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县(市、区),鹤壁浚县入选啦!”
在草木葳蕤的盛夏时节,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传来好消息:6月20日,鹤壁浚县成功入选全省示范县(市、区)名单,实现文旅消费由“试点城市”到“示范城市”的飞跃。
从浚县社火大赛展演争相斗彩,到国风华服文化大赛裙袂飘飘;从古城酒店、特色民宿天天爆满,到黎阳子馍、晒咖啡店铺宾客云集……今年以来,矗立于浚县古城与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沿岸的鹤壁市浚县古城出新出彩,激荡着文旅经济从“复苏”到“繁荣”的铿锵足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也提出,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提升发展软实力,并把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上升为省委“十大战略”之一。
抢抓大运河、大黄河文化带建设的历史机遇,朝着新时代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浚县依托“古城+两山+运河”的优势资源,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持续做好古城保护、传承、创新三篇文章,赓续历史文脉,留住市井气息,丰富古城业态,以文旅文创深度融合发展,倾力打造可亲可为、近悦远来的活力之城,为助力建设文化旅游强省、加快建设鹤壁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贡献“浚县力量”。
一方沃土,钟灵毓秀;一座古城,文脉悠长。今天,让我们走进浚县,来一场跨越古今的对话,去感知千年古城的青春和活力。
在保护中传承——守护历史遗产 守望文化“乡愁”
从千年古城的晨曦中醒来,流连于青砖黛瓦的古建筑群,看着城内炊烟袅袅起、游客纷至来,浚县人的日子,闲适惬意。
打小在古城长大的潘登江是黎阳子馍店的老板,一年前他重新回到古城,漫步青石板路,看着古色古香的风貌,或捕捉到店里游客的一张张笑脸,感觉这里是最美最温暖的归宿。
潘登江说,原来的古城屋瓦斑驳、破败不堪。经过近几年的改造提升,古城换了新颜、更具古韵。就是对古城的发展充满信心,他毅然决然地重新回到古城创业、生活。
一城运河水韵,千年诗画黎阳。《太平寰宇记》载:“卫河、淇水合流亦曰黎水,亦曰浚水。”浚县古称黎阳,西汉置县。浚县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矗立于浚县古城与隋唐大运河(永济渠)之畔、浚县的城中心。
古城因运河而建,亦因运河而兴。浚县是我省唯一的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绕城而过、流淌千年的大运河九年前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拨开历史的云烟,5000年的文明史、2300年建城史在岁月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成为黄河文化的绚丽篇章。古城因大禹治水而载入史册,因“华夏儒商始祖”端木子贡生于斯、长于斯而名扬天下,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在此开办书院,世界文化遗产黎阳仓举世闻名。平原之上,浚县明代城墙遗址巍然屹立,大伾、浮丘两山儒释道三教文化荟萃,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伾山石佛深情地注视着每一位来客。穿城而过的运河滋养着浚县古城,衍生出泥咕咕、大平调、民间社火、正月古庙会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唱着“从北京到南京,比不上浚县城”的动人歌谣。
千年风韵随处可见,历史脉动触手可及。300多处名胜古迹、7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串珠成链。古城西大街两侧的店铺保留着旧时风貌,门楣上悬挂的匾额渗透出历史的凝重。文治阁、古县衙、世袭翰林府、文庙等古建筑内游客熙攘。街道里巷中、飞檐斗拱处、雕梁画栋间,无不承载着祖辈们生活的文化记忆,彰显着此间千年文化脉络。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古城情结扎根于浚县人的心灵深处。
从大运河申遗开始的那一刻至今,鹤壁历届市委、市政府都把古城保护建设作为该市文旅发展的头号工程谋划实施,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以贯之抓落实,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可以说,坚守浚县古城特色、完好保存一个“活着的古城”,是我们永远的课题。
顶层设计来发力,布好棋盘再落子。2012年,大运河申遗拉开了古城保护修复的序幕;2013年7月,《浚县古城保护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定位古城保护战略及整体发展构架;2014年,黎阳仓粮食仓储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为浚县古城定位提供深厚的历史滋养、坚实的学理支撑;2021年1月,《鹤壁市浚县古城保护条例》出台实施,成为守好生态画卷、护好精神家园的法律依据……
“我们始终遵循‘留古、用古、承古、扬古’理念,不破坏建筑风貌、居民生态、历史文脉,实现‘古色古香、原汁原味、市井市民’的古城历史空间、街巷肌理和生活形态,致力于保护建设好‘山、水、城’三位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浚县县长王远征表示,近年来,浚县审慎推进古城保护进程,实施古城保护项目58个,特色商业区入驻服务企业和特色商铺300多家;修缮县衙、端木翰林府、海棠谷、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和四条大街等46个项目,“历史印记”逐步恢复。
保护一座古城,就是唤醒一段历史,留住一处家园。浚县这座“活着的古城”区别于其他古城的一点,就是保存“原住民”的日常生活,重现古城市井气息。
走走逛逛,斑驳的老戏楼、电影院、理发店、照相馆散落着烟火味道,畅游古城的游客、慢悠悠骑车的身影、打着招呼的街坊邻居、街角聊天喝茶的人们,构成了一幅淳朴而又生活化的场景。
古城便是这样鲜活而真实的存在着!正如浚县副县长刘建军所言:“浚县古城没有因单纯保护而沦为僵化的遗迹,没有因过度开发毁坏历史风貌,而是富有生机地活着……”
在传承中创新——赓续千年文脉 厚植文化自信
秧歌、舞狮、竹马、高跷、背阁……今年正月,浚县千年古庙会激情重启,浚县古城被热情洋溢的社火队伍“点燃”,“中国式狂欢节”万人空巷。这不仅寄托着中原民俗文化的绵延,更展现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文脉悠远,与古为新。
今年,依托大运河、黎阳仓两大世界级文化遗产,正月古庙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的“古城+两山+运河”产业布局,浚县正在以创建5A级景区为引领,聚焦传统文化传承与再创意,打造“山水城一体、文旅创融合”的全域发展新格局。
坚定文化自信,讲好古城故事——跨越时光的沟壑,大运河文化、儒商文化、民俗文化等以创新的表达直入人心。
鹤壁民俗文化节成为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春节元素;“明星才艺赛黎阳”社火展演打造“全年逛庙会,四季玩民俗”的百姓大舞台;“泥小妮”“泥翰林”等古韵文创解锁黎阳文化的“流量密码”;“国潮范儿”的美食、美妆、文具点亮“黄河非遗”;大伾山、古城等非遗研学主题线路值得“趣”游一“夏”;借助“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理念,主题文化街区、特色文化小巷、城市书房,实现了文化空间与旅游空间的“双向奔赴”;杨玘屯、裴庄等特色全域旅游产品体系串联乡村康养链条,映衬着乡村振兴美丽图景;正在恢复的“伾山晓月望中天”“云溪燕语卫水舟”等运河八景即将露出俊俏模样,大运河文旅高端论坛、子贡文化论坛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浚县形象。
聚焦项目为王,锻造旗舰劲旅——文化的传承,离不开重点项目的支撑。围绕“一核两区、两带两线”空间布局,浚县今年将续建、新建文旅重点项目65个,总投资约120亿元。其中投资3.3亿元的浚县游客集散中心、投资2.8亿元的粤海酒店即将开门迎客;浮丘山南部森林公园、大伾山摩崖大佛及石刻保护修缮等29个续建项目加快推进。大伾山“咕咕来仪”会客厅即将建成投用,景区业态不断完善,游客体验日益丰富。
“为了形成压茬推进的良好局面,我们紧锣密鼓地谋划实施浚县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黎阳仓遗址文化保护展示、儒商文化园等21个储备项目,总投资将超18亿元。”浚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士超介绍,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投用,古城各历史文化街区将线串珠、珠连面,着力打造高能级文旅项目新引擎。
聚焦运营管理,拓展全链建设——
对于古城传承发展而言,巨额投资的背后,将如何才能真正“火起来”?又该如何因时间积淀而不断增值?
“得运营者,得天下!”
从建设为主到以运营为主的转变,这是浚县古城发展的关键。依托清明上河园景区运营团队,浚县组建独立的管理运营团队,按照“一盘棋”的思路,从景区建设、品牌宣传、招商布局、市场营销、游客引流、运营管理等方面开拓并决胜市场。古城运营根植于中原沃土,融入浚县社火、泥咕咕、大平调等本地特色,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壁垒,不仅带动整个板块的全速发展,也吸引了蜜雪冰城、德克士等一大批知名品牌项目进得来、“火”下去。
治国经邦,人才为先。浚县古城的开发保护、建设运营也让这里成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地、锤炼干部的实战场。一大批优秀的浚县本土文旅人脱颖而出,他们本着真挚的情怀和高度的文化自觉,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以“持家理念”当好“古城管家”,书写着“惟当努力罄忠诚”的答卷。
张士超介绍,“古城新文旅模式向全域渗透,增强城市的发展黏性,把城市活力、品牌魅力转化为对优秀年轻人才的吸引力,推动形成聚天下英才共建浚县、发展浚县、乐享浚县生动局面,为城市转型发展聚智赋能。”
越来越多的青年到浚县旅游、求学、创业、生活,实现古城与各行各业新式体验的同频共振。漫步古街巷里,一家家古味中透着新潮、“烟火气”伴着“文艺范”的店铺,为这座高品位的文化古城、高颜值的生态古城、高水平的旅游古城输入了更年轻、更前沿的生活方式,释放出与年轻人热爱相通的理想与激情。
在创新中突破——文旅文创融合 解锁流量密码
“你要写鹤壁,就不能只写鹤壁。要写隋唐,写黎阳,写隋唐大运河在这里流淌,写黎阳仓近百个仓窖的昔日荣光;你要写雄伟壮观的城墙,写碧霞元君的声名远扬;要写中国最早、北方最大的石佛,写华北第一大古庙会的盛况……”
暑期档激发市场活力,“浚县文旅”的话题频频成为各大社交平台聚焦的热点,让越来越多的游客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如何以优质的文旅供给加速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7月1日,作为“2023河南夏日消费季”的主要内容之一,浚县暑期系列活动将全新登场。浚县古城将围绕“民俗大赏·玩转古城”“夜游古城·夜享生活”“‘浚’觅味道”“不夜黎阳·燃情仲夏”等特色文旅活动主题,突出“民俗味演艺、创意性集市、沉浸式非遗、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强化保护传承、活化创新,让“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漫步浚县·品读中原”可触可视、可感可知。特别是作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浓浓的市井烟火气在夜幕下的古城氤氲升腾。
创新,让传统文化“热”起来——
平日里,漫步熙熙攘攘的西大街,伫立在入口处的两个巨型泥咕咕造型花灯,成为年轻人最爱的拍照打卡点。在南侧的遏云楼,国家级非遗大平调表演吸引了如织游客驻足欣赏。
在人气爆棚的黎阳城,传统与时尚兼并,文、旅、商等业态高度融合,景象十分热闹。
今年暑假,常态化的社火展演、戏曲展演、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轮番登场,情景剧表演、汉服快闪组合出梦幻的穿越剧场。古装人物秀、关公机甲、街头演艺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及汉服、COSPLAY爱好者与网络红人自发表演的街头演艺,将使人沉浸式地感受古城的喧嚣和浪漫。
抢抓文旅新风口,“千年运河,天下粮仓”光影秀带给观众与历史互动的新体验。元宇宙、5G、3D、VR/AR等数字化手段的运用,将成为青年人喜爱的潮玩娱乐新体验。
创意,激活古城新“夜”态——
当落日余晖划过云溪桥,浚县就成了黎阳。城市的“味道”,就藏在夜市的烟火气中。黎阳子馍店内食客云集,身着古装的店小二端着托盘穿梭忙碌。来自郑州的王先生一行刚落座,子馍、王桥豆腐皮、吴二锅花生、浚县八大碗等轮番上桌。随便咬一口都是非遗。
嘉里小吃夜市、西城门小吃夜市,各种烧烤蘸串、鲜鱼龙虾香气蒸腾。人气爆棚的社火锅带来更多“潮”产品、“深”体验,既温暖了市场也沸腾了生活。热了累了就来一支文创雪糕吧!甜品店里的椰奶芋圆、百香果冰粉等赏心又美味。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甜品冷饮,浓浓的文化底蕴也如雪糕般沁透心脾。
创造,巧把“流量”变“留量”——
一到浚县,就爱上了黎阳。浚县古城保护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吴迪说:“以前的浚县文旅多为观光游、香火游,游客到大伾山、浮丘山祭祀后匆匆返回。如今,古城打造了消费场景和空间、提供了消费业态,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流量’真的变成了‘留量’。”
当“地摊经济”成为浚县的网络热词,汇聚的人气点燃了商家的热情。截至目前,古城共引入品牌企业与特色商铺500多家,打造夜间文化娱乐项目135项,策划举办夜间文旅活动100多场,解决就业4500多人。今年前五个月接待游客超180万人次,夜间旅游综合收入6500万元。这组文旅“双赢”的数据充分说明:古城夜市已成为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真真切切的文旅消费热点。
人气汇聚的背后,浚县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和运营机制,从供需两端发力,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以“民俗夜古城非遗闪光点”为主题,融入黎阳夜八点·古风集市、非遗文创、汉服体验、民宿客栈等更多青年元素,创新发展夜游、夜演、夜娱、夜食、夜购、夜宿等夜间文旅消费产品,打造“穿越千年的不夜之城”。
文化与旅游交融,开放、热情、时尚、自信的千年古城绽放着青春的光芒。我们再次看到:一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怀古出新近悦远来”,书写着“运河明珠·大美浚县”的诗和远方……
黎阳收、顾九州。遥想当年,运河上帆船林立,灯火盈夜,两岸边商贾云集,深夜不闭。蓦然回首,河南“潮玩聚集地”、中原“夜游新地标”声名鹊起,古城以更加可知可感、可亲可爱的方位与我们深情相拥。
浚县古城,阅尽千年繁华,归来仍是少年!
新文旅风起浚县。接下来,浚县文旅又该如何定义?
——拥抱新技术,打造身临其境的“数字浚县”,指端“云游”千年历史。
——切换主赛道,线上种草体验+线下真实体验双轨并行,用青年思维提升古城年轻气质。
——锻造新产品,以“古城+两山”创5A级景区为抓手,加快文旅文创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眼越千年,凝望代代相传的精神家园;一步一春秋,追寻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
鹤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浚县县委书记王海涛坚定地说,浚县正在推动文旅文创融合答卷上奋笔疾书,将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产业优势,实现由资源、产品到品牌的创意转化,由高地、高原到高峰的创新转化,将当下的“出彩”转向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扩圈”。
可以预见的是,集合了谋与略、时与势的浚县,必将在新时代的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征程中大有作为,为推动文旅文创成支柱写下更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