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县资讯 陇县教育 宝鸡资讯 陇县房产 陇县汽车 陇州社火 陇州人物

用“真情”传播爱,用“感动”体会爱,访“中国好人”朱迎波

(来源:网站编辑 2022-11-09 09:32)
文章正文

朱迎波,男,汉族,河南省孟津县人,197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原第二炮兵工程大学(现火箭军工程大学),本科学历,1992年12月由陕西富平入伍,2014年12月转业至陕西省委办公厅工作任职调研员。

他是一名优秀志愿者,积极关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在自已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连续24年自发参与“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先后个人捐资52.2万元帮助291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2006年3月组织成立了具有军营特色的“希望军团”爱心小组,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开展学雷锋活动。2014年12月他转业后和部分西安籍转业、退伍军人组织成立了“希望军转团”爱心小组,继续开展捐资救助活动,累计资助金额已达49.89万元。

他曾在2009年4月被陕西省团委评为“第20届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并被授予“陕西省青年突击手标兵”荣誉称号;2010年12月被评为“陕西省慈善十大爱心志愿者”提名奖; 2013年6月被西安市文明办评为“第二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2015年6月被陕西省文明办评为“陕西好人”;2015年12月被陕西省团委和省妇联评为“陕西好青年”和“三秦最美家庭”;2016年12月荣登“中国好人榜”;2018年5月被评为陕西“十大公益大使”荣誉称号。


用“真情”传播爱,用“感动”体会爱,访“中国好人”朱迎波

【入选辞】无论是在部队里还是在地方上,他都有着一颗助人为乐的心。他为“希望工程”捐款,帮助291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在部队他成立“希望军团”爱心小组,共筹集爱心款物68万余元;回地方他发起“希望军转团”公益团队,累计资助金额49.89万元。

主持人:身影人物,榜样力量。这里是榜样人物大型访谈《身影》在线节目。现在的人并没有因为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和社会竞争的残酷而变得冷血无情、麻木不仁,热心助人的善举义行仍然处处可见:在学校、在社区,有他们帮助学生和家长的身影;在医院、在养老院,有他们安抚患者与老人欢快的笑声;甚至在贫困山区及世界上有需要的地方,都曾留下志愿者的足迹。有很多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社会团体志愿服务组织,都在默默地帮助着他人。

今天访谈节目有幸邀请到朱迎波同志,与我们共同分享他的精彩人生故事。有请!

朱迎波:主持人您好,大家好!我是朱迎波,很高兴有这个机会与大家交流沟通。

主持人:朱先生!您好。欢迎做客今晚的访谈节目。首先祝贺您荣登“中国好人”榜。据知,您入伍之前,家庭生活非常困难,母亲多次住院开刀,您和姐姐还在上学,全家仅靠父亲每月48元的微薄工资维持生活。但曾经在三军仪仗队当兵出身的父亲依然坚强地面对各种生活压力,并经常热心的帮助左邻右舍,是这样吗?

朱迎波:是的,我当兵就是受到父亲的影响。父亲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街坊邻居谁家有困难,有红、白事情,他都会主动去帮忙,而且不收取任何报酬。

记得八十年代初,我家的经济条件很不好,一家四口就靠父亲的48元工资生活,同时父亲还要照顾老家的爷爷奶奶和6个弟弟妹妹。为了能让我和姐姐生活得好一些,父母省吃俭用,并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卖冰棍、捡废品。后来父亲让母亲摆了一个台球桌维持生活,这样的生活我们坚持了五年,直到我参军入伍。

2016年冬天,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在临终前,他把我叫到床边,拉着我的手,当时父亲已经说不出话来了(食道癌晚期),他指着床边收集的150余件冬衣。我明白,这是前段时间父亲到小区收集的过冬衣物,他让我在小寒节气到来前把衣服送到白鹿原儿童村,给孩子们过冬。父亲弥留之际,还想着这些孩子们,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出来......爸爸!请您放心,我一定会把衣物送到孩子们的手中。

主持人:“好男儿志在军营”是诸多年轻人从军入伍的梦想和理由。作为一名退伍军人的儿子,您1992年12月由陕西富平应征入伍,您入伍是因为家贫如洗、上学无钱、创业无门,还是受到父亲的影响?

朱迎波:“身边的榜样,前行的力量”。我在入伍前,父亲就教会我如何打背包、如何应对紧急集合、如何走三大步伐、如何敬礼等一些部队生活的基本常识。他说:要当就当个好兵,而且是优秀士兵!


用“真情”传播爱,用“感动”体会爱,访“中国好人”朱迎波

说实话,我在当兵之前就很调皮,经常惹一些小事,让父母生气:不是偷着下河游泳,就是背着父母钻防空洞,甚至帮助小伙伴们把风“偷”红薯,还时不时弄一身小伤回来,被父亲“削”过好几次。

但父亲一次次耐心引导我、教育我,他要求我为人要诚实厚道。每当想起父亲的话,犹如他在我身边一样,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行。

主持人: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从您的个人简历得知:入伍23年,您由一名普通的士兵晋升至原第二炮兵工程大学(现火箭军工程大学)上校副旅长一职,并荣获“旅优秀基层干部”、“第二炮兵学雷锋先进个人”等荣誉,四次荣立三等功。如此优秀的您,肯定付出了许多常人无法体会的艰辛和努力?

朱迎波:常言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当兵那有不吃苦的。记得我刚当排长第一次带新兵的时候只有19岁,全排40个人(有一半的新兵比我年龄还大),大家很不服气。这个小排长有什么本事带我们?从他们一个个傲慢和轻视的眼神中我已经感觉到了,要想带好这些兵并非易事,没有真本事是不行的。

我除了教他们日常的军事技能外,还利用两天时间将他们每个人的姓名、家庭情况、生日、个人爱好等等基本信息,都摸得一清二楚,背得滚瓜烂熟,并脱稿点名。除了这些,我还给想家的战士做思想工作,给脚上起血泡的战士挑血泡和泡脚敷药,一周下来,我的举动让那些老班长和新兵们刮目相看。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2000年2月17日那天,我当新兵连连长,组织新兵进行实弹投掷训练。一名江西籍的新兵因为思想过度紧张,引弹时将已拉开引信的手榴弹掉在了地上,手榴弹的爆炸时间只有3.7秒,这时我毫不犹豫地抱着新战士跳进避弹坑里。新战士毫发未损,而我的左腿和后腰因此受伤,直到现在一遇到阴雨天,腰部就隐隐作疼。

入伍23年,我从普通的一名士兵晋升至原第二炮兵工程大学(现火箭军工程大学)上校副旅长一职,并荣获“旅优秀基层干部”、“第二炮兵学雷锋先进个人”荣誉,四次荣立三等功。这些荣誉深刻记忆了我在部队奋斗的点点滴滴,是我人生旅途上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主持人:1994年5月,身为战士的您每月只有42元津贴,当得知驻地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团委组织开展“希望工程”捐助活动的消息时,您立即把一点一点积累的300元津贴全部捐献出来,定向资助云南省大姚县贫困学生张聪。从此,您的心就和“希望工程”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并一发不可收拾?

朱迎波:1994年5月,我在云南楚雄服兵役,当时每月只有42元钱津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楚雄彝族自治州团委组织开展“希望工程”捐助活动。我从宣传单上得知,我国还有7000万左右的孩子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当时就想为孩子们做些什么,我主动联系楚雄州团委“希望工程”办公室进行了捐款。

我定点资助的第一个孩子叫张聪。他是个男孩,家住云南楚雄市大姚县桂花乡,在马玆完小学就读。那一年小张聪只有7岁,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还有3个姊妹,因为家庭贫困家中无法继续供他上学。我得到孩子面临辍学的消息后,就主动联系楚雄州团委,对张聪进行了6年的对接资助。

1995年4月,因为工作成绩突出,我被部队提干。随着工资的增加,我多资助了3名贫困生,这是我从事助残、帮扶贫困学生等公益活动的开始。之后我不断发动全排、全连的干部战士做公益帮扶活动,资助贫苦学生,没想到一直做到现在。


用“真情”传播爱,用“感动”体会爱,访“中国好人”朱迎波

主持人:“敬爱的朱叔叔,是您给了我上学的机会,在这里高兴地告诉您,我的成绩由全班的第38名跃到了第5名,特意给您寄来一包核桃,请您收下!”您曾经资助复学的姐弟俩在来信中这样写到。类似这样的信您每年都会收到十几封,请您和大家分享这段特殊的经历?

朱迎波:是的,每年我都会收到很多这样的信件。1998年3月,我在长沙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进修的时候,有一次去学院附近的理发店理发,看到理发的小妹妹年龄非常小,就和她聊天交流。从聊天中得知:小女孩不到15岁,家住湖北五峰县,1996年母亲不幸去世,父亲是个残疾人,家里的弟弟还很小,所以她只好放弃学业,出来打工养活全家。

我非常同情小女孩姐弟俩的不幸遭遇,我决心资助她们完成学业。在我的资助和鼓励下,小女孩回到家乡和弟弟一起完成了学业,他们两个很争气,学习进步很大,而后我们之间就有了“邮寄核桃”的故事。

如今,姐弟俩都为人父母,生活得非常幸福,因为这段“助学”奇缘故事,到现在我们还一直保持着联系。

主持人:据知“我本善良”是您沿用了20多年的名字。1997年的一天,身为连队指导员的您从电视中得知,云南丽江瘫痪大学生姚桂芳急需手术费,而此时您的母亲也因骨质增生急需住院开刀,在亲情与爱心的激烈碰撞中,您把身上仅有的300元钱寄给了姚桂芳......您为什么这样做?

朱迎波:我母亲身体一直都不好,患有颈椎骨质增生病将近20年了,在北京、西安、郑州等大医院看了好几次,都不见好转。

1997年初,我母亲刚好在北京昌平医院住院,我从电视中得知姚桂芳被大树砸伤急需手术费用的情况后,当时就决定帮助她。但我身上只有300元钱,这两个事情又撞到了一起,一边是母亲要做手术,另一边是姚桂芳急需手术费用,该怎么办?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还是把300元寄给了姚桂芳,虽然区区的300元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毕竟给她带来一点希望。汇款时邮政局的工作人员问汇款人的姓名,我写下了“我本善良”四个字。事后,我借钱给母亲寄去,我想母亲会理解儿子的所作所为。

主持人:2006年3月您组织成立了具有军营特色的爱心帮扶小组“希望军团”,并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开展学雷锋活动,请给我们谈谈这件事好吗?

朱迎波:2004年,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我所在的第二炮兵工程大学里不少学员学习成绩有所下降,通过仔细了解才得知,原来有一部分学员是因为家庭困难的原因而分了心。这一现象让我感到十分揪心,我和教导员商量后,立即在学校开展了“爱心使者”活动,我每月都会从工资里拿出300元捐出去。很快,在我的带动和影响下,56队全体队员,在三年时间里共为33名贫困学员捐助伙食费6万余元。

为了使更多的人得到帮助,我还在学校的军网论坛上发起了主题为“托起明天的太阳”的爱心募捐活动,并于2006年3月成立了具有军营特色的网上爱心帮扶小组“希望军团”,利用互联网开展“学雷锋捐资助学活动”。多年来,“希望军团”共筹集爱心款物68万余元,资助了9所“希望小学”的数百名贫困儿童。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我立即组织“希望军团”捐款17000元,资助了5名灾区学生。

部队上的干部战士思想觉悟都很高,只要知道有人需要帮助,大家都会积极参与。有个残疾女孩叫武欢,先天性“O”型腿(全称:双腿胫骨内侧弯曲,也叫罗圈腿),做手术需要一大笔钱。得知这个情况,我们全校教职员工立即为她捐款,分别于2009年、2011年、2013年在第四军医大学大唐都医院为武欢做腿部矫正手术,共花费13.4万元。

目前,武欢已经和正常人一样生活,2016年考上西安市财经学校,现在已是大二学生。现在,志愿者们每月为她资助生活费500元,直至大学毕业。

主持人:您组建“希望军团”以来,都开展了那些公益活动?

朱迎波:2008年9月,我和何星、周代刚、程雨飞、刘建亮资助了北川灾区的一个重组家庭(父亲带着2个孩子,母亲带着3个孩子)。“屋漏偏逢连夜雨”,2009年8月,孩子的母亲在买菜时出了意外,被一辆三轮车撞到,导致高位截瘫,这对一个重组的家庭来说无疑又是一个重重的打击。

为了帮助这个不幸的家庭,我们大家商定每月按时给他们邮寄生活费和学费。十年来,我们累计捐助12万余元,我也4次自费前往北川看望过这5个孩子。现在,这5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其中4人已经大学毕业。今年正月初八,老大于敏结婚,我还代表大家前往北川参加了他们的婚礼,志愿者们还为她母亲更换了一辆价值8000余元的电动轮椅。

“希望军团”组建以来,我们定点资助了周边9所“希望小学”的68名贫困生,汉中略阳5名贫困生、儿童村88名孩子、云南迪庆州2名藏族孩子、北川灾区重组家庭的5个孩子等等。

主持人:2014年12月您转业至陕西省委办公厅工作。“咱们在部队学雷锋,回到地方更应该弘扬正能量。”在您的倡议下,您和部分西安籍转业、退伍军人又发起成立了“希望军转团”爱心志愿者小组。这个爱心小组和您在部队成立的爱心小组有什么不同,效果如何?

朱迎波:2014年12月,我服从组织分配,转业至山西省委办公厅工作。有一次我在军转群和几个战友聊天时提议:“咱们在部队学雷锋,回到地方更要弘扬正能量”,于是我和路丽华、柴明、陈强、田疆、贺鹏、何俊理等人商议,发起成立了以转业、复退军人组成的爱心志愿者组织“希望军转团”。

“希望军转团”和之前在部队成立的“希望军团”有所不同。“希望军转团”在人员构成上以陕西西安地区的军队转业干部或复退军人为主,目前有注册志愿者132人,主要资助对象为西安6所希望小学的54名贫困生、陕西回归研究所儿童村的88名学生、汉中略阳县某敬老院的286名孤寡老人、宝鸡陇州孤儿院的40名孩子、蓝田特教学院的57名智障孩子、寒暑假期经常慰问500余名环卫工人等等,目前累计资助金额已达49.89万元。

主持人:“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据知您的爱人和女儿也非常热衷于公益活动,请谈谈您的家庭?

朱迎波:我的爱人是一名现役军人,她性格比较内向,经常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在我们生活的这些年里,她总是默默地支持我参加各种公益宣传活动。我的女儿上初中,从小跟着我做公益,几乎每次活动都有她这个小小志愿者的身影。别看她小,可是一名“老”志愿者了,服务时长已经有400多个小时了,前年她被西安市文明办评为“西安市十大美德少年”,我们家庭也被陕西省妇联评选为“三秦最美家庭”。

主持人:这么多年一路走来,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朱迎波:帮助别人是快乐的,让更多的人得到快乐是我的心愿。所以能一直帮助别人,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因为我喜欢快乐!

主持人: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您获得了很多荣誉。您怎样看待这些荣誉?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