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县资讯 陇县教育 宝鸡资讯 陇县房产 陇县汽车 陇州社火 陇州人物

天下有奇俗 千古“骂社火”

(来源:网站编辑 2023-03-28 09:38)
文章正文

“骂社火”过程中,夜征环节的重点是“骂”

2023年农历正月,东常村、西常村的“骂社火”热闹非凡

流传于民间的《骂社火歌》中写道:“骂社火,真稀奇,这事出在灵宝地。灵宝县西阳平乡,东常西常有此习。”

在位于灵宝市阳平镇轩辕黄帝铸鼎原上,两个历史悠久的村庄——东常村和西常村绵延了数千年的“骂社火”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绽放着新的魅力。

东常村和西常村坐落于铁王河两岸,世代友好相处,殷实富庶,民风淳朴。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十晚上,东常村关帝庙的钟声一响,就表明这一年的“骂社火”即将拉开大幕。

“十一日开始,十六日结束,东起西落,交替三次……”“骂社火”内容丰富,别具特色,被誉为天下奇俗。2007年,东常村、西常村的“骂社火”被列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骂社火”由来已久

3月21日,记者来到灵宝市阳平镇东常村。据村民梁逢时介绍,相传尧舜时期,鼎湖之畔有二墟,一居东,一居西。尧曰:“帝始生于东,起东墟为日之有常,西王母勤政于西,起西墟为月之有常。”舜曰:“然哉,甚宜”。于是,东常村、西常村由此诞生。

为纪念轩辕黄帝和西王母,两村村民之后每年都会安排祭祀、酒宴和耍社火。正所谓“春祭一日始,酒宴一日终,中间三日耍社火”。村民群集化妆,列队歌舞,断桐为琴,斫桑为瑟,进行祭祀大典。

此后,随着历代不断发展,社火内容日趋丰富。

提起“骂社火”的规矩由来,两村村民无不知晓。据村民介绍,有一年,东、西常村“骂社火”“上了瘾”,从正月开始一直停不下来。一村的村民拿着麦穗表示要耍到麦稍黄,另一村的村民则拿着谷穗,表示要耍到谷穗熟,都要骂到“最后一场”。此举在周边引起了极大轰动,也严重影响了两村百姓的生产生活。

时任湖城县令也为此事发愁,便立即上报。后来,皇帝亲自御批:“兴骂不兴当场还,从正月十一日开始,十六日结束,东起西落,交替进行三次……谁若违犯,罚米三石。”县令宣读后生怕村民违反此皇命,便立下骂社火碑。自此之后,“东西常骂社火”才有了一定之规。

讲兵法出师布阵

梁逢时说:“我们仿用轩辕黄帝金刚仙箕天兵出师布阵法,一般分为骂阵、拜请、出杆、夜征四部分。”

骂阵也叫“挑社火”,通常有挑斗、挑骂、挑衅等各种形式。村民们敲锣打鼓,燃放土炮,骂阵者反穿羊皮袄,到对方村挑骂。其中有三不骂的规矩:一不骂老实疙瘩庄稼汉,二不骂异姓外来户,三不骂出嫁的大闺女。专挑村里有权有势有影响的人骂。

农历正月初十晚上,每当东常村关帝庙里的钟声一响,就表明两村已经下定决心,确定要开始“骂社火”。从农历正月十一开始到农历正月十六结束,两村的村民互相到对方村里去耍社火、骂对方,交替进行三次。

骂阵之后是拜请,就是耍社火前邀请对方村民走出家门,到巷道里来看社火。队伍一般由探马开道,由200多人组成,包括三眼炮、开场锣、横额、彩旗、驮轿、标驮、花锣鼓、官牌、锣鼓队、秧歌队、高跷队、芯子队、乐队、旱船队、龙队、总督大人等。

当天下午,当三个探马到对方村跑两遭后,第三次带上拜请队,到对方村子里先预演一番,意在通知对方村民:我们要来“出社火”了。

在采访中,两村村民都认为,出杆是耍社火中最亮眼、最精彩、难度最大的部分。两村村民也常常竭尽所能,纷纷亮出绝活。出杆队伍分为内阵、后阵等。内阵为左青龙、右白虎,由兵卒、炮、锣鼓、火铳、号角、大旗、日月灯、标驮、彩驮、驮轿、禧刍、彩杆等组成;后阵为玄武星,由圣旨、印玺、赶脚、总督大人、骂阵队组成。

西常村村民樊书生是远近闻名的骂阵人。他介绍,夜征的重点是“骂”,是“骂社火”的核心与灵魂。

骂阵队最为醒目,他们极尽讽刺、挖苦、挑剔、谩骂之能事,骂对方村的失误,骂贪官污吏,骂歪风邪气,骂地痞流氓,骂违法乱纪,这是骂社火最大的特色和亮点。

斗文武技高一筹

东常村村民张生治提起社火中的比斗如数家珍:“大家都希望高出对方一筹,扬眉吐气。斗的内容有斗文、斗武、斗巧、斗富、斗丑等。”

据介绍,斗文有出牌子、后场子之分。出牌子是将成语词汇写在牌子上,挂在社火队伍中的彩杆上,几十个牌子上的成语用哪个字开头,必须用哪个字结尾,首尾贯通,名曰“一线穿”。如某年西常村的首牌是“万字开头”,尾牌是“以万贯通”,中间的牌子上则写着:万斤粮户、万元富户、万只鸡户、万紫千红……

后场子即骂阵队,属于夜征,要求骂阵人吐字清楚,声音洪亮,骂段押韵顺口,幽默巧妙,要从内容上、口才上、韵律上压倒对方。

张生治说:“斗武比探马、锣鼓、阵容等,讲究从气势上压倒对方;斗巧比彩杆、花锣鼓、彩船等,讲究从艺术精巧上压倒对方;斗富比衣装华丽及彩杆的数量多、种类全等,讲究从富有程度上压倒对方;斗丑比骂阵人装扮千奇百怪、言语刻薄、所骂内容热度高等,讲究出奇制胜。”

东常村和西常村用“骂”这一形式,互相警示和监督,根除了各种陈规陋习,乡村文明风尚悄然兴起。尤其是近年网络发达,“东、西常村骂社火”的风俗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两村村民也与时俱进,将许多不文明的骂词剔除,在保留传统民间习俗的同时,融入时代精神,结合当今发展主题,展现了良好的文明新风尚,给这一古老文化注入了新的动力。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