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要守住先发优势,在产品技术、品牌打造、销售渠道等多方面进一步突破,以便更好融入全球市场。
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1-4月,汽车企业出口汽车137万辆,同比增长89.2%;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4.8万辆,同比增长1.7倍,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增长较为明显。
“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达95.5亿美元,占汽车出口比重提升至44.7%,拉动整体出口增长0.6个百分点。”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4月27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汽车出口新时代已至。在新能源汽车出口保持高水平同时,出口车型高端化、对象多元化已成为趋势。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要守住先发优势,在产品技术、品牌打造、销售渠道等多方面进一步突破,以便更好融入全球市场。
“量价齐升”实现质变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越德国位列全球第二。尽管今年第一季度汽车行业进入促销政策切换期,影响了终端消费市场,但汽车出口仍保持较高增长。根据乘联会预测,今年,我国汽车出口量有望达到400万辆。“出口增长重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增,而且出口均价强势增长。”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目前,欧洲对新能源汽车需求较大,也是我国企业出口的良好机会。
据了解,如今我国汽车不只集中出口到发展中国家,传统车企比亚迪、上汽、奇瑞等早年间已进入欧洲市场。近年来,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岚图等也相继选择从挪威切入欧洲市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前三大国家为比利时、澳大利亚和泰国。
“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启动早,加之多年积累下来的造车经验,暂时处于领先地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汽车分会秘书长章弘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国产新能源汽车因此得以迅速进入欧洲、中亚等地区市场。其中,进入欧洲市场的车型继续保持高端,而进入中东、北非、南美等地的车型趋向中等段位。目前,我国新能源车企产品线丰富,可以准确找到海外市场定位,满足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并提供差异化产品。”
数据显示,我国纯电动乘用车出口均价已由2018年的0.08万美元/辆一路上涨至2022年的2.12万美元/辆。中信证券的研报指出,单车利润方面,中国车企新能源汽车普遍涨价出海,叠加出口的新能源车型享受税收优惠,新能源汽车出口利润高于国内。
“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车型高端化、对象多元化说明我国汽车出口已经实现跨越式发展。”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也意味着我国汽车产业体系完备优势彰显。”
产业链机遇大于挑战
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也带动了核心零部件出口增长。作为外贸“新三样”之一的锂电池出口表现同样火爆,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锂电池出口额达1097.9亿元,同比增长94.3%。“作为增长新动能,‘新三样’产品体现了中国出口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也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中国的积极贡献。”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
出口势头好,但风险仍存。目前,部分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管控日趋严格。据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向《中国能源报》记者介绍:“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质量、成本都具有优势,但也应当看到世界锂电池贸易壁垒正在形成,美、欧对电池产业本地化、环保法规、循环回收等都在加强管控。随着各国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竞争日益激烈,我们必须通过强化汽车战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管控产业链资源等方式加以应对。”
在宋清辉看来,当前,欧美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缺乏规模化产业链,其发展势必会对我国锂电池及其材料产生新需求,这将给我国新能源车企进入欧洲创造条件。而部分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本土化”政策的切换,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影响也不可小觑,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打造可信赖的中国品牌
业界普遍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这就必须在供应链、技术、品牌、销售等多方面努力,进一步提升我国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竞争力。
在曹广平看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具有相当的活力,要坚持优胜劣汰才能使各条技术路线上的产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不能过分依赖保护政策,避免未来“走不出去,强不起来”。同时,在智能新能源汽车时代,更要加强系统软件方面的研发与投入。
对此,宋清辉表示:“首先是持续完善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逐渐降低新能源汽车企业规模化生产成本。其次,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逐项攻克尚未实现自主可控的汽车技术工艺,补上短板。最后,努力塑造我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形象,同时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和认证体系尽快与国际接轨,让更多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成为全球消费者值得信赖的品牌。”
崔东树认为,新能源汽车产品要做好本土化适应改进工作,这样才能获得较好满意度。与此同时,在海外要建立良好的使用环境,不管是充电设施还是售后维护,都要建立有效保障机制,确保用车满意度提升。
在章弘看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初期进入不同国家应有不同策略。“对于发展中国家,应尽量让车企和产品融入当地社会,在环保、就业、税收、技术等层面,为当地社会做出贡献,让当地消费群体认知、认同;对于发达国家,尊重当地社会汽车文化和营销文化,敏锐观察其汽车产业政策。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市场服务跟进,这不仅是产业链完整出海的必须,也是对所在国的一种责任。”
文 | 本报记者 杨梓
出品 | 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