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县资讯 陇县教育 宝鸡资讯 陇县房产 陇县汽车 陇州社火 陇州人物

【寿阳非遗】戏剧文化之瑰宝

(来源:网站编辑 2023-12-26 19:44)
文章正文

发布于:山西省

原标题:【寿阳非遗】戏剧文化之瑰宝——高跷竹马戏 千年罕山情

寿阳高跷竹马戏,发源于寿阳县平头镇罕山郭家沟,是由当地远古傩舞爱社、蚩尤戏演变而来。2008年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被列为国家级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重点项目;2016年第二次全国戏剧普查认定为新发现民间戏曲剧种;2020年参加全国百戏昆山盛典,成为全国戏剧文化之瑰宝。

竹马,一般是用竹皮或者竹蔑扎起骨架,外面用纸裱糊,再经过彩绘而成。竹马分为前后两半,系于表演者的腰部,使表演者如骑马状。寿阳竹马戏既有高跷的魁伟高大,又有竹马的彩饰造型;既有人们熟知的戏剧人物故事,又有刀枪剑戟的激烈拼杀,更有“上坡前倾”“下坡后座”及“马失前蹄”等高难度动作,通过表演和队列变换,在或急促或舒缓的锣鼓声中,马蹄铿锵、铃铛作响、马鞭飞旋、你来我往,精湛的表演把剧中人物表现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让人感觉恍惚来到了古战场。竹马戏起源于汉唐,兴盛于明清,集高跷、竹马、武打于一身,过去主要用于驱邪逐疫、祀神祭天,祈求丰年,寄托了劳动人民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现在,每年正月十五灯山庙祭祀、二月二龙抬头马抬头、六月六河神爷跑马、七月十三轩辕庙祭祀等许多活动中,竹马戏都是必不可少的演出项目,主要有《唐朝八大将》《三英战吕布》《金沙滩》等剧目。

扎骨架

裱糊上色

“按老辈人的说法,竹马戏应该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家表演竹马戏也已经传了五代人了,在这个村子里不断代传下来的也只有我们一家了;我父亲今年已近80岁,依然能上马表演;刚才演刘备的就是我闺女。”山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寿阳松涛竹马戏艺术团团长郭永虎一直奔走于整理、挖掘竹马戏的历史,组织竹马戏的编排和演出之中。虽然资料都已经被损毁得快失传了,在演员匮乏、资金窘困的情况下,他自费投资,挖掘整理和复排竹马戏,根据父亲和村里其他老人的回忆,整理出5部竹马戏剧本,让原本濒临失传的曲目得以延续。

2015年以来,在郭永虎等人的努力下,失传多年的高跷竹马戏《三英战吕布》剧本唱词修复完整,并对服装、道具等进行适度改良,组织竹马艺术团排练,成功将其搬上了现代舞台,让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重获新生。此后,寿阳高跷竹马戏走进晋中、走进太原、登上黄河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每到一处演出,来自十里八乡的百姓争相观看,深受喜爱。2020年,寿阳高跷竹马戏亮相2020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全国戏曲大舞台,2022年成功举办了首届竹马艺术节。

近年来,社会上对非遗的重视和保护让郭永虎倍感欣慰。逢年过节,郭永虎带着演员们穿着鲜艳服饰,背起竹马,扛起旗帜、操起乐器、挥起马鞭,穿梭于乡村、集会,无论严寒酷暑,风雨无阻。竹马戏就像一股绳,把大家拧在了一起。郭永虎带领这个团队,饱含一腔热血,传承着祖祖辈辈的技艺。他们坚信,只要子孙后代不遗余力地努力,竹马戏定会在这片热土上永远流传下去。

监 制 |马海文李惠子

统 筹 | 潘福明 任 静

责 编 | 潘丽霞 张艳君

图 文 | 山西画报

制 作 | 王美蓉 王 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