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县资讯 陇县教育 宝鸡资讯 陇县房产 陇县汽车 陇州社火 陇州人物

追光记|“非遗”所思

(来源:网站编辑 2023-06-10 17:20)
文章正文

文/董光强

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没错,“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活动主题是“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为“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

(6月10日,烟台毓璜顶公园,演员们表演由传统秧歌改编的舞蹈。图源:视觉中国)

设立这个节日有何历史渊源?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早在20世纪90年代,冯骥才先生提出:希望我国也像欧洲一些国家那样,确定一个“文化遗产日”。在2004年、2005年的全国“两会”上,他提交了《关于确立“中国文化遗产日”的提案》。2005年7月,郑孝燮(xiè)等 11名专家学者联名致信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倡议中国设立“文化遗产日”。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设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7年起,“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去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瑰丽多姿的文化遗产和雄浑壮美的锦绣山河都是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威海荣成俚岛镇烟墩角村是全国闻名的天鹅村,村庄独具特色的“海草房”也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烟墩角村尚存的50多幢“海草房”,最长的已有200多年。每到天鹅迁徙之际,慕名参观游览住宿的游人络绎不绝。图源:视觉中国)

科学保护是根本。根深方能叶茂,源远才能流长。要“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就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在深化保护利用改革和保护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我们欣喜地看到,山东积极创新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2022年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十大工程”,中国非遗博览会、全国非遗工作会议在山东举办,“山东手造”品牌持续打响。

(6月9日,枣庄东湖小学,爱好戏剧的学生表演柳琴戏,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戏剧文化魅力。2006年5月,“柳琴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源:视觉中国)

传承弘扬是命脉。在文化遗产研究阐释和宣传推广上实现新突破,讲好非遗故事,重要的是讲好非遗传承人的故事,一方面学习他们把喜欢变成热爱、把热爱变成特长,更重要的是大力弘扬他们的工匠精神和坚守情怀。中国首位唢呐博士、山东姑娘刘雯雯亮相国际舞台,精通榫卯工艺的“阿木爷爷”王德文火爆全球……他们的故事给我们不少启发。

非遗传承,贵在传人。山东明确,今年省级非遗传承人总数要达到700人以上。当然,加强非遗传承人培育,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比如通过数字化等手段,让非遗更好地融入当下生活。

 (6月8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主场城市活动在日照举行。闪电新闻记者 刘九省)

挖掘利用是关键。山东是文化大省,资源丰富,底蕴厚重。勤劳智慧的齐鲁儿女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着当代人的精神世界、行为方式和社会生活。

要推动保护,更要支持活化利用。如何做好挖潜文章,在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山东在年初制定的文旅提质赋能计划“十大行动”中明确提出,实施文旅深度融合行动,发展非遗旅游。要加强非遗项目市场化运作,建立具备旅游开发条件的非遗名录,与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区“嫁接”。完善非遗基地的旅游服务功能,认定一批省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推出一批非遗主题线路,让游客体验非遗文化魅力。

这几天,全省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6月8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山东主场城市活动暨“非遗购物节”启动仪式在日照举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山东将在A级旅游景区、历史文化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文化空间,同步举办650余场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节、非遗进景区活动。值得一提的是,6月9日—11日,在第七届中华老字号(山东)博览会上还专门举办非遗购物节。省内外120余个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等非遗老字号项目及传承人参加,为群众提供内容丰富的高品质消费选择。

(6月10日,聊城中华水上古城风景区,冠县辛集镇史庄小学高跷队的小学生在表演聊城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三合庄高跷”。图源:视觉中国)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走近非遗、了解非遗、感受非遗、传承非遗、爱上非遗,“非遗+”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关于“非遗”,要有所思,更需要你我的共同行动!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