸等结扎绑糊成多节龙。近代则多用彩布、绸料作“龙衣”,用竹、木等轻而坚固的质料作“骨架”,用轻型合金焊龙头,适宜于让龙喷吐焰火。竹马是用竹蔑扎成马架子,分马首马尾两截系挂在演员腰间,马项则挂响铃,跑动起来发出悦耳的节奏声。跑竹马一般选20~26名幼童,讲究人数成双。竹马人物多为戏剧扮相,前有刘备、关羽、张飞、吕布等人,后边是不定名的花脸、旦、生、丑等角色。跑竹马讲究动腿不动嘴,故俗称为“哑吧故事”。舞狮子有文耍、武耍之分。文耍多模仿狮子抖毛、搔痒、打滚、直立等动作,引狮郎手执绣球与狮子逗引表演。而武耍犹如武士与狮子的恶斗,有“打直愣”、“跳四方”等程式,动作是一套连一套的“小红拳”武术招式,或腾高上桌,或从几个相支撑的桌子上跳下来,动作难度大,使得观众时而紧张时而开心大笑。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