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的主战场。2020年4月,兰州新区中川园区被甘肃省民政厅确定为全省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后,中川园区党委、管委会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紧紧围绕“需求导向,文化引领,以公共空间综合利用推进拆迁安置社区治理创新”实验主题,构建起以党组织为核心,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为社区治理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川经验”。
新尝试:党建引领探新路
中川园区以党的建设为引领,在社区共治共建上进行新尝试。建强中心社区“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整合盘活辖区资源,真心实意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参与创建单位达到360个,为社区居民、驻区企业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困难超3000件。在社区“大党委”基础上扩大参建单位范围,探索建立“社工委”工作机制,推行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无缝对接的为民办事流水线作业模式和“社区+N”为民项目多渠道认领模式,发动社工委委员深入网格、小区、楼院,将社会治理做到更精更细。
立足城市化进程快、服务管理任务重的实际,中川园区打造了“红色党建引领 七彩便民服务”“凝聚党心暖民心 五心五让促和谐”等社区党建品牌,通过开展党员“双报到”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品牌示范引领作用,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增添新动能。
选优配强村(社区)领导班子,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全部实现“一肩挑”,倒水塘村等10个拆迁村与就近社区实现共驻共建,党组织阵地标准化率达100%。通过“支部搭台、百姓唱戏”,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等机制,培养城乡社区治理的内生力量。积极引导成熟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组织管理的主体和监督作用。
新路径:公共服务暖民心
以整合资源为突破,在完善公共服务上探索新路径。中川园区在各社区设立“七点半”工程公益课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残疾人之家、妇女之家等10个以上服务项目,最大程度让出社区办公场所用于居民服务、活动用房,着力建设集社区办公、公共服务、居民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性服务设施。两年来,各社区举办道德讲堂300余次,组织开展“爱心来敲门”、助残行动、义诊送健康等主题服务活动500余次。
家长来不及接,孩子放学后去哪儿,一直是社会管理难题。于是,彩虹城社区“四点半”学校应运而生,彻底解决了这一难题。彩虹城社区“四点半”学校服务项目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爱心托管班”称号。
为方便居民,中川园区在各社区设立“便民服务柜”,免费为居民提供老花镜、篮球等20余种日常生活类用品和维修工具。同时,在6个社区建设“劳动者驿站”,实实在在解决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等户外劳动者工作期间吃饭、休息等困难,真正成为党建引领下补齐公共服务供给短板的“最后一公里”平台。利用新区残疾人辅助租赁项目,满足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多样化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需求,提高了特殊群体的生活质量。宗家梁社区推出公共晾晒区,并在兰石、瑞岭等8个社区复制推广,充分利用小区内闲置空地和小广场建立公共晾晒区,解决了社区居民晾晒难,营造了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
新理念:共建共享树新风
中川园区精准切入实际需求,在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服务居民、增强社区认同上探索新举措。宗家梁社区坚持“服务社区居民,倡导文明新风”理念,建成兰州新区首家社区殡仪服务站,已为80余户居民提供殡葬服务,节约治丧费用33.6万元,切实解决了群众办理丧事没有固定场所的问题,有效改变了丧事大操大办的陋习,为农村人口市民化转变过程中破除陈规陋习提供了经验。
西槽村社火“狮子登杆”是目前兰州新区唯一一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宗家梁社区积极培育扶持“狮子登杆”传承人开展文化传承工作,协调活动场地设立舞狮道具、秦腔道具、太平鼓等“非遗”物品展示厅,为民间传统技艺提供展示平台。各社区充分发掘传统优秀文化,发动群众组建秧歌、秦腔、书法、象棋等文体娱乐队伍,常态化开展弘扬传统文化文艺汇演和经典诵读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和“文明家庭”评比等活动,强化社区文化引领能力,提升居民整体素养。同时,中川园区在8个社区建立“道德银行”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促进居民共建共享,形成了居民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性活动的良好氛围。
新思路:网格管理更精细
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在城乡精管善治上探索新思路。按照“专员负责,多员协同”的网格员配备要求,中川园区在各中心社区配备专兼职网格员78人,网格员知格情、知户情、知民情,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建立三级网络组织体系,完善“3+N”网格员激励奖励机制,吸纳社区“三委”成员、老党员、退休职工、退役军人等骨干力量,建成“专职+兼职”网格员队伍,参与基础信息、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社区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网格有效事件上报2.6万件,兑现网格奖励金62.2万元。
同时,探索推行“党建+网格”管理机制,按照条块结合、优势互补原则整合辖区党建资源,通过支部联建、共驻共建、驻区党组织“双报到”等区域党建工作机制,建立“党建统领,多元参与”的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常态开展法律维权、矛盾化解、困难帮扶等服务,不断提高辖区社会治理水平。
新方法:特殊人群大家帮
有效发挥公益力量,在特殊人群关爱上探索新方法。兰石家园社区、彩虹城社区主动出击,引进阿里巴巴公益和爱德基金会联合发起的“爸妈食堂”为老助残志愿服务项目,为独居、残疾、失能等困难老人提供免费午餐服务,解决了受助老人“吃饭难”的燃眉之急。彩虹城社区开办了新区首家社区老年大学,开设多种适老课程,极大地丰富了辖区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中川园区率先在栖霞中心社区建设新区首个社工站,为280名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家庭探访、资源链接、重点个案等关爱服务累计达2100人次。彩虹城中心社区创新开展“党建+”工作模式,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与就业创业有效衔接,在新安社区试点打造“振兴工厂”,为居民和特殊人群增加收入。
引入社会服务机构,探索照护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分散特困人员提供每周打扫一次卫生、每半月洗一次衣服、每月理一次头发、每半年发放一次衣被等“四个一”照护服务。实施“阳光家园计划”项目,为57名居家和寄宿人员购买照护服务,有效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民生。新安社区创新推出“循环养老、代代相传”养老服务模式,组织辖区中、青年及低龄老人参与养老志愿服务,以低龄老人为主力,引导他们与高龄、空巢等特殊老年群体结对帮扶,建立养老循环系统,逐步将养老服务推向了螺旋式循环上升的新高地。
新模式:有事一起商量办
以矛盾问题为导向,在社区议事协商上探索新模式。彩虹城中心社区通过多种渠道“提议题”、多方恳谈“出主意”、议事组织“拟方案”、张榜公示“开言路”、专家审查“定公约”、居民表决“说了算”等“六步议事”创新工作法,不断推进城市社区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进程,营造了社会关心支持、群众广泛参与、依法有序开展的民主协商氛围。
栖霞社区引导辖区居民姚生霞等十几名热心居民成立了“看不惯”志愿服务队,社区里只要有“看不惯”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特别在环境卫生、文明劝导、矛盾纠纷调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社区探索基层治理、推动居民自治?出一条新路径。
各中心社区每季度组织社区、业委会、居民对小区商户“门前三包”落实情况进行测评排名,建立“红黑榜”公示评价办法,并在社区公众号上以“红黑榜”方式予以公示,督促商户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通过正面激励与反面警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商户自觉改善门前环境卫生质量,不断优化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居住环境。(祁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