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县资讯 陇县教育 宝鸡资讯 陇县房产 陇县汽车 陇州社火 陇州人物

传承创新 激发非遗文化的时代光彩

(来源:网站编辑 2022-12-12 19:07)
文章正文

  大型户县社火微缩模型中的《杨门女将》。

  白色幕布之后,各色皮影人物在表演者的手中翻转腾挪;幕布之前,正在观看皮影戏的男女老少喜笑颜开,兴味盎然;乡间小路上,一队装扮齐整的社火表演者正在向下一个演出地前行,黑衣花脸、白袍小生、蟒袍武生等角色扮相生动……近日,《陕西非遗之美》主题摄影作品展在法国巴黎上线。近40幅以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摄影作品,让当地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民间艺术和乡风民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记录一个地方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历史变迁的“活化石”,对其最好的保护、传承方式就是使之融入现代生活。近年来,陕西各地因地制宜,积极筹备实施了一系列惠民、为民、乐民的非遗展示项目,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遗体验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走近非遗,全方位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11月10日,记者探访了西北地区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非遗文化薪火相传

  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是在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遗陈列厅基础上逐步发展建成的。博物馆3个展厅总面积1500平方米,陈列有100多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1万多件相关实物,包括代表作品、工具、原材料、半成品、珍贵图片等,涉及西安剪纸、秦腔板胡制作技艺、戏剧盔帽制作技艺、豆村大蜡制作技艺、阎良皮影雕刻技艺、莲湖精巧面塑、唐三彩烧制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组按照社火表演现场制作的大型户县社火微缩模型,精彩再现了户县社火中最经典、最具难度,以玄妙惊险著称的社火芯子组合系列场景。这组作品囊括了仪仗、锣鼓、社火组装、抬社火、车社火、木偶、牛拉社火、马社火、背芯子、高跷、火龙、地龙等户县社火的基本形式和内容,被誉为立体的“关中民俗教科书”。其中的《杨门女将》模型更是将关中社火中最大的芯子展示得淋漓尽致。社火《杨门女将》在表演时要由13个至16个孩子在高空展示,如今已经难得一见了。

  “因为社火只在年节时才能看到,能够表演大型社火的班社也越来越少。为了让人们了解这一规模庞大、形式多样、技巧高超的民间艺术,户县社火传承人宋志荣、曹静香、何东继特意创作了这组大型户县社火微缩模型,展现关中百姓过节的民俗场景。”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保护部主任张俊杰说。

  第二展厅中,一只巨大的中华动态巨龙风筝颇为引人注目。这只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而特别制作的风筝,由动态风筝大师张天伟于2009年耗时3个月制作而成。按照中国传统绘画中龙的形象制作的硕大龙头,色彩格外鲜艳。通上电源后,龙头有9个部位可以活动。张天伟制作的动态风筝利用机械传动装置,将传统风筝制作技艺从平面发展到立体,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动态发展到声光电结合,如今已有数十个系列的作品。

  由省工艺美术大师苗春生创作的大型泥塑组群《关中记忆》,用1300多个神态各异、活灵活现的泥塑人物,30多种劳动工具以及农家小院、戏楼、店铺等建筑元素,全景式再现20世纪50年代关中地区过大年时看戏、赶集、耍社火三大经典场面。关中地区曾经的社会生活是《关中记忆》所表现的内容,也是关中文化和非遗文化形成发展的根源。

  “老一辈艺术家留下了如此丰富和灿烂的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之发扬光大。为了更好地利用博物馆有限的展示空间,馆内经常开展活态展示、展演、互动、传习等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和公众面对面鉴赏交流,让更多人接触非遗、了解非遗并爱上非遗。自开放以来,博物馆坚持展示西安市非遗保护工作成果。这里不仅是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基地,也是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命名的第一批陕西省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近年来,我们和西安市多所高校及中小学实现了传统文化教育合作共建。”张俊杰说。

  发展之路不断向前

  11月10日,由西安市群众艺术馆主办,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承办的非遗项目文创研发设计展经过精心准备后开展。

  一大早,便有多位观众入馆参观。展览现场,楮皮纸制作技艺、易蛰酵母制香技艺、长安泥塑、关中礼馍、莲湖精巧面塑等12个省级、市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作品琳琅满目,相对应的学生设计原创稿也别具新意。

  该展览是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深度合作的创新创业项目,双方以“艺人说艺、学生品艺、专家导艺、文创新艺”为基础,历时4个月探讨、设计、创作,最终以设计原创稿的形式向观众展示实践教学阶段性成果。

  “为了做好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我们不断创新展示、传播方式方法,先后开展了‘非遗进景区’‘非遗研学之旅’‘非遗文创研发展示’‘小小讲解员’等一系列活动,让更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了解非遗进而爱上非遗,成为非遗保护传承的参与者、实践者。”西安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馆长白利群说。

  今年8月,西安市群众艺术馆、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开展的“小小志愿者寻找‘古艺’长安非遗研学之旅”活动,带领中小学生走进鱼化泥叫叫制作技艺传习所、古法斫琴传习所、唐三彩烧制技艺传习所等地,在实地体验中感知非遗文化、领略非遗魅力;“非遗博物馆里的小小讲解员”活动则利用假期对孩子们进行“上岗培训”,培养小学生志愿者成为非遗文化的讲述者、传播者、传承者,推动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发展。

  旨在推动非遗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非遗进景区活动,在众多非遗传承人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下,先后走进翠华山景区、大唐西市、华清宫等地,通过非遗项目展示展演、现场教学等方式普及非遗知识,让老百姓体验传统民俗,呼吁更多人加入非遗志愿者队伍,为非遗宣传、保护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陕西拥有6000多项县区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很多人做了大量工作,目的就是将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展示给更多人,吸引更多人关注非遗传承发展。未来,我们将继续建好用好展示交流合作平台,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成为人们体验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媒介和手段,成为赋能文旅发展、乡村振兴的文化载体,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让这些古老的文化和技艺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白利群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