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县资讯 陇县教育 宝鸡资讯 陇县房产 陇县汽车 陇州社火 陇州人物

陇县人民政府 教育信息 陇县“十四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来源:网站编辑 2023-04-12 19:27)
文章正文

一、“十三五” 时期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回顾

我县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教育事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围绕规划目标、任务和“教育强县”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紧紧围绕教育保障、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主题,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基本实现了教育“十三五”规划预期目标,为教育“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启动并实施了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5所,全面建立起覆盖城乡、管理有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97%。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规模不断扩大,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所,市级一类园19所,普惠性幼儿园41所,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93%。幼儿园教师学历和资格持证上岗率逐步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坚持规划引领、项目支撑,集中突破、整体推进,全县办学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农村学校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水平大幅提高,小学和初中布局结构更趋合理。

一是项目支撑,实现硬件均衡。四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35亿元,大力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薄弱校改造、校舍安全、雅村强基建设等项目141个,新增学位4000个。中小学、公办幼儿园均达到省颁建设标准。寄宿制学校实现“宿舍、食堂、水厕”全覆盖,学生吃上热饭、喝上热水、用上干净卫生的水厕。全县中小学彻底消除了土操场,36所学校实现软化。

二是坚持标准,提升装备水平。按照初中“24室1部1中心”,小学“17室1部1中心”的标准,为全县所有中小学统一配置了教学器材、仪器设备等设施,创强工作启动以来,共新建室部492个、改扩建室部261个;添置图书24.7万册、更换桌椅1.1万套,添置各类实验仪器和体音美卫器材、教具19.59万台(件),教育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更新换代,信息化全覆盖。坚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均衡教育资源的基础工作来抓。2017年县财政筹资4500万元,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累计为全县62所乡村普通小学采购班班通设备552套,新建、更新计算机网络教室23个,添置师生计算机2569台,新建录播室19个,数字校园46个,建成陇县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教师实现一人一机,小学、初中生机比分别达到5.9:1、4.8:1,全县中小学实现“校校通”“班班通”。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深刻革命,“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已初步形成,教育信息化为城乡教育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四是坚持城乡教育一体化,育人成效更加明显。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全县城乡义务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就学机会和办学质量等方面的差别基本消除,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素质教育得到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办学品质明显提升。深入开展“弘扬文明新风,构建和谐陇州”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扩大德育实践面,提升德育实效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近四年,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共获国家级奖励7项、省级奖61项、市级奖221项,艺术教育、德育工作走在全市前列。2015年我县通过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2018年创建为陕西省教育强县。

(三)高中教育优质发展。推进普通高中质量品牌建设,提升普通高中学校优质化水平。探索高中特色办学模式,促进高中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鼓励学校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校园文化等方面突出特色。创新高中办学模式,均衡配置两所高中教师资源,建立良性竞争的发展格局,促进两校合作共赢、稳步提升。全县高考质量连年攀升,近四年,高考二本上线率稳居全市前三,九县之首,给全县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四)职业教育特色发展。将职业教育纳入产业发展规划,县财政每年拨付5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职业教育发展。面向市场,实行校企合作,注重电子技术、机械数控、焊接等精品示范专业建设,加大技能培训,做强陇州技工品牌。近三年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实用技术人才11500余名。大力开展“两后生”“双返生”培训,积极与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积极对接,依托高校资源和优势,做好物流营销、电子商务等培训专业,弥补短板,推进职业教育特色发展。

(五)特殊教育加快发展。出台了《陇县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实施意见》,完善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机制,健全特殊教育管理体系,提升特殊教育办学水平。健全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助学机制,扩大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规模,做好残疾儿少随班就读工作,使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2018年,投资47万余元建成了陇县特教资源中心。

(六)其他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社区教育深入推进,民办教育进一步规范。学校与社会、家庭横向沟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同发展,岗前教育和在职教育有效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全社会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崇尚学习和热爱学习成为社会风尚,2017年12月创建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

(七)体育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人均2元的全民健身经费连年拨付到位,保证了竞赛活动的基本需求。关山草原风景区和龙门洞风景区荣获全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殊荣,“旅游+体育”初步形成。培植了广场舞、太极拳、乒乓球等全民健身品牌项目,举办了陕西省群众足球三级联赛陕乙联赛,县、镇、村每年组织各类体育健身赛事80多次,直接参与人数达到3万人次。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48.1%,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3.1%。

二是青少年竞技体育成绩优异。在宝鸡市十一运会上,陇县获得团体总分全市第四的优异成绩。陇县田径项目一直位居全市前列,乒乓球项目在2019年宝鸡市青少年年度赛上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固关镇苟家沟小学足球队在2019年宝鸡市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中荣获小学甲组冠军,曹家湾中心小学连续多年参加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屡次均获佳绩。

三是体育基础设施发展较快。2017年,建起了陇县国民体质监测站。镇村农民健身工程实现了全覆盖,建立全民健身站点118个,全县体育场地面积累计达48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设施面积从“十二五”末的1.51平方米提高到2.06平方米。中小学体育场地硬化率达到100%,软化率达到60%,全县中小学操场开放率达到了100%。陇县南岸新城体育场、体育馆正在建设之中,可望2020年底竣工投运。

四是体育服务网络日益健全。按照“行政组织—协会组织—民间健身组织”三级组织模式,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管理规范、覆盖面广的体育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基本打造出了以体育行政管理人员为主导,以体育社团为骨干,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基础的全民健身工作队伍。截止2019年底,全县有县级单项体育协会15家、镇级老年体育协会10个、村级老年体育协会80个,各级体育协会在全民健身中的组织、培训、引领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全县拥有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38名,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0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全面推进,年均完成1000人次体质测试信息采集和数据上报工作。

五是体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以兴办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设施与体育服装销售、体育特长培训、游泳馆建设并投入营运等实体化的体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参与有偿体育健身以及乒乓球、游泳、篮球、足球、象棋等项目培训的人数与日俱增。持续加快体育彩票市场开发。“十三五”期间,实现体彩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较之“十二五”期间增加了500万元。

(八)教育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一是建立城乡联盟,共享优质资源。“陈陇教育联盟”为依托,坚持“引领帮扶,携手并进,共同提升”的思路,搭建起行政、教研、教学、教师交流平台,打通校际、城乡、区域交流通道,实现互补优势,资源共享、差异共融,共同提高目的,促进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山区学校延展。积极推行“大学区管理制”,建立覆盖全县义务教育阶段75所中小学的六个学区,按照“1+N“模式运行,发挥龙头校在管理理念、教学研究、名师培养、课程建设等方面优势,采用“菜单式”服务,“蹲点式”帮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良性扩张。

二是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近年来,我们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素质的突破口和抓手。按照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深化内涵、整体推进的思路,采取行政推、培训引、教研导、典型促等措施,行政持续给力、教研精准指导、培训注重实效,学校积极探索,教改实验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由弱变强,实现全方位、多维度、特色化发展,进入相对成熟期。全县各中小学校全面开展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现已建成市级五星级实验学校3所、四星级3所,三星级12所,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明显增强

三是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对外交流。启动与陕西师范大学新一轮校县共建活动,在人才引进、师资培养、教育科研、基地互建等方面加深合作。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实施“歆语工程”,为我县培训英语教师。组织管理人员和教师,赴教育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开阔视野、转变观念,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九)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1.积极招聘新任教师。积极创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新机制,十三五期间,通过振兴计划、免费师范生和特设岗位教师招聘等形式,全县共招聘教师512人,其中: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聘教师304人,招聘特岗教师177人,招聘免费师范生26 人,振兴计划5人,为全县教育补充了新鲜力量,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积极做好“三级三类”教师培养工作。大力实施“教育品牌基金”奖励激励政策,大张旗鼓奖励名生、名师、名校,为获得省级荣誉的教师一次性奖励培养学校1万元。在优秀教师带动引领下,全县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十三五期间,我县共培养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能手1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8人,市级教学能手53人,县域内名师骨干梯队逐步发展壮大。

3.积极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通过校长教师双向交流和结对帮扶等方式,建立有序交流、合理配置、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从而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十三五期间,共有   1126名校长教师参与交流轮岗工作,60余名校长教师参与了“苏陕协作”交流工作120余名县级以上教学能手参与交流轮岗工作,230名教师主动到山区学校任教,为农村薄弱学校带去新的教学理念,帮助山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改善教师待遇。积极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十三五期间,每年投入600多万元为1300余名教师发放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每年投入180多万元为1300余名教师发放了乡镇工作补贴,积极落实国家调资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教师绩效工资发放办法,全面落实教师各种福利待遇,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

二、“十四五”期间陇县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环境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要竭尽全力让更多的学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加快培养民族复兴、大国崛起的一代新人和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教育发展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发展机遇

“十四五”,我国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国家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的高度,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调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为推进教育公平、巩固提升普及“十五年”教育,补齐短板,缩小差距,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强教先行,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和强大动力。

(三)面临挑战

由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等原因,陇县教育与党和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学位不足,未能实现全覆盖;短板突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任务艰巨;职业教育发展滞后,规模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学校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教师不足,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经费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教育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教育系统自身治理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移民入城、进城营商、购房入城等人员随迁子女的剧增,导致城区教育资源供不应求,这些都将成为教育“十四五”面临的严峻挑战。

三、“十四五”时期陇县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及总体思路

全县教育及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质量,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育保障,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服务均等化,为陇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全县教育及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突出“办学质量、项目建设、安全稳定”三个重点,坚持创新增力、特色带动、典型引领、督查助推四条策略,深入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课堂教学创新,特色学校创建,管理效能提升,队伍素质提高”五大突破,加快推进教育均衡化、现代化、科学化发展水平,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主要目标

2025年,基本构建起创新型开放式现代化教育体系,探索教育发展新路径,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主要目标:       

——教育规模与结构更加合理。职业教育规模显著扩大,适应城市人才集聚,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需要;基础教育、特殊教育规模与城区人口发展,学位需求相适应,优质教育资源显著扩大;终身教育满足学习型社会建设需求。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更加公平。有效建立教育公共服务一体化。适应社会各群体多样化教育需求,实现人有所学,学有优教。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性进一步增强,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适龄青少年能够平等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教育引领与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才自主培养能力进一步提高,教育对经济转型、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引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适应全民终身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教育保障更加有力。教育法规体系更加健全,依法行政、依法办学全面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依法、足额、优先保障。教育用地、校园安全、教师编制,教师待遇得到优先保障。教育队伍专业化、教育信息优势进一步增强,建设“互联网+教育”的新模式。

四、“十四五”期间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探索不同类型的选课走班模式导师辅导下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切实转变育人方式,提升专业素养。突出个性化和开放性课程体系,做到必修选修彼此交融嵌合借助于网络办公平台,全面记录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情况,量化考核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科学评定学生综合素质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促进作用。深化中考综合改革,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切实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评价促进学校科学管理、以评价促进教育质量提升。改革招生录取办法全面推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深入落实《陇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开齐开足课程。切实抓好中小学的德育、体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国防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地域实际开好劳技课(劳动课)。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创新课堂教学,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高耗低效问题,实现课堂教学新突破。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开展“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生态校园”创建活动,2025年前创建省级文明校园4所、市级文明校园10所;积极推进艺术特色项目创建活动,创建省级艺术教育特色校2所。坚持每年举办一次中小学艺术节,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艺术素质。坚持每年组织一次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坚持每2年组织举办1次中小学生科技节,巩固参赛成绩,争取在科技论文、发明创造方面有所突破。

(二)优化教育管理,提升教育质量。

1.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立健全学校、教师、学生、教学、教研、管理和后勤服务等规章制度,强化学校管理,加大制度执行力,促进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落实国家课程计划,规范教学管理。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教师评聘制度和中小学教研联合体、教育共同体等综合改革,激发教育活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抓特色教育促内涵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抓特色教育,促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通过5年努力,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内涵发展新模式,全面提升办学品位。

(三)加大网调力度,优化布局结构。以中、省、市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结合我县县情和教育现状,坚持“问题导向、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原则和“做大县城、做强乡镇、做精乡村”工作思路,聚焦当前学前教育资源不足、义务教育城乡差异等突出问题,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合理布局,保障重点,促进教育公平。到2025年,努力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城市规划建设区小学班额控制在45人,初中班额控制在50人,村镇小学班额控制在40人,初中班额控制在45人,达到国家规定的班额标准;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各级各类学校的校舍、图书、教学仪器设备、文化卫生 设施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幼儿园班额控制在25人/班。

1.保留学校(91所)

1)普通高中(2所):陇县中学、陇县第二高级中学

2)职教中心(1所):陇县职业教育中心

3)九年制学校(2所):天城九年制学校、河北九年制学校

4)初中(11所):崇文中学、南道巷中学、实验中学、城关镇中学、城关镇堎底下中学、东南镇中学、东南镇牙科中学、东风镇中学、东风镇杜阳中学、温水镇中学、曹家湾镇中学

5)小学(55所)

局直(3所):陇县西大街小学、陇县实验小学、陇县秦源小学

城关镇(11所):西关小学、神泉小学、高堎小学、晁家坡小学、店子小学、北关明德小学、堎底下中心小学、小沟小学、麦枣峪小学、枣园小学、堡子身小学

东南镇(12所):东南镇中心小学、郑家沟小学、高庙小学、张家庄小学、边家庄小学、河沟寨小学、后沟小学、黄花峪小学、牙科中心小学、予村小学、闫家庵小学、杨家坡小学

东风镇(7所):东风镇中心小学、兴中小学、尧场小学、东风小学、杜阳小学、杜阳中心小学、川口河小学

温水镇(8所):温水镇中心小学、坪头小学、闫家湾小学、峡口小学、温河小学、苏家塬小学、李家河中心小学、火烧寨中心小学

曹家湾镇(3所):曹家湾镇中心小学、三里营小学、红星明德小学

固关镇(3所):民族小学、苟家沟小学、柴家咀小学

天成镇(3所):王马咀小学、铁塬小学、张家山小学

八渡镇(2所):八渡镇中心小学、党家河小学

河北镇(2所):兰家堡小学、韦家堡小学

新集川镇(1所):新集川镇中心小学

6)幼儿园(20所)

陇县幼儿园、实验幼儿园、秦源幼儿园、东风镇中心幼儿园、温水镇中心幼儿园、曹家湾镇中心幼儿园、火烧寨中心幼儿园、杜阳中心幼儿园、李家河中心幼儿园、固关镇民族幼儿园、天成镇中心幼儿园、堎底下中心幼儿园、牙科中心幼儿园、城关镇中心幼儿园、城关镇西城幼儿园、八渡镇中心幼儿园、东南镇中心幼儿园、河北镇中心幼儿园、新集川镇中心幼儿园、曹家湾镇流渠幼儿园

2.撤并学校(3所)

1)撤销杨家庄小学、营沟小学,将原有学生合并到新建的恒大小学。

2)撤销东南镇磨儿塬小学。因原有学校学生家庭因进城落户或异地搬迁,学校学生人数锐减或已无学生,故撤销。

3.新建学校(10所)

1)为了解决城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入学难”“大班额”问题,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新建东城中学、恒大小学、崇文路小学。

2)为了解决我县幼儿园目前存在的“城区挤、农村弱、入学难、大班额”等问题,加大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力度,在城区新建东关幼儿园、南岸新城幼儿园、体育路幼儿园、北关幼儿园,在乡镇新建温水镇闫家湾中心幼儿园、曹家湾镇街道中心幼儿园、东南镇杨家坡中心幼儿园

4.改扩建学校(6所)

1)为了迎合中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趋势,切实提高学校办学承载力,对陇县职业教育中心进行改扩建。

2)为了解决城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入学难”“大班额”问题,对陇县实验小学、城关镇北关明德小学进行改扩建。

3)为了加强“两类学校”建设,全面改善乡镇学校办学条件,对曹家湾镇中心小学、温水镇中心小学进行改扩建。

4)为了进一步提升校园硬件建设、文化建设水平,改善办园条件,解决功能室部不足问题。对城关镇西城幼儿园进行改扩建。

(四)完善教育结构,促进协调发展。

1.学前教育建设。推进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布局一体化发展,构建以公益性、普惠性为主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大城区幼儿园建设,落实城区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要求,加大民办幼儿园支持力度,补充农村人口聚集区幼儿园建设。2025年,学前三年幼儿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8%以上。

2.义务教育建设。进一步补齐义务教育短板,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办学条件标准化,适应城镇化发展趋势,加快县城及乡镇学校合理配置,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2025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以上,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

3.高中教育建设。实施普通高中提升计划,加强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提档升级,配套完善设备设施,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力争到2025年,陇中、二中建成省级示范高中,高考一本、本科达线率处于全市前列。

4.特殊教育。加强专业化特教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特教教师的补充力度,力争2025年每个乡镇资源教室配备2名专职特殊教育教师,对特教教师实行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继续加大对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提高特教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加强普特结合,推进融合教育发展,建立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教育安置方式,力争让每一个残疾少年儿童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

(五)坚持超前谋划,全面加强职业教育。

1.加快布局建设实施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南扩”工程,以“南扩”为重点,在校园以南征地42亩,作为学校建设用地,使校园面积达到近70亩。抓好县职业教育中心基础建设提升工程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实力为着力点,建成职中文体中心、工程机械专业实训中心、二号餐厅、新建5层男生公寓楼、体育运动场等,基本满足学校2400人的办学承载量需求,添置现代办公设施,改造水电暖等生活辅助设施,建设室内体育馆、标准化操场及环型塑胶跑道,新建二号实训楼、二号综合楼,使校园布局形成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实训区四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区域。通过专业人员设计,做好以绿化、美化、文化、亮化为重点的环境建设、文化建设,全力打造一所校园布局合理、设施功能齐全、基础实力雄厚、办学条件优越、环境建设一流,充满人文底蕴、富有职教气息的教育园区。抓好专业基地建设工程不断拓展校企合作渠道,引进1-2家与学校专业结合紧密的企业或生产线进校,建成独立的校办工厂。

2.优化专业设置抓好现有的电子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服装设计与制作、计算机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等六大专业。提升省级示范专业(电子技术应用)和省级精品专业(机械加工)。在深入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逐步增设工程机械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民间工艺、花卉园艺、旅游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等新专业,做到专业建设前瞻性、特色化、可持续发展。

3.优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培训孵化提高一批,公开招聘补充一批,面向社会聘用一批”的总体原则,努力造就一支数量足够、技艺高超、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爱岗敬业、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到2025年,“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0%;45岁以下教师全部达到相应专业的本科学历,文化课教师本科学历达到100%,研究生达到15%;高级职称达到20%;兼职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在20%以上;教师100%能制作、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4.加大招生就业力度。不断探索和总结职教招生工作经验,争取国家相关扶持政策,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逐年扩大职教招生规模,逐步使中职与普高招生比例基本相当。力争到2023年,使职教中心学生规模达到2000人以上,到2025年达到2400人左右的规模。巩固扩大与沿海发达地区大型企业合作成果,拓展合作空间,深化合作内容,推行双证书制度。到2025年,使学生安置率达到99%以上,双证书获证率达95%以上。积极支持和引导学有所成、学有所长的学生在本地区创业,以成功的创业事例吸引更多的社会青年到职教中心学习,形成招生和就业的良性循环。

(六)坚持立德树人,实施德育行动计划。

全面实施“新时代·新德育”中小学德育行动计划,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贯穿基础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各领域。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教育学生志存高远、修好品德、学会感恩, 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坚定“四个自信”,努力成为一个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遵循教育规律、创新教育方法, 坚持以智增智、以体强体、以美化美、以劳育劳,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 加快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全面落实政府主导责任, 突出学校主体地位, 调动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力量,贯通校内外多种教育形式,把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少年宫、运动场等建设成为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教育平台, 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更大空间、凝聚强大合力。

(七)加强队伍建设,激发教师活力

1.深化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按照因地制宜、县域统筹、城乡互动的原则,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乡村服务期制度、定期轮岗制度,深化校长任期制和定期轮岗制,打破教师一校终身的局面,实现由学校人到系统人或学区人的转变,建立教师由城区--川塬--山区学校的双向流动机制。

2.完善中小学教师均衡配置。完善新任教师定向定岗招聘制,每年补充新任教师100名,每年签约免费师范生、引进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20人,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力争到十四五末,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城乡之间,校际之间距离明显缩小,教师配置基本均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3.加强骨干体系建设。推进中小学两级两类骨干校长培养计划,培植十名骨干校长队伍。推进新一轮中小学三级三类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造就余名骨干教师队伍。

4.创新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统筹考虑,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向教师队伍倾斜,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严格依标配足配齐幼儿园教职工。深化中小学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压缩非教学人员编制。

5.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归口管理,县教体局在编制部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量和人社部门核定的岗位总量内,对县域内教师和校长统一管理、按需配备,学校负责教师的使用和日常管理。

6.健全教师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师德考核办法、教师全员聘用管理办法、教师工作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教职工请假管理办法等,规范教师行为,激发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7.积极落实教师待遇。加大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将长期在农村任教且实际有困难的教师住房纳入县级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认真落实奖励工资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乡镇工作津贴等政策,建立增长机制,逐年提高补助标准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提高绩效工资标准,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由学校统一管理、自主分配。高度重视和关注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积极救助帮扶家庭生活特别困难教师。

(八)全面加强体育工作,切实提高体育工作质量。

1.加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城乡均衡协调配置,加快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逐步形成由县体育中心、镇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站点、健身步道、体育公园等构成的体育设施网络化格局。加快群众体育社会化进程,积极改革体育组织管理运作模式,实施体育社会组织培育工程,优化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环境和氛围。

2.加强全民健身体系建设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成立县级公共体育服务中心,完善体育总会,健全县、镇、村(社区)三级体育管理网络。坚持体育健身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打造关山草原、龙门洞体育旅游精品工程。广泛开展一镇一村(社区)一品的全民健身特色活动,着力打造品牌赛事。壮大全民健身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志愿服务者队伍,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科学发展。

3.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督导制度,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深入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不断增强促进青少年体质。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等学校体育活动,建立常态化竞赛体系。加强县少儿体校、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营地建设,建立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

4.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大力促进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服务业的发展,加快构建体育健身、竞赛表演、场馆服务、技术培训、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彩票等多门类产业发展格局。有效整合体育彩票区域销售资源,提高管理和发行的服务质量,促进体育彩票健康发展。

5.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强县战略为指引,重点建设竞技体育专门人才、体育健身服务人才、体育用品研发推广人才、体育培训指导人才、体育经纪咨询人才五支体育人才队伍。加强对现有体育人才的培训,提高在职体育管理人员和体育教师、教练专业知识和体育技能。逐年招录体育人才强化体育人才关爱,充分调动体育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全力做好竞技体育训练。继续完善以县教体局为统领、以少儿体校为龙头、以省市传体校为骨干、以全县中小学为支撑的竞技体育训练格局,进一步调整项目布局,建立完善业余训练管理体制。组织好省市运动会的备战与参赛工作。健全后备人才的培养、选拔和输送制度,激励基层单位向省市体校输送后备人才。

(九)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建立稳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完善教育经费预算编制制度和预算执行请况审议制度。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依法保障教育“三个增长”,确保公共财政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保证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教师工资、和学生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逐步提高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在公共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奖励机制。政府每年安排不少于100万元作为基础教育质量奖励基金,奖励名师、名生、名学校,并随范围扩大、数量增长,积极协调,逐年增加奖励基金。完善科学合理的激励奖惩制度,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完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按国家基准定额标准合理安排资金,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基本办学需求,认真落实履行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的责任,确保中小学公用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充实教学仪器、图书等教学设施,力争使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达到教育现代化先进县标准。

(十)持续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到位。不断拓展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平台,广泛宣传各类教育资助惠民政策,持续提高群众的知晓率。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严格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坚持“应享尽享、应助尽助”原则,认真落实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困难幼儿补助、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高中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职中学生补助政策、困难大学生资助和生源地贷款等教育资助惠民政策。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措施,不断加强营养餐资金、食材采购、配送、存储等环节管理,在提高营养餐补助标准的同时,切实提高营养餐质量。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县教育体育局成立陇县教育体育系统“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局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局机关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及规划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负责规划资料收集、草案制定、规划及有关资料上报、总结及考核等工作。

2. 健全和完善教育督导机制。全面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全面落实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职责。建立教育工作督导委员会,建立健全行政监督、科学评价、民主管理相结合的教育督导评估体制,构建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政府督导评价为主导、学校自评为基础、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督导工作机制。完善并落实教育督导检查限期整改、回访制度。依法独立行使督导职能,落实和完善督导检查结果的公报、公示制度,增强教育督导工作的透明度和权威性。开展影响陇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督导,完善教育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督导报告制度,提高决策咨询水平。加强专兼职督学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县级督学换届工作,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管理型与专家型结合的专兼职督学队伍。加快教育督导评价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提升教育督导现代化水平。创新素质教育评价工具,创新素质教育督导评价模式,提高素质教育督导评价工作效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优势,不断提升陇县教育督导现代化水平。

3. 维护安全稳定。按照“全方位、多角度”的要求修订完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推进制度建设规范化、科学化。进一步加强各类“安全员”和安全工作信息员队伍建设,建成相对稳定的教师为主、广大学生和社会群体广泛参与的教体系统安全维稳队伍。加大教体系统学法、用法力度,依法落实稳控措施,维护教体系统和全县社会稳定。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大安防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三个百分百”建设水平。加强部门联动,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保持对黑恶势力的高压态势,始终维护教体系统平安稳定,为教育体育事业“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4.改进工作作风。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不断提高全系统思想政治觉悟。加强教体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推动“两个责任”贯通联动一体落实,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健全和优化师德师风建设体系,不断强化师德师风考核,巩固“三风”建设成果。落实校长带课、听课、评课制度,督促校长抓教学业务,参与教研教改活动,做研究型、业务型、专家型校长。坚持把各级管理人员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情况纳入个人业绩考核,并做为评优树模、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激励和督促各级管理人员深入一线,扑下身子抓落实,从思想层面和作风层面为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提供保障。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