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双核”的良好发展态势
给了肇庆高新区更强的发展动力。
2023年初,高新区就马不停蹄
围绕链主企业精准招商,
大批补链型、强链型、延链型的
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纷纷落地。
新的一年,肇庆高新区将聚焦“大产业、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大环境”打造“万亩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工业科技新城。
《南方日报》专版聚焦肇庆高新区打造“万亩千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一城双核”实现新突破
2022年,小鹏汽车肇庆基地成为全市首家产值突破300亿元的企业。在去年完成产线升级后,小鹏汽车肇庆基地年产能从10万辆提升至20万辆,实现“由1至2”的转变。
如果说小鹏汽车是“由1至2”,那么宁德时代肇庆项目在去年实现了“由0至1”——首期一厂经过14个月快速建设后,于2022年5月30日竣工投产。目前,首期一厂产能正在快速爬坡提升,首期二厂建设也即将启动。
小鹏汽车生产车间。王振宇 摄
在两大链主企业吸引带动下,
肇庆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
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2022年高新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
规模以上企业39家,
全年实现产值约520亿元,同比增长64%;
拥有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72家
(含3家产业集聚基地),
肇庆高新区千亿级新能源汽车
产业集群已初现雏形。
宁德时代肇庆项目。王振宇 摄
更多利好消息
可以印证这一产业
迅猛发展的势头。
↓↓↓
2022年,肇庆高新区成功申报国家火炬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基地;
肇庆大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城、小鹏智能汽车配套零部件产业园入选广东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特色产业园区”;
肇庆大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城已完成概念性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国际竞赛,谋划和启动20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22年完成2个项目建设......
肇庆高新区。王振宇 摄
政企携手加速产业链升级
产业要发展,关键是企业。
新年伊始,肇庆高新区紧紧围绕
小鹏汽车、宁德时代两大龙头企业,
精准引进补链型、强链型、延链型
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
联合招商的成果快速体现:1月17日,肇庆高新区出让7宗工业用地,7个制造业项目快速落地,有3个属小鹏汽车、宁德时代配套项目;2月6日,肇庆高新区举行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活动,18个制造业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
肇庆高新区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活动现场。王振宇 摄
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总投资10亿元的铭利达新能源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一期项目、上市公司中鼎集团计划投资3.3亿元的中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由5个院士参与的新一代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研发中试项目现场签约;裕轻智能装备生产基地、广东腾龙联合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增资扩产项目开工建设;宏誉汽车新材料项目竣工投产。
如今,肇庆高新区已成功引育
一大批优质产业链配套企业,
并培育引进了广东省汽车配件产业
计量测试中心等省级优势创新平台,
初步形成新能源整车、汽车关键零部件、
智能网联、汽车轻量化、充电设施、
汽车后市场、新能源储能等领域
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为园区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空间。
肇庆高新区。王振宇 摄
产业城预留第三龙头引进空间
作为肇庆高新区打造“万亩千亿”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主战场,
肇庆大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城
规划面积约6.54万亩,
其中建设用地约2.17万亩,
按照“双核驱动、四生融合、
两区示范”理念设计。
双核即为小鹏汽车、宁德时代。产业城将融合生产、生态、生机和生活功能进行布局,建设生产智造园、生态生活园、创新科技园。其中生产智造园占地约4200亩,分别为小鹏肇庆第二工厂、宁德时代二期各预留1000亩,为小鹏智能汽车配套零部件产业园规划1048亩,引进小鹏汽车上下游企业项目约80家。
肇庆高新区。王振宇 摄
产业城还将规划构建智慧交通系统,
推进智能驾驶应用,
建设国家智能网联先导区;
推广“绿色低碳”理念,
促进生产领域减碳脱碳,
加强新能源供给和消纳,
建设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先行示范区。
大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编制国际竞赛优胜方案。
如何让“产、科、城、人、文”
五大功能融合发展?
产业城形成“北部研发居住,
南部生产智造”的总体产业布局,
创新共享协作园模式,
提升工业用地开发强度,
既预留现有龙头企业拓展空间,
又保障第三龙头引进空间。
如今,产业城首期45平方公里已启动建设,计划引入80多家相关企业,力争建成国内一流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动力和储能电池制造基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智车新城”。目前,已有长春捷翼、中鼎、艾诺利、联威、立之力等多个项目选择在产业城落户。
肇庆高新区。王振宇 摄
“‘一城双核’良好发展态势
让我们更有底气、更有信心,
肇庆高新区将不断提升发展的
规模、结构、效益和质量,
争取早日实现工业总产值
跨入2000亿元大关,
加快建设有高度、有热度、有温度的
粤港澳大湾区工业科技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