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它就是何尊的雏形,除了造型端庄、工艺精巧缜密,身上的纹饰最能突出精美。”提到青铜器复仿制技艺,于安君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在岐山县城的太平塔景区藏宝阁,记者走进于安君的工作室,见各种各样的模具堆放整齐,陈列架上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种类繁多,造型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于安君正专注地制作一件青铜器模型,只见一把刻刀时快时慢精雕细镂,一尊三十多厘米高的蜡制模型在辗转挪移间,精美的纹饰逐渐呈现,古朴的图案栩栩如生。于安君出生于70年代中期,土生土长的岐山人。他的父亲曾在博物馆工作,说起来他是从小就耳濡目染诸多文物、摆件。出于小孩子的好奇、新鲜,于安君经常看看这个,摸摸那个,不仅没有厌烦这些冰冷的金属制品,反而对这些形态各异,造型美观的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眼里,那是一座炙热的文化艺术宝库,一座座古朴典雅的器物,一条条精美的饰纹,使他从此深陷其中,从着迷到了探讨、制作。那时于安君除了平时喜欢观察研究,更注重查阅各种资料书籍,常常是白天看见什么,晚上回家就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家里购藏的数千本书籍被他翻了个遍。西府宝鸡本就历史文化厚重,像一本辞典,一座艺术宝库,学习不尽,研究不完,于安君说没想到他这一干就是几十年。
图为来自上海市的康先生一行观赏岐山县文物青铜器复仿制工艺品
学工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偶然的机遇,让于安君有了深造学习青铜器复仿制作工艺,深奥的学科、精美的文物让他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开始专心学习研究各种历史文献和青铜器制作技艺资料。为了研习工艺,他一边搞创作,一边抽时间到全国各地走访老师专家、参观博物馆,每次遇到精美的青铜器物,他都仔细品鉴,虚心求教。他常常到文博和考古单位观摩老师傅制作和修复青铜器,一待就是一天甚至几天。回到家里,于安君就自己琢磨研习,大到几米高的铜鼎,小到几厘米的鸟兽器物都能做得有模有样、形神兼备。于安君曾经在省考古研究所从事过发掘和修复工作,这一时期让他对古代文物有了更深入的研究。
“青铜器制作分为仿制和复制,最难的就是复制,要求必须忠于原作。”于安君说,青铜器复制包括塑型、刻纹、翻模、浇铸以及作旧等十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求极为严格,哪怕有一丝疏忽,也会使最终的作品成为次品。青铜器复制是一门综合技术,包括材质复原,器形复原、纹饰复原、铭文复原、皮壳、锈蚀复原,甚至古代的工痕铸痕更要复原。要想完整地制作出一件形神俱佳的古代青铜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次,外地一博物馆邀请于安君复制一件青铜器,原品虽然只有十多厘米高,但是表面的纹饰异常繁复。他按照常用比例制作好铜器后,问题出现了,原器物凹凸不平的表面锈色五彩斑斓,按照传统固有的作旧方式很难做出和原器物一致的青铜锈蚀和皮壳,尝试好多次后,也没找到解决办法。可是经过多次反复做锈,表面的精美纹饰已稍显模糊软弱,为了精益求精,他只好重新制型浇铸,同时改进原铸材料和作旧方式,前后经过数次尝试才最终满意。复制青铜器物除了用料和造型极其讲究,最后的做旧更是最关键的一步,做好了才能具备替代原品的可赏性。青铜器物大多经历上千年埋藏后,表面受到氧化和侵害,哪怕一个厘米见方表面也会呈现出各种形态、颜色,做旧时就要用尽一切办法原样复制出来,不仅费工费时,更加考验复制者的综合知识和技能经验。于安君常常告诫自己,要出精品就要在每一道环节上拿出一丝不苟吹毛求疵的精神,复制一定要以原物为依据,不能主观臆造。其形制、尺寸、内容、线条、纹饰、色彩、风格、特征,甚至残损锈痕,都要忠于原件,不能随意增减变动。
工作室让国宝重新“现身”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于安君始终认为,复制青铜器最难的就是要尽量做出来和原物一模一样的东西,所以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通过三十年的沉淀和积累,于安君不断创新和改进青铜器复仿工艺,他传承并研创的青铜器制作工艺、历代铜镜范铸工艺,金石传拓技艺等多项技艺已入选陕西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项目。岐山青铜器复仿制技艺也被列为陕西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宝鸡是周文化的发源地,特别是青铜器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是历经三千年传承的国宝技艺。”于安君说,虽然宝鸡出土的青铜器数量大、级别高,但是复仿制技艺还需要更好的传承并发扬光大,目前从事此项技艺的人已经屈指可数,这很是让他感到惋惜。为了传承技艺嘉惠同好,2021年,于安君筹建成立了岐山金石技艺传习所,由他免费给青铜器复仿制技艺爱好者和收藏爱好者传授技艺,一年多来累计讲座并培训了近百人次。
青铜器是先祖烈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令人心痛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量青铜器流失在海外,以至于想看某些青铜器的时候只能看看照片。于安君多年来已收集了不少流失海外的青铜器资料,准备完整复制后展出,让国宝重新“现身”“海外流失青铜器馆”,让大家不出国门,就能从中感受到青铜文化的厚重和魅力。(记者吴树鸣)
责任编辑:任行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