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700多年的龙武镇高跷,仍保持着它的原始性和神圣感
2019-06-18 11:34
着古装踩高跷,为边疆地区的云南少见,而位于云南省石屏县北部的龙武镇却沿袭七百多年了。龙武,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茶马古道从茶乡普洱通往玉溪至昆明,马帮从这里经过,使龙武有了独特的地域文化。龙武一带的古道被称为黄栗树坡古道,是现今古驿道保存比较完整的一段。
(本文图片均源自作者在彩龙社区的发布)
龙武古道历史悠久,据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到过这里,记载了当时古道两旁的百姓生活和经济商贸往来状况。
龙武镇,因古道的遗迹刻进悠久的历史,彝汉交融产生了特殊的民俗文化。特别是在龙平、大寨、龙武自然村里唱古戏,踩高跷、耍龙狮、亲戚窜门吃年饭等等民俗文化成为龙武镇一大景观。
每逢春节到来,即在正月十六、十七、十八的三天,这样丰富的民俗文化为龙武注入了浓浓的年味。
温柔的霞光披撒在龙武,晨曦沐浴着古老的彝汉村寨,炊烟如纱似幻地升起来,老人、妇女牵动着牛车缓缓地走出村头。我三次走进龙平、大寨、龙武自然村,脑海里思索着、凝望着……
谁会想到,崇山峻岭中竟然隐藏着一座座古老神秘又美丽的土掌房城堡;谁会想到,这偏僻的村寨,竟然流传着比中原地方还要高的高跷,还有那一个个曲折感人的神话故事。
一个故事一个迷,正是这种神秘的力量吸引着远方的客人纷至沓来,走进古老的历史,走进动人的故事,领略这里丰富的民俗气息。
走进龙平、大寨土掌房的城门,清晰的看到高高的土墙下多条巷口由小城门分开。
延伸的青石板巷道留存着数不清年头的绿黑色青苔,原来的平顶房加盖上了防水用的石棉瓦,木制的门窗保留完好。许多老人不愿随儿女搬出,而喜欢守住属于自已的那份安静。
龙平、大寨、龙武三个自然村是龙武镇有名的土掌房村,所建年代与泸西县城子村基本相似,依山而建,一巷多院,一院多户,家家相连,户户互通。
但这里的土掌房无论大小均设有大城门、小城门、城堡、城楼,据说是为保护村民安全,抵御外侵而建的。
正月十六这天,龙平村晚饭前,家家户户要在饭桌前烧纸钱。
图为喻有起老夫妇与親戚赵宗林老夫妇合影。
在赵宗林老人的邀请下,坐客于大寨村83岁的喻有起老人家里吃年饭,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饭前抽空为老人拍了一张纪念照。
龙平自然村的踩高跷活动。
参加活动的妇女们加紧时间练习舞蹈。
龙平村的年会为农历正月十五、十六,十五作准备活动、十六开始活动。参与集体活动的吃一个午餐和一个晚餐,但碗筷由各家自带。
踩高跷已经成为古村里年轻人的“专利”,而年轻人出门工作很少有时间回来,回家过春节踩高跷当然是很高兴的事。谁再有什么事,都比不过在村里踩一次高跷过隐。
龙武高跷以“历史久、高度高、难度大”而闻名。这里的“高跷”独具特色,高跷高者可达一丈二尺,最矮也可达七尺,今年龙平自然村的高跷高达4米。据当地老人介绍,龙武的高跷有将近700年的历史,是极具代表性的民间民俗艺术。
在龙武镇里的龙平自然村,有这么一个受人尊敬的71老人叫赵宗林,对待传唱古戏、组织踩高跷有着十分执着的"任性″,步入古稀之年总是坚持为村里计划、主持"年会″活动。村里参加“年会"活动的年轻人,都会围绕他的计划积极报名、演不同角色。
赵宗林老人介绍说,受现代文化和网络冲击,加之年青人进城工作,近年来没有人再唱古戏,只有在"年会″期间组织踩高跷、耍龙狮了。而踩高跷与古戏扮演角色是根据年份区分的,如今年演宋代戏(穆桂英大战白虎关),明年演汉代戏(三国"过江招親″),后年演唐代戏(三锤夺宝刀),以此类推。
据大寨自然村两位70多岁的管斌和杨光文老人说,高跷属汉族民间杂技,且走且舞,起源颇早,汉魏六朝百戏中称“跷技”,宋代叫“踏脚”,清朝以来才称为“高跷”,古籍《山海经》里也有记述。在“迎春会”上踩高跷,据说能预示来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因此“踩跷”不仅成为“迎春会”不可缺少重要节目和重头戏,更成了“迎春会”亮点和特色。
男青年身着古装、脸涂油彩,或扮“桃园三结义”,或扮“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或扮“包青天”, 双脚缚于八九尺长的木棍上,大摇大摆,跨步沿街表演,休息时就坐在路边两层小楼的阳台上,令人惊叹不已。
小伙子们也多半为能参加高跷表演而倍感自豪,在当地女人们的心里,高跷踩得最高的男人是真正的英雄。踩高跷的人在扶助者相助下,一点也没有畏惧、胆怯之感,表演自然到位,技艺娴熟,有胆大之人索性放开扶助竹竿,不扶任何东西行走前进。
拍摄采访中了解到,多年演“穆桂英”角色的何云龙年轻人,今年改演“薜丁山”了,心里还是高兴的。他说,自在普洱市景东县工作,每年回家过春节会自愿加入村里的高跷队参加表演。他还说,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在外地工作,回家过年踩高跷成为了一份传承责任,积极性很高。
代代相传的踩高跷,让村民们沿习着男孩从五、六岁开始学、认真传。
龙武镇的龙平、大寨和龙武三个自然村踩高跷迎春年会和它的祖根中原一带踩高跷形式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作为民间的原始祭祀性活动,踩高跷最早是为了娱神,神高兴了,春耕和来年才可能有一个好开头。
现在,中原的高跷基本上成了春节期间的文艺节目,失去了原始的宗教性意义,但龙武的高跷却仍然保持着它的原始性和神圣感。
很惋惜,由于受现代文化的冲击与影响,龙武地区流传的古花灯戏已经没有人再传唱了,会简单哼上几句的也只能是70岁以上的少数老人。值得庆幸的事,听说龙武踩高跷已正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