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参政先生生平述略
强文
杨参政先生,字仁轩,晚年自号紫塬老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农历九月廿六 日,世居宝鸡县陵塬乡紫塬村。
先生幼时,正值清末政治腐败,辛亥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受父亲育生公的启蒙与熏陶,他逐渐了解了一些天下大势。十岁左右入村私塾、初小就读,一九二一年进入宝鸡第一高等小学学习,一九二七年秋考入陕西省立第一师范求学。他常常与校内李敷仁、何寓础诸先生接近,深受其影响, 后转入陕西省立高级中学,与后来著名的民主人士杨明轩等老师关系密切,从而使他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爱国之心益坚,并决心投身革命。
一九三○年,先生考入北平民国大学学习。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先生加入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在其组织和领导下参加工作实践。他与同学们一起,印刷、分送、张贴宣传抗日标语传单。在学习中,他首先选修那些讲授革命理论、与当时社会形势关系密切的课程,例如施存统教授主讲的《资本论》等。他还听过鲁迅先生来校演讲,为李大钊烈士灵柩出殡送行。
一九三三年,先生自北平学成返里,不久即任宝鸡县第二高等小学校长。次年一月任县教育助理员,一九三七年四月第二次任宝鸡县教育助理员。七月,他参加了蒋介石在庐山举办的暑期训练团。七月一日开学,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匆匆一月培训结束后,他在返陕之际参观了江南一带教育事业,看到无锡一县当时仅中学就有二十多所,而其时宝鸡尚无一所中学。于是,他即下定决心要在宝鸡建立中学。经数年筹划,终于一九四○年建成了宝鸡县立中学,即现在的宝鸡中学。首任校长由县长董学舒兼任,校务实际由先生负责。一九四三年起,先生又第三次出任教育行政职务,任县政府教育科科长。一九四五年他会同地方人士一起,共同创办了宝鸡私立建华中学(一九五六年该校迁至石羊庙,即今天的石羊庙高中)。一九四六年,他又受县政府委任,兼任县立简易师范校长。从一九三三年至解放的十多年中,杨参政先生竭心尽智于宝鸡教育事业,三任教育科长(助理员),四任学校校长。他治学严谨,管理有方,深得师生和社会各界的赞许。十多年中,春风桃李,蔚然成林。先生可谓宝鸡现代教育的奠基者和开拓人。
解放以后,杨参政先生先后在建华中学、虢镇中学等校任教。一九五七年被错划为“右派”。文化大革命中又被下放回家,参加生产劳动,倍受煎熬。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先生于一九七九年平反。从此,他又精神焕发,重执教铎,在紫塬中学任教,继续为我县教育事业努力工作。正如他诗中所写:“矢志执教十年整,愿学春蚕吐尽丝。”以后,他又兼任宝鸡县新华业余技术学校校长,西安中山业余学校宝鸡县函授站站长等职务。
杨参政先生不仅对宝鸡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且为一位知名民主人士。一九八○年他参加民革组织,当时正值民主党派恢复时期。先生经过不断努力,正式恢复了民革宝鸡县小组并任组长,为我县民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九八一年县政协恢复后,先生连续担任了政协宝鸡县委员会第五、六、七届委员会委员、常委职务。在此期间,他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推进我县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宝鸡民革组织中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老领导。
杨参政先生几十年的亲身经历,使他对宝鸡的历史演变非常熟悉。在平反后的近二十年中,他以满腔热情,参与了宝鸡市、县文史资料的研究、编撰工作,撰写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历任陕西省文史馆馆员、宝鸡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顾问、宝鸡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
杨参政先生一生博览群书,笔耕不辍,他生前留下了许多文章及诗、词、歌、联。他的这些作品,感情真挚,语言质朴清新,尤为人们所称道。一九八九年他结集出版了《紫塬诗文选集》一书,将自己多年来的作品奉献给社会,一时间成为宝鸡各界人士争相阅读的佳作。一九九五年,宝鸡各界人士倡仪,共同为先生立碑挂匾,以彰其德。民革中央《团结报》、《宝鸡日报》等都对此进行了报道。
一九九七年二月廿二日,先生以九十岁高龄与世长辞。二月廿七日,宝鸡各界人士齐集紫塬,为先生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深切表达了各界人士对他的尊敬和怀念之情。(编稿人:韩自兴)
出处: 《金台文史资料》第14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