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角寺石窟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硖石镇刘家底村仙角寺自然村西南约80米处寺沟河西岸的砂石质岩壁上。仙角寺,又名玄角寺、悬角寺、悬觉寺,依山崖修建,气势宏伟。石窟高出寺沟河约15米,背西向东,十分巧妙地雕刻在半空突出的山体上。共有石窟2座、造像5尊。
由于年代久远、风雨侵蚀,加上山体石质疏松,佛像损毁严重,看不清建造年代。有关专家通过实地勘查、查阅史籍、走访调研,初步断定该石窟为北魏时期所建,距今已经有1500多年历史。
仙角寺石窟从北向南排列,依次为北窟、南窟。北窟面宽2.6米,高2.15米,进深1.73米,窟顶略带弧度,石窟距崖顶约4米,走进北窟,迎面有一尊造像,像高约1.6米,肩宽约0.6米,厚约0.4米,双手相扣,施禅定印(即双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左手上,两拇指相接),盘腿端坐于长条状台基之上。台基长约3米,宽0.47米,高约0.5米,两侧各有直径约0.15米、深0.15米的柱洞一个。
与北窟相邻之处,外面有一座圆雕佛造像,高约1.9米,肩宽0.95米,厚0.45米,佛像头挽螺髻(形似螺壳的发髻),面容慈祥和蔼,身着通肩袈裟,盘腿而坐。由于建造在石窟之外,饱经日晒雨淋,造像下端已残损,但佛像残留部分依稀可辨,尤其是佛像微笑的面部表情,给人一种慈祥、大度的感觉。
南窟面宽2.15米,高约1.4米,进深1.5米,窟顶呈拱形。与北窟比较而言,形制相同,规模略小。南窟内有一尊佛像,高约1.3米,肩宽0.55米;在佛像两侧各立一尊佛弟子造像,两弟子像大小一样,均高约1米。三座雕像均呈浅红色。在石窟顶部,遗留着暗色的印迹,至于是烟火的痕迹,还是那里之前曾经有壁画,今已无法辨别。
在两座石窟之间,有高1.45—2.1米、深0.20—0.48米、间距0.45米的五棱边柱洞,应是原石窟外寺庙建筑结构的遗迹。稍加留意的话,便可看到有些棱角已经有了裂缝,还有些棱角上已经长出了青苔。仙角寺石窟是宝鸡西部保存不多的石窟寺建筑之一,对于研究关中西部佛教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在仙角寺村西南约60米的寺沟河东岸二级台地上,有一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地表发现有少量泥质红陶陶片,表面饰细线纹。可辨器型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的尖底瓶、钵等器物。
硖石镇一带是宝鸡市金台区境内石窟最集中的地区,除仙角寺石窟和西普陀佛崖石窟外,还有何家坡明代石窟、龟川寺村石窟、高家湾石窟。何家坡下河窑村还有下河里摩崖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