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县资讯 陇县教育 宝鸡资讯 陇县房产 陇县汽车 陇州社火 陇州人物

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洗牌期

(来源:网站编辑 2023-05-31 16:57)
文章正文

尽管新能源汽车的东风吹得很大,但摊开造车新势力的业绩之后却发现现实充满了割裂与骨干。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走出向上的曲线,但在繁荣之下却是造车新势力亏损的业绩。在已经披露的第一季度业绩中,除了理想汽车因为销量大涨而实现96.5%的增长外,其他造车新势力的业绩则只能用“惨淡”来形容。

其中零跑汽车一季度营收14.43亿元,较2022年第四季度的人民币30.15亿元减少52%。而小鹏汽车一季度实现营收为40.3亿元,同比下滑45.9%,环比下滑21.5%。报告期内,小鹏汽车净亏损23.4亿元,同比增长37.4%,毛利率1.7%。尽管行业整体处于上升期,但企业想要收获增长甚至是盈利,成为了一件难事。

有观点尖锐地指出,“雷军应果断停止造车”。白热化的竞争让造车成为金钱游戏,需要足够的现金储备才能参与到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中。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以及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曾经指出现金流对造车的重要性。何小鹏认为“200亿都不够花”,李斌则表示,“ 要成为一家有竞争力、可持续的新造车企业,至少需要 400 亿元的资金储备”。



亏损魔咒

没有足够的零售规模,造车新势力就无法摆脱亏损的现状,保证安全健康的现金流。但没有源源不断地资金投入到生产到研发,造车新势力就发布提升产量占领市场,扩大规模。这成为了造车新势力经营的最大矛盾。

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新能源汽车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新能源汽车的营收和盈利却一直以来都是难题。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曾经直言,“电动车很难盈利”。自2003年成立之后,一直到2020年的十多年间,特斯拉都是一家处于亏损中的企业。在2010年到2019年的9年间,特斯拉的累计亏损就达到了68亿美元,平均每年亏损46亿人民币。直到2020年,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后,出货规模得到提升,扭转了亏损的局面。

而在特斯拉之后的造车新势力,想要实现盈利更加艰难。自造车新势力下场造车开始,伴随着巨额的研发成本和营销成本,“亏损”就一直如影随行。企业需要通过规模化效应,来不断拉低成本,最终实现盈利。

然而造车作为重资产行业,在进入行业初期就要不断地将资金投入到工厂建设和研发当中,带来了巨大的成本支出,成为了造车新势力早期亏损的原因,只有不断提升产品的出货规模,才能最终实现盈利。理想汽车在今年第一季度由于销量大涨降低了成本从而实现盈利。

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也曾在电动汽车百人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预计当公司销量达到50万辆时,可通过规模效应来实现净利率转正;哪吒汽车CEO张勇也曾表示,销量达到30万到50万辆,哪吒将初步形成规模化的能力,同时做到盈亏平衡,现金流也比较安全,造血能力就比较强。

企业提升出货规模和营收,需要提升产量同时保持供应链通畅,这个过程是充满考验的淘汰赛,其中最大的考验,就是资金。然而,当前造车新势力仍处于创业阶段,没有足够的的零售规模分摊成本,保证现金流的健康。与此同时,造车新势力的融资也并非易事。

在进入2023年之后,已经出现了一批因为资金问题而进入倒计时的企业。今年一季度,威马汽车和天际汽车先后被曝出公司经营困难。欠薪、停工停产、拖欠供应商货款。而爱驰汽车也发布工资延迟发放的通知,主要原因就在于资金。

有观点认为,进入2023年,新能源汽车将会开启新一轮洗牌,在新能源补贴退坡、头部企业降价、需求下滑以及传统车企发力新能源汽车等因素的影响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进一步内卷,行业格局将发生改写。

熬死对手就是赢家

对于处于“烧钱阶段”的造车新势力来说,继续生存的方法,就是上市融资,获得足够多的资金,来熬死对手。尽管这个过程中会陷入持续的亏损,但在规模向少数企业集中之后,便能扭转局面,实现盈利,并在短期内弥补亏损的资金。这一套模式如今已在特斯拉身上得到验证,自2020年以来,在短短一年间,特斯拉就实现了63亿美元的盈利,几乎追平了过去10年亏损的金额。

而这互联网企业的盈利逻辑基本类似,包括同为电商的amazon,以及优步、B&B等美国互联网公司,都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亏损,但它们始终被资本市场看好,并没有倒下,而且现在没有人怀疑它们的盈利能力。而在国内,美团外卖和饿了么外卖也是通过烧钱大战熬死了对手,占领市场而实现盈利。

对于国内的造车新势力来说,当务之急是通过上市融资获得继续生存的条件不断与对手厮杀,最终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造车新势力的盈利模式,决定了其必须具备长周期作战能力。想要活到最后,就要提升自己的成本控制能力、资金造血能力以及持续吸引客户的能力。以理想汽车为例,其对成本的控制到了“抠门”的程度,创始人李想在微博表示,“几万元也要审批”。

不过特斯拉也对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虎视眈眈。有观点认为,特斯拉推动降价浪潮的目的除了吸引新的购买目标之外,也有搅乱市场的意味。这逼迫整个行业进入了“一边烧钱造车,一边亏钱卖车”的怪圈。而特斯拉作为全球利润率最高的车企,在降价之后,毛利率仍达到15%。国内的造车新势力恐怕难以招架。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