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地处陕西关中平原宝鸡,宝鸡古称陈仓、雍城,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重要支脉宝学(宝鸡之学)所在地,有2700余年建城史,出土了晚清四大国宝及石鼓、何尊等文物,存有西府社火、凤翔木版年画、泥塑等中华工艺。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位于秦岭北麓、渭河南岸的国家4A级景区中华石鼓园内,为宝鸡市文物局下属正县级全额事业单位。它是以集中收藏、研究和展示周秦时期青铜文化为主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前身是1956年的宝鸡市文物历史陈列室,1958年更名为宝鸡市博物馆,馆址坐落在金台观内。1998年9月8日迁到公园南路,并更名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成为我国第一座以青铜器命名的青铜文化专题博物馆。随着宝鸡文博事业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打造宝鸡周秦文明发祥地和“青铜器之乡”的文化品牌,历时四年的规划、建设,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于2010年9月28日在“中华第一古物”---石鼓的出土地石鼓山落成并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建筑外形运用高台门阙、青铜厚土的建筑语言,气势恢弘,厚重威严。建筑面积3.48万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5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万平方米,文物修复保护实验室500平方米,拥有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碑帖字画、铜镜、钱币等文物48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245件。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大,尤以商周青铜器著称于世。
西周玉虎
1974年宝鸡 国墓地茹家庄一号墓乙室出土
青绿色玉质,受沁呈褐色。伏卧状,张口露齿,菱形目,小圆耳直立,四肢前驱伏地,长尾上卷。玉虎雕琢精美,神态传神,看似静卧的虎,但向上曲卷尾巴,给静卧的虎增添了几分活力,猫科动物的灵动性一览无遗。
西周凤鸟纹柄形器
1974年宝鸡市茹家庄 国墓地一号墓乙室出土
青玉,因受沁,呈褐色。器为长方形片状,边饰扉棱,下端为隼。两面饰相同的双阴线凤鸟纹,凤鸟作昂首站立状,尖勾喙,大圆眼,羽冠高竖,长尾上翘。该柄形器玉质温润、工艺精湛,为西周柄形器中的精品。
西周玉龟
1980年宝鸡市竹园沟 国墓地四号墓出土
青绿色玉质,整器白化,有朱砂附着物。该器以片状玉料圆雕出龟的造型,玉龟头颈向前伸,凸吻微张,圆目鼓起,四肢作爬行状,小短尾;龟背有中脊,阴刻出龟甲纹;龟腹光滑平整。玉龟的形象生动写实,根据颈下部的牛鼻形穿孔和出土位置判断,此玉龟应是佩戴之物。
西周玉牛
1974年宝鸡市茹家庄 国墓地一号墓乙室出土
青绿色,玉质莹润,局部受沁呈褐色。圆雕,体肥硕,站立状;牛探首,双角双耳后伏,枣核眼,鼻、吻宽厚,身体丰满,四肢强健,短尾下垂。整个玉牛浑圆可爱,神态温顺,打磨光滑。
西周石兽面
1974年宝鸡市茹家庄 国墓地一号墓乙室出土
深黄色石质,受沁白化严重,侧面有明显的层叠状流体痕,局部有附着物。整器外形作微弧状,眼和角清晰可辨,嘴侧圆孔制作痕迹可看出单向打孔工艺。背面边侧有七个斜对角穿孔,可见此器可能是缀缝在其他器物或织品上。
西周凤纹玉璜
1974年宝鸡市茹家庄 国墓地二号墓出土
青绿色玉质,局部表面白化。器型接近三分之一圆,并以扉棱饰璜的两端,两面纹饰相同,为西周时期常见的左右对称的凤鸟纹,采用西周时期特有的“大斜刀”工艺,将凤鸟华丽的羽毛表现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