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县资讯 陇县教育 宝鸡资讯 陇县房产 陇县汽车 陇州社火 陇州人物

报春的青鸟!写在《宝鸡日报》出刊一万期之际

(来源:网站编辑 2022-10-30 13:58)
文章正文

2021年2月5日,春天已至,春节临近,走过36个春秋,《宝鸡日报》今天喜迎出版第10000期。宝鸡日报社的全体人员,以新闻的名义,第10000次向376万宝鸡人民“打卡”。

内容提要

1报春的青鸟白麟

2 奋斗照亮征途冯军平 袁瑞

3 祝贺宝鸡日报出刊一万期卢愚

4 宝鸡日报出刊一万期有感张陇得

5 金鸡报晓正当时吕向阳

1

报春的青鸟

——《宝鸡日报》出刊一万期献诗

◎ 白麟

日居月诸,又是一年早春

青鸟衔来第一缕金色的晨曦

跟初绽的迎春花合诵

一场盛大的“春之声”交响

只是感慨,岁月一个快闪

两个春天之间怎么就隔了36年

从1985年1月1日《宝鸡报》复刊出版第1期

到2021年2月5日《宝鸡日报》出刊10000 期

这张浓墨重彩的纸鸢

在秦岭和渭水抚养的周秦沃土上

已起飞整整10000 架次

像一片彩云,投送了一万次异彩纷呈的宝鸡故事

而把它们——这些也曾青春的地方记忆

编排成诗礼簪缨的模样

不就是半部新宝鸡的历史吗

36年过往啊!该用什么样的经纬来梳理你

10000期哟!该用什么样的言辞来赞美你

回望来路,一代代报人亲眼见证

你是如何万里长征——

印刷机那一排排轰鸣的辊子

带动年轮旋转

滚动出《宝鸡日报》勇立时代潮头的长风万里

都知道我们脚下的这片青铜热土

孕育了《周易》 《周礼》 《诗经》

从这里出发,摇响木铎到民间听风的采诗官

不就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记者吗

新中国成立后,这片热土迎来新生

一组时间的数字记载着这段真实的历史——

1956年1月7日,《宝鸡市报》创刊

1961年国庆节更名为《宝鸡报》

1963年4月11日停刊

1985年1月1日,《宝鸡报》复刊

成为全省恢复最早的地市级党报

1988 年元旦又改为《宝鸡日报》

至此,一朵怒放风雪的迎春花

一夜间将改革开放的春风,传遍陈仓大地

复刊之初,白手起家、六易其址

报纸是黑白的,且只有四开四个版

可就在这“一亩三分地”上

编辑记者们牛一样夜以继日地笔耕

一叠叠一改再改的稿纸清样

一卷卷暗房冲洗的黑白胶片

文图并茂地感知一个改革时代

极速跃动如大河开汛的脉搏

一次次远山呼唤的心声

一串串走街串巷的脚印

满腔热忱地聆听一座西部城市

渴望崛起似初恋般的心跳

那还是铅与火的时代

这群披星戴月的报人

惯于用满天星辰的金币

兑换出报时一道道破晓的曙光

至今,那批人握笔写稿的中指上还残留着深深的印痕

隆起的胼胝中间那被笔杆压得凹下去的地方

仿佛就是一眼小小的发射场

那被墨水洇染过很难褪色的墨渍

不就是春潮喷薄而出后

留下的蓝莲花吗

成长的旅途总是荆棘丛生

自立自强自然得风雨兼程

我们不用诉说这些苦乐年华

只记住了这段奋斗而美好的时光

1993 年,《宝鸡日报》创办特刊《西部周末》

1994 年,由四开四版扩容为对开四版

小溪就这样奔流成大河,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那是激情澎湃的年月

年轻的记者们胸涌家国情怀

“骑行千里访百强”等大型系列采访一场接着一场

策划的《昨日直击》与央视《焦点访谈》

并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

报社大胆创新,尝试自办发行

连获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

全国新闻工作先进集体等殊荣

干一番大事业的热情推波助澜——

社会瞭望哨、百姓解忧台、生活万花筒、你我知心人

《宝鸡日报》从此成为宝鸡方圆 1.82 万平方公里的烫金封面

我们怎能忘记

宁丽君和刘斌两位记者乘坐班车下县采访途中

与诈骗群众钱财的歹徒赤手搏斗血染车厢

“中华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和中国新闻最高奖——

韬奋新闻奖

大写的荣誉理所应当

历史的信使、社会的良知

为时代加把火

是一代代报人的使命和理想

新世纪的曙光

掀起西部大开发的滚滚洪流

现代化和我们自己

终于迎来水乳交融的大好时机

这是值得铭记的高光时刻

就在 2003 年,《宝鸡日报》实现彩色印刷

并由对开四版扩改为对开八版

电光石火,锻造出陕西一级报纸的桂冠

难忘突破西山、天路之行、寻找文明宝鸡新榜样等

大型公益采访守望相助、情暖万家

难忘集体婚礼、汽车展销会等自主商务活动

创收广告一度接近 2000 万元大关

难忘 2007 年开通数字报,2009 年新中国 60 华诞

一次推出 60 个珍藏版向祖国献礼

难忘 2010 年创办《新闻晨刊》,8 个版跃升到 12 个版

2011 年首次迈进中国地市报报业发展五十强行列

树起宝鸡新闻发展史上又一光辉的里程碑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

在炎帝故里、文明之邦

这一只彩凤高翔

是对我们最高的褒奖

新时代、新梦想

党报更要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

情满扶贫路、战“疫”再冲锋

你听,他们采写的每一个汉字

都变成一颗颗朝露清亮的问候

你看,他们编排的每一张版面

都饱蘸一片片月色祝福的笑脸

新丝路、新征程

政治建社、开门办社、人才立社、融合兴社

“四社”发展思路春光明媚

实力党报、创新党报、活力党报、阳光党报、幸福党报

“五个党报”发展目标花好月圆

“走进巍巍秦岭˙ 感受中华祖脉”“丝路宝鸡˙ 青春

中国”等大型原创活动此起彼伏、好戏连台

打造新型主流舆论阵地知难而上、快马加鞭

报网融合、直播带货等时尚音画如虎添翼、高潮迭起

《宝鸡日报》栉风沐雨创大业、闻鸡起舞再出发——

我们用脚板绘就一幅幅立体采访的“春耕图”

用忠诚描画一张张生龙活虎的“群英谱”

用科技填写一单单市场繁荣的“云记录”

用热血演奏一场场勇立潮头的“交响曲”

这是一个全息时代

我们守正创新,不忘初心

打造全媒体方兴未艾

培育新人才指日可待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站在一万期的高点我们踌躇满志

踏上伟大复兴的征途我们豪情满怀

鸿雁传书歌盛世

青鸟报春听凤鸣

传说中不停生长的“息壤”

——就是我们

《宝鸡日报》——宝鸡人的精神家园!

《宝鸡日报》——新时代的报业凤凰!

2

奋斗照亮征途

——写在 《宝鸡日报》 出刊一万期之际

今天,是《宝鸡日报》第一万次与您相见。从第一次、第十次、第一百次、第一千次到第一万次,其间铺陈的是36年汩汩流淌的时光,是西秦大地改革开放沧桑巨变的动人史诗,是父老乡亲悲欣交集孜孜追求幸福生活的生动写照,是时代烙在纸上的深深印痕。每一个汉字都在记忆中挺拔站立,每一张照片都散发着时代温热的气息,这书写、传播与记录,激荡着西秦昨天与今天的交响,预示着宝鸡明天与后天的征途!

第一万次与您相见,我们豪情满怀!我们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读者,您好!”一如36年前的一月一日,我们以稚嫩的声音向您问好!36年来,我们为您的欢欣欢欣,为您的悲伤悲伤,为您的忧虑忧虑,为您的幸福祝福,为您的探索鼓呼,我们倾听、我们记录、我们表达,这是我们36载休戚与共血浓于水的情谊!我们深知,因为您的需要、支持,宝鸡日报才走到今天!我们谨记,没有读者就没有报纸!无论何时,“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悉心倾听群众的声音,及时反映群众的要求,做人民群众忠实的代言人和勤务员”,36年前《发刊词》中的承诺,是我们不变的初心!

端详这第一万期《宝鸡日报》的大样,我们心潮澎湃!这一万卷的时光!这36年的岁月!一万期报纸背后是编辑一万个夜班字斟句酌的艰辛,是记者数十年奔波西秦大地的身影,是几代报人日复一日无怨无悔的付出!一代代宝鸡日报人,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心血汗水推动着这份在改革大潮中复刊的报纸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跻身陕西一级报纸,成为全国地市报十强!这份报纸上,凝结着已经满头白发的创业一代的希望,播洒着正为报纸辛苦付出的壮年一代的追求,书写着意气风发创意无限的青年一代的梦想!这是宝鸡日报人的艰辛与荣光!

从1期到10000期,时代发展的浪潮拍打着时光的堤岸,改换着媒体发展的空间。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报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站在风口浪尖的新一代宝鸡日报人必须直面的挑战!我们深知,从一到万,我们才走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从万再到一,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将以新的发展理念在新的发展格局中迈出新的一步!面对挑战,我们将扛牢中共宝鸡市委机关报的政治责任,发扬宝鸡日报的优良传统,勇立时代潮头,努力变革创新,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从一纸风行到纸、屏、端共振拓宽为民服务渠道,继续发挥扩大主流媒体作用,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讲好宝鸡故事、中国故事,为谱写宝鸡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力量!

愿我们携手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3

恭为父老镌青史 心血乐伴时光流

一一祝贺宝鸡日报出刊一万期

◎卢愚

"咱宝鸡日报出刊1万期了!"

三天前,当我在省审读中心楼顶,接到报社这个电话的时候,瞬间,像被幸福的电流击中似的 : 惊喜、自豪、喟叹,一时间百感交集,无以名状,只是从心底迸出了一句话一一 "热烈祝贺啊!"

此刻,我要再次向辛勤奉献硕果的宝鸡报人致贺,同时,感恩广大读者几十年的倾情相伴,感谢各方领导长期的扶掖指导!

没有想到,在生命的沙漏所余不多的日子里,我还能遇上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我悄悄算了个账,这1万期报纸,若按期发5万份计算,已为宝鸡父老乡亲奉献了5亿份报纸,张张连接起来,可以绕赤道11圈,铺满整个宝鸡大地的山山水水!

这1万期报纸,镌刻着36年的宝鸡历史,凝结着砥砺奋斗的时光,珍藏着改革开放的画面,迴响着370万西府人民,在历届市委领导下改天换地、快速发展的动人乐章!

这张报纸,诞生于上世纪改革开放号角劲吹的年代。当时,作为我国西部仅次于西安和兰州的发达城市,宝鸡很需要一张内外交流的报纸。于是,根据市委决定,1984年春夏之交,我受命开始了筹办工作。

时值印刷技术"铅与火"的年代,一切从O开始。到河北邢台买来一部二手轮转机,在一个集体小印刷厂里艰难起步。一个一个地手捏着铅字排版,伴星待月,天天熬过子夜时分。1985年元旦,终于向社会发出了创刊号。

虽然创刊步履维艰,却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唯一"和"第一"。如:

曾是全国唯一没有固定办公场所的报纸,十年迁租,六次搬家,直到1994年才有了自己的社址。其间,租赁住宅公司一座小楼,吃住局狭,曾将一层厕所改造为职工灶房;平时只能坐三轮摩托去开会、采访,成为史上一桩桩笑谈!

全省第一家,面向社会公开、公正地招考记者,擢拔了一批基层新闻精英。

全国地方报社第一家,向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山阵地派出记者采访,引起轰动。

全省第一家组织记者,骑着自行车去采访百强村,出版《骑行千里访百强》一书。

在西部首家筹办党报所属的《西部周末》专刊,并挟报到车站、市场当街自卖。

连续十年,在全国地市报和全省新闻评比中,文字、摄影获奖双双名列前茅,并获全国首届总编辑摄影奖。

首倡社会新闻上头版,开发的专栏《昨日直击》,和央视焦点访谈、人民日报"今日谈",同批获得中国新闻"好专栏"奖…………

在一代代宝鸡报人辛勤努力下,这张报纸高峰时期,曾实现了日发12个套彩大版的目标。紧密配合全市中心工作,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成为一张蜚声全国的、靓丽的宝鸡名片!

从初创时期到目前的事后阅评,我庆幸自己一生与它的相伴,目睹了一代代报人的筚路蓝缕,踔厉奋发,宵衣旰食,不计毁誉,埋头苦干,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

包括印刷岗位的工人朋友们,他们几十年 "夜半而作,日出而息",难睡正常觉,青丝变白发,为党报贡献了生命韶光,无怨而无悔。每当黎明,我在卧室窗边,听到印刷机的轰鸣消歇,他们扛起报捆走向邮车的声音,我都会感到由衷的心疼和敬佩!

当这1万期大家心血共同喂养的纸鸢,飞向陈仓大地之际,请接受我,一个新闻老兵,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礼!你们对这座城市历史性的贡献,永远不会磨灭!

"莫听穿林打叶声",

"风物长宜放眼量"!

虽然,如今在"人人皆媒"的互联网时代,报纸在一些人眼里似乎少了热度,但它独特的介质优势和可靠的传播功能,将会永远存在。作为党和国家的执政工具,作为人民心中公信力的象征,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放眼世界,特别是中美日等纸媒大国,虽然非主流的、都市类的报纸,在不断凋零,但80%报纸依然挺立,并在融合发展中昂然前行。

我们作为党和国家引导舆论"第一方阵"的成员,应该牢记伟人的这些警言,定神远望,挟万期报纸刊发之雄风,更加坚毅地前行,作出更大的贡献!

卢愚: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电影审读中心专家,宝鸡日报社原总编辑

4

宝鸡日报出刊一万期有感

◎张陇得

三十六载非寻常,

放飞彩鸢遍陈仓。

喜看青玉拔节起,

再写新篇续辉煌。

注:1.鸢:旧称风筝为纸鸢,后喻意报纸。2.青玉:新竹也。唐杨巨源诗云:“一院绿钱童子拂,千竿青玉主人栽”。

张陇得:中共宝鸡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兼宝鸡日报社社长。

5

金鸡报晓正当时

◎吕向阳

时光飞逝。1985年那个牛年我进了宝鸡报社大门,到了即将迈进又一个牛年门槛之际,报社的同仁们传递给我一个喜讯:2月5日宝鸡日报正好出刊一万期!而我当年是二十四岁的毛头小伙,如今已年届花甲。我的这60年中,有34年是在宝鸡日报社度过的,我算得上一个真正的“报人”。我们的青春年华都化作了一只只黑色的蛱蝶,我们用汗水浇出了一棵棵多彩的信息树。我们这些“报人”,称得上是时代风云的记录者,也称得上是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一万期,叠加起来可能不止绕地球一两周……

一万期,如果把每个字当作一块砖,肯定能砌起一座万里长城……

一万期,如果每期平均按八万字计算,有多少记者为保证按期出报,写出的稿子累计起来不亚于一部长篇小说……

一万期,谁也想不到创刊时巴掌大的小报,曾经每期达到八版、十二版,报社由十多人发展壮大到二百多人,宝鸡日报在全国都算得上名牌报纸,而且在报网融合的路上破茧重生……

一万期,让宝鸡日报社成为一座本埠稀有的“精神大厦”,传播党的方针政策,讴歌先进英雄,聚焦经济主战场,加力文化自信,如今的宝鸡不缺物质大厦,但缺的是这样的“精神大厦”……

我离开报社已经两年多,但感觉那三十四年,活得很充实,活得有滋味,活得很清纯。我当过记者,与人民群众在水乳交融中让我明白:百姓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我当过总编,我记着前任二位总编的口头禅:“总编辑是攻坚梯队的队长!”所以再忙再累,我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而熬到星稀鸡鸣时分,改稿制题纠错,让我感到什么是担当。每个记者、编辑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时时感染着我,让我感受到这支队伍是能打硬仗的队伍,不愧是周人的后代秦人的后代。

三年前的一个冬季,一名校对在下班后,刚下报社大楼就被一辆汽车撞了。这位年轻的母亲当晚准备给孩子选报升学志愿,平时晚上回家女儿已进入了梦乡,唯独那个夜晚下班时是十点半,却出了意外。她没有发表过一篇作品,她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大不了在报缝中有不显眼的校对名字。追悼会上,我只记得哭声一片。还有我们的印刷工常常从十一点熬到天亮,让五万份报纸按时出版。我当过社长,面对媒体融合这道坎,大家克难攻坚,敢于亮剑,使“掌上宝鸡”声名鹊起。面对广告滑坡,我们走出了多元经营的新路子,保住了饭碗。我们处在一个极具风险极具挑战的年代,但这也让我们练就了硬本领、真本事。

一万期报纸,张张都散发着油墨香。从创刊时,这张报纸就心系人民、扎根百姓,犹如鱼儿离不开水、大树离不开土一样,所以报纸也深受百姓欢迎。质朴的文风,时尚的设计,标题的点石成金,消息的短小精悍,通讯的生动活泼,评论的有的放矢,每张报纸都是精美的精神食粮。日积月累,薪火相传,报纸的质量有口皆碑。

一万期报纸,张张都散发着正能量。我们推出的英雄人物、草根典型、道德模范,像星座、像森林。西秦大地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而宝鸡日报报道英雄人物总是第一时间、最快速度。为救人牺牲的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任培、为给学生取考试卷子冒着狂风暴雨栽进河中光荣献身的谭龙一、十三年替子还债的诚信老人严平安、周原大地上道德模范董彩霞……他们是丰碑、是楷模,而记者们手中的笔也有了厚度、有了温度。1985年,我被派往云南前线采访,走访了30多个阵地,采访了360多名最可爱的人,蜷缩在猫耳洞内听得炮弹声如惊雷,每一笔写起来都是那么惊心动魄。而每到一个阵地,都有十多位战士护送着我们,他们把怀中积存多天舍不得吃的压缩饼干让给了我。一个月的血与火洗礼,我发回了十万字挟雷裹电的战地报道。而我离开前线后,张新奎等宝鸡籍参战人员却光荣牺牲了。宝鸡报在双拥城建设中也值得写一笔。

一万期报纸,张张都记录着这个城市的变化。我们是城市的守夜者,也是历史的记录者。2014年,在宝鸡创文的关键时刻,宝鸡日报连续组织市民8次捡垃圾,这个城市的卫生死角变得干净起来。宝鸡日报是嘹亮的冲锋号,“党报姓党”的坚实理念让报纸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光荣使命。

一万期报纸,张张都折射着文化自信的理念。宝鸡日报的“文化周刊”“文学周刊”,挖掘了地域文化,弘扬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培育了一个个文化新人。从青铜器到文化名人,从村子的故事到名家之作,可以说在全国地市报中如此热爱文化、传播文化是少有的。几年前,我们的记者到岐山一个村采访,听说是宝鸡日报记者来了,一位老者说“你等着……”记者以为有什么事,结果老者请来了村上锣鼓队,以最高礼仪欢迎记者。原来是“村子的故事”登载了这个村的渊源和现状,一张有文化的报纸就有了灵魂,就有了扩张力。

一万期,还有二万期、三万期。报纸也许有一天会变成别的载体,但万变不离其宗:“内容为王”。在这个转型时期,唯有守正创新才能出奇制胜!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金鸡报晓正当时,推陈出新后者强!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