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脚下有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韦家庄村,这里出了一户祖孙三代为师的人家。祖父是一名小学教师,不到60岁便去世了。临到县、乡(当时叫公社)领导为他主持追悼会时,人们才知道他是劳累过度,积劳成疾,最后倒在了讲台上。父亲韦崇厚当了三十多年的民办教师,临退休前几年才转正。
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干了一辈子教育事业。到了第三代又出了一位教师——韦小波。他继承了父辈们的勤劳和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不断探索,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业绩,被誉为陇州教坛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韦小波,男,生于1972年,大专文化程度,高级教师。1989年参加教育工作,先后在陇县堎底下镇和城关镇任教,现任陇县西大街小学副校长,“韦小波名师工作室”负责人。二十八年来,他对工作执著追求,成绩斐然;对学生倾心施爱,无私奉献;对业务大胆探索,精益求精,教学科研成果显著。目前,韦老师已成长为市、县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国家级骨干教师,是宝鸡市唯一连续三次被评为陕西省教学能手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专家,在省内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领域颇有影响。他的先进事迹先后被市、县电视台,宝鸡教育、宝鸡日报报道。他付出了艰辛的汗水,回报他的是一个个充满心血的耀眼光环,他先后被授予县级优秀辅导员 、优秀共青团员、 十佳青年称号;被评为宝鸡市青年岗位能手、 宝鸡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拔尖人才、 陕西省优特级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
情系学生,倾心教坛
初为人师那年,他只有17岁,被分配到全镇条件最差的学校—枣园小学。当他满怀憧憬一脚踏进校门时,看到的是两排破旧的教室,窗户上糊的报纸被风吹得呼啦作响……此后,他知道许多老师不愿在这所只有30名学生,条件艰苦的学校教书,都想方设法调走。开始,他也有过犹豫,想托熟人调走,然而最终他听从父亲的教导:“留下来,吃不得苦,怎能干出一番成绩。”凭着他的执著和毅力,在这样的条件下一干就是几年,几年来,他吃尽了酸甜苦辣,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过得很充实。”每年开学,山里孩子上学是一大难题。山大沟深,条件艰苦,经济落后,孩子们不愿上学,于是开学时,他逐个上门动员学生入学。学生交不起学费,他就代交。当时,他每月工资只有108元,可是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学期就有近300元替学生交了书费和学费。放学后,他把离家远的学生以个个送回家。在送孩子回家的路上,曾经被毒蛇咬过,但他毫无怨言,安心工作。曾几次,镇上想调他到中心小学任教,他想走,但每回当他看到孩子们蜂拥在他办公室门前用一双双渴求的眼睛望着他时,他就退却了。最终,他对教育专干说:“算了,我还是留下来吧!再说,我也离不开这些纯真可爱的孩子。”终于,他留了下来。为此,孩子们更加喜欢他了,在校园里称他为老师,走出校门,亲热的称他为“大哥哥”。
要教好学生,首先要爱学生。韦老师用自己的真诚感化学生,鼓励学生。尤其对那些家境艰难或家中有不幸的学生总能抓住时机把温暖送到他们的心田。
一九九八年冬季,韦老师得知班上有一个叫李小峰的学生,因父亲外出打工,自己在家中与继母发生矛盾而离家出走时,他顾不得照顾产期的妻子和未过满月的女儿,冒着严寒去寻找,终于找到了李小峰。已经两天没吃东西的孩子冻得直打哆嗦,韦老师连忙将他带到自己家中给他煮了面条,看到李小峰那双冻得红肿的双手时,他又为小峰买了一双手套。此后,韦老师留小峰住在家里,与他谈心,谈理想,慢慢拨动其上进的心弦……从此,那个经常旷课的李小峰不见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他的学习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韦老师凭着自己的一颗赤诚之心,让性格孤僻的王涛同学敞开了心扉,让马乐,张英等闻名全校的差生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让小错不断的王明改掉了陋习……他对孩子们从学习上、 生活上、 思想上关心,把一片挚爱献给了学生。正如他在笔记本上写到的:和孩子们在一起是我无悔的选择,因为我爱教书这一行。
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在韦老师的生活里,事业排在第一位,一切都为事业让步。他由于担任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数学教研组组长,数学奥林匹克辅导员,所以连续几年没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假期,被耽搁的星期天就更多了。1997年5月,他正筹备婚事期间,县局突然通知举行全县中小学歌咏比赛(他一直承担学校的文艺辅导工作),此时,又逢他父亲生病住院。但他未请一天事假,坚持在校上课和排练合唱。并把婚期改到星期天,婚后也没请一天假。经过和其他老师的共同努力,使校合唱队获得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
1999年夏天,韦老师在走出教室时,不小心拐了脚,医生给他处理后要求他在家休息半个月,可是他不顾家人、同事的劝阻,每天让妻子用自行车把他带到学校,然后拄着拐杖给学生上课。2011年11月份,他下楼梯时发生了摔倒,导致脚腕骨折。可他只在家休息了5天,就打着石膏,穿着拖鞋(穿不上鞋),来学校上班,这件事在学生和家长中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像这样为了工作和学生,牺牲休息、牺牲个人和家庭利益的事儿太多了,正是靠着这种勤勤恳恳、 埋头苦干、 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得他所带的班级数学成绩一直名列镇、县前茅,辅导的学生在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近百人获奖。
勇于探索、潜心教坛
“学”与“钻”是教师业务过硬的法宝。韦老师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从一点一滴做起,不知下了多少工夫。上每一节课之前,他都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他常常把自己讲的课录音后,反复研究,发现不足之处,就及时弥补,加以改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讲的课学生爱听,老师普遍认为立意新、吃得透、教的活,在全市甚至省上出了名。他在市级教学研讨会上进行示范教学5次,先后赴上海、杭州、西安和宝鸡市各县区进行示范教学和学术讲座40余次,在陇县县级教学研讨会上示范教学50余节次,曾两次代表宝鸡市参加陕西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均获得一等奖。省、市教研部门专家听了他的课后的评语是:具有示范价值,具有大家风范。
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韦老师潜心教研教改。近年来,他先后承担市、县研究课题6个。其中《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这一课题获市级优秀课题一等奖,有2个课题研究成果获县级一、二等奖。他写出的教学论文有20余篇在各级教学研讨会上交流或获奖,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2000年以来,他承担了县“小学数学快乐教育课堂教学创新模式”课题研究。经过不断探索,他提出了以“自主探究,乐学创新”为理念的“三段七环式”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得到市、县教研部门的肯定。此后,他被聘任为县教研室兼职教研员,主要主持这一模式的推广实施。2003年,这一研究成果获“第四届陕西青年科技奖”,他本人受到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陕西省人事厅,省科协的联合表彰。
勇挑重担,再创佳绩
2010年9月,韦老师被任命为西大街小学副校长,主管学校教学教研工作。对此,他精心谋划、科学管理,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主抓“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工作。教改实验目前已经在全校所有班级、所有学科全覆盖,实验扎实推进、效果良好,学校有29名老师被评为“西大街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标兵”,18名教师的教研成果在陇县“高效课堂”大讨论、宝鸡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思考与实践征文活动中获奖。近五年来,教师撰写的教学科研论文有四百余篇在市级发表,获奖或交流,学生有2000余人次受到各级表彰奖励,学校教学质量在年终考核中连续具全县首位。
2011年9月,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成立了以韦老师姓名命名的“韦小波名师工作室”。他面向全县选拔了七名优秀学科教师,在学校内选拔了13名优秀青年教师共同组成工作室团队。工作室充分发挥示范、指导、引领作用,通过召开工作例会、组织研讨学习、工作室成员相互听、评课、组织成员外出学习、送教下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了团队发展。本着“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自我学习与互动交流相结合,课例研讨与专题研讨相结合”的原则,促进了成员的内涵发展和素质提升。在教师培养和课题研究两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已经有10人成为市级教学能手,3人成为省级教学能手,他们均成长为校、县教学骨干。可以说,“韦小波名师工作室”已经成为教理学法的研讨厅,从教心得的宣讲台,教育教学的参谋部,教研成果的接生房,名师骨干的加工厂。
近年来,随着韦老师的声誉愈来愈响,外地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多次提出优厚条件,拟聘请韦老师前去工作,可是韦老师却甘于清贫,婉言拒绝。韦老师赢得了许多荣誉,可是每当有人在他面前谈起这些,他总是淡淡一笑,从不把过去的成绩当成骄傲的资本,仍然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用勤劳和智慧为陇州教育的发展贡献者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