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霄佳节矣。士隐命家人霍启①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那有英莲的踪影?急得霍启直寻了半夜,至天明不见,那霍启也就不敢回来见主人,便逃往他乡去了。那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不归,便知有些不妥,再使几人去寻找,回来皆云连音响皆无。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看看的一月,士隐先就得了一病,当时封氏孺人②也因思女构疾,日日请医疗治。
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直烧了一夜,方渐渐的熄去,也不知烧了几家。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只有他夫妇并几个家人的性命不曾伤了。急得士隐惟跌足长叹而已。只得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安身。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③。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④投他岳丈家去。
[if !supportLists]① [endif]据甲戌批:祸起。因事而命名。书中只出现一两次之小人物,往往因事而命名。
[if !supportLists]② [endif]孺人即妻子。
[if !supportLists]③ [endif]“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天灾人祸却也不少,可见富贵风流是对贵族阶层而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if !supportLists]④ [endif]一笔点到:丫鬟中自然有娇杏。
此段甄家遭难前文已伏。隔壁葫芦庙既是贾雨村寄居之所也是失火之地,情节自然。甄士隐命苦,甄英莲命更苦,后文江南甄家先被抄,作者写得明白:隐写的“真”的世界里,命运都是坎坷的,结局都是悲惨的。
他岳丈名唤封肃①,本贯大如州①人氏,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②。幸而士隐还有折变田地的银子未曾用完,拿出来托他随分就价薄置些须房地,为后日衣食之计。那封肃便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封肃每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作等语③。士隐知投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
[if !supportLists]① [endif]据甲戌批:大概如此之风俗。
[if !supportLists]② [endif]风俗:女婿投靠丈人是要遭嫌弃的,男子成家需赡养自己的父母妻儿,没有投靠岳丈的道理。
[if !supportLists]③ [endif]既是读书人,又不求取功名;既有薄田,又不善耕种;不经商不善机变,越过越穷当然被嘲笑。甄士隐被嫌弃不仅有经济问题,也包括其文人身份,与封肃小地主身份之间的价值观冲突。
下面这段文字中,甄士隐解注“好了歌”的甲戌批语非常重要,极具价值,故专门列出。
可巧这日,拄了拐杖挣挫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是: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①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②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士隐本是有宿慧的③,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将你这《好了歌》解注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解,你解。”士隐乃说道: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甲戌侧批:宁、荣未有之先。】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甲戌侧批:宁、荣既败之后。】
蛛丝儿结满雕梁,
【甲戌侧批:潇湘馆、紫芸轩等处。】伏八十回后大观园荒废破败。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甲戌侧批:雨村等一干新荣暴发之家。甲戌眉批:先说场面,忽新忽败,忽丽忽朽,已见得反覆不了。】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甲戌侧批:宝钗、湘云一干人。】伏八十回后宝钗、湘云终老。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
【甲戌侧批:黛玉、晴雯一干人。】伏八十回后不久黛玉死。
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甲戌眉批: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
金满箱,银满箱,
【甲戌侧批:熙凤一干人。】
展眼乞丐人皆谤。
【甲戌侧批:甄玉、贾玉一干人。】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甲戌眉批:一段石火光阴,悲喜不了。风露草霜,富贵嗜欲,贪婪不了。】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
【甲戌侧批:言父母死后之日。】
作强梁。
【甲戌侧批:柳湘莲一干人。】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甲戌眉批:一段儿女死后无凭,生前空为筹划计算,痴心不了。】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甲戌侧批:贾赦、雨村一干人。】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甲戌侧批:贾兰、贾菌一干人。甲戌眉批:一段功名升黜无时,强夺苦争,喜惧不了。】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甲戌侧批:总收。甲戌眉批:总收古今亿兆痴人,共历幻场,此幻事扰扰纷纷,无日可了。】
反认他乡是故乡。
【甲戌侧批:太虚幻境青埂峰一并结住。】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甲戌侧批:语虽旧句,用于此妥极是极。苟能如此,便能了得。甲戌眉批:此等歌谣原不宜太雅,恐其不能通俗,故只此便妙极。其说得痛切处,又非一味俗语可到。】④
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笑一声“走罢!”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⑤
当下烘动街坊,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封氏闻得此信,哭个死去活来,只得与父亲商议,遣人各处访寻,那讨音信?无奈何,少不得依靠着他父母度日。幸而身边还有两个旧日的丫鬟⑥伏侍,主仆三人,日夜作些针线发卖,帮着父亲用度。那封肃虽然日日抱怨,也无可奈何了。
[if !supportLists]① [endif]一般而言,佛教劝人积德行善,讲因果报应,是入世的,道教则讲出世,所以此处由道人单独出场是度脱甄士隐出世,真的“隐”。
[if !supportLists]② [endif]《好了歌》是对全书主旨宗教偈语式的总结。
狭义理解:这里的世人指下入凡间那一干耐不住寂寞的“神仙”。“神仙”指的是顽石,神瑛侍者,绛珠仙草等,“忘不了”的那些内容是神仙们凡心大动纷纷进入凡间的缘由,因为忘不了所以神仙挂了号投胎成世人,然而最后都是个“了”,所以人间苦,与其做世人不如早回仙界。
广义来看:则是对所有世人的劝诫,劝人出世,渡人出家。出家既是“神仙”。
《好了歌》所体现的主旨充满悲观情绪,是消极避世的,颓废幻灭的。整部红楼的这个基调背后是明朝灭亡和曹家败亡双重叠加的结果。这种负面的人生观,在作品的渲染传递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不符合当时的和现在的主流价值观。所谓“少不读红楼”即源于此,红楼所谓“淫”,“早恋”倒在其次。这也是我建议二十岁开始读红楼的原因,读者没有一定阅历,三观很容易被带偏。从这个角度看,幸好八十回后散失,才让这部书“威力”大减。
[if !supportLists]③ [endif]这段文字,可看作对甄士隐的点化。
好便是了,了便是好:把主观上的“好”等同于客观上的“了”。“好”是世人对功名、金银、娇妻、儿孙的美好向往和预期,道人却说这个向往是虚幻的,这个预期是不能实现的,“好”等同于幻灭,完结。
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虚幻的功名利禄儿女情长,并未达到真正的精神上的最高境界的“好”。追求神仙般的精神超脱,需要看破红尘,放下一切,无欲无求,彻底的“了”。
[if !supportLists]④ [endif]前文梦境已伏。
[if !supportLists]⑤ [endif]这一段甄士隐对《好了歌》的解注堪称全书纲领。“真事隐”的立意即在于此。
《好了歌》是全书的思想总结。“真事隐”的解注是全书的故事情节总结。这段歌谣式的解注,高度概括了全书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此处相对应的脂砚斋批语则直接点出了人物。
这带来两条重要信息,一是《石头记》草稿已完结,且脂砚斋看过;二是人物结局与歌谣相合。这就为我们探绎八十回后的内容提供了重要线索。通过这段歌谣我们就能做出初步判断,程高版的后四十回不是原作,其情节与此歌谣背离甚远。
[if !supportLists]⑥ [endif]点出娇杏。
这日,那甄家大丫鬟①在门前买线,忽听得街上喝道之声,众人都说新太爷到任。丫鬟于是隐在门内看时,只见军牢快手,一对一对的过去,俄而大轿抬着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府过去。丫鬟倒发了个怔,自思这官好面善,倒象在那里见过的②。于是进入房中,也就丢过不在心上。至晚间,正待歇息之时,忽听一片声打的门响,许多人乱嚷,说:“本府太爷差人来传人问话。”封肃听了,唬得目瞪口呆,不知有何祸事。
[if !supportLists]① [endif]娇杏,此时身份依然是丫鬟。
[if !supportLists]② [endif]这种情形下,娇杏能看见贾雨村,贾雨村自然也能看见娇杏。作者从娇杏的角度落笔的写法相当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