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县资讯 陇县教育 宝鸡资讯 陇县房产 陇县汽车 陇州社火 陇州人物

龙门洞(陕西六盘山南段一悬空道观)

(来源:网站编辑 2022-10-29 12:29)
文章正文

查看我的收藏

0 有用+1 已投票

0

龙门洞,道观建筑群,位于陕西省陇县西北部、陕甘交界处的六盘山南段景福山麓,古名灵仙岩。是中国五大悬空道观之一、丘处机创立道教龙门派的开宗栖真之地。始于春秋,建于西汉,盛于金元,为道教全真教“龙门祖庭”,因而驰誉遐迩,被称为龙门派圣地,并被确定为陕西省省级对外开放道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门洞是陕西西陲名胜。景观以奇险著称,与“西镇”吴山(属宝鸡)东西相望,相互辉映。

1980年代后,当地政府对龙门洞建筑群陆续进行了修缮和开发,并周边自然景观一起组成龙门洞森林公园,与景福山、雷神山三大景区组成龙门洞风景区,龙门洞森林公园是国家AAAA级景区。 [1-2]  

中文名   龙门洞   地理位置   陕西省陇县西北部  
始建年代   西汉-清   文物保护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开发   属国家AAAA级景区龙门洞森林公园一部分  

目录

1

2

3

4

5

6

7

8

9

龙门洞名称演变 播报

龙门洞,古名灵仙岩,是道教徒云游栖息之所。碑载,龙门洞“始于春秋,建于西汉”。据载周有大夫尹喜弃职归山,隐灵仙岩。汉代娄景先生隐居后更名景福山。唐代医学家孙思邈避诏隐居,施药济世。元代丘处机由宝鸡磻溪来此栖居,时称龙门山,后山脚下仅有奉祀大禹治水的一座禹王庙。后改为龙门洞,继增景观,丘亦为道教龙门派的创始人。 [3]

龙门洞地理环境 播报

龙门洞位置

龙门洞地理位置

龙门洞地理位置

龙门洞,地处陕、甘两省的接壤地带。位于陕西省陇县西北部、陕甘交界处的六盘山南段景福山麓。在行政区域上,属于陇县新集川乡。

龙门洞地貌

龙门洞主要建筑所在的山峰

龙门洞主要建筑所在的山峰

在地理关系上,龙门洞所在山岭龙门山,属景福山。景福山,为六盘山支脉陇山(关山)山脉北支千山山脉的西部山地。山上有“凤爪”、“朝元”、“定心”三峰。海拔1952米,由陇县县城西北新集川乡东部入温水乡汤房梁。东南方向延至城关乡原子头,山脉长约28公里。景福山的最大山峰为龙门山,海拔1921米,龙门洞即在此山上。 [4] 

景福山是六盘山系褶皱地带南端,地质构成有震旦系硅质灰岩、寒武系白云质灰岩、奥陶系蓝灰色块状岩、二叠系沙质岩夹煤层等成分,组成背斜结构。境内新老地层穿插交错,沟壑纵横切割。在岩溶地形中,悬崖峭壁对峙,大小溶洞形态各异,岩层流水淋漓,溪流洪水冲激,形成大小水潭,星罗棋布。凡36洞24潭为风景区的形成奠定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山场地带层峦叠障,山奇水秀,洞深潭邃,林木青茂。春秋佳日,群山裹翠,山花斗妍,晴日朗月,紫雾缭绕,风前雨后,白云出山,群鸦晚噪,溪水鸣琴,为关中山水奇观。 [3]

龙门洞水文

景福山中有新集河流经,形成新集川,为新集川乡政府所在地。北接甘肃省华亭县上关镇,南至龙门洞沟口,中。地势平缓,为河谷川地和阶地,有耕地3007亩,土质肥沃。新集河,渭河支流千河支流陈家河的支流。龙门洞沟中的溪流汇入新集河。 [5] 

龙门洞文物胜迹 播报

据元代的玉宸宫碑记载,龙门道派创始人丘处机殁后52年中,门下法孙贺志真等于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协议兴修丘的旧居,十六年(1279)建成,其规模无考。贺志真等遵照全真道道规,离家入林定居修炼,大修宫观,宏大山门,加上丘处机被金、元王朝封为国师,总领全国道教,受到道教内外的尊崇,龙门洞声誉随之大震。后人修宫建庙,添色补景,道观格局逐步充实完整,江山胜迹得以绵延永存。 [3]

龙门洞山场因洞潭繁多而出名。36处大小洞窟及人工修建的殿宇群分布山腰间,24潭点缀在溪流的狭长地带,潭深水碧,山奇木秀,幽泉怪石,萦素缭白,纷红骇绿。从元代丘处机起,历代道徒在此依山从水,借景取势,修宫建庙,矗碑立塔,铁索攀岩,栈道悬空,留下许多胜迹,使这里的自然景观与人造景物相结合,风景胜地。

景点景观分布图

景点景观分布图

龙门洞自然景观

旧传龙门洞有36洞、24潭,虽均有名称,但说法不一,且岁月推移,风雨沧桑,已难一一复见。除少数洞潭尚存外,其它仅遗痕迹,不易辨认。名称如下:

龙门洞景区原三十六洞概况<br>

或称

备注


混元洞

 

位于混元峰顶

 

湘子洞

 

位于后山口湘子湾

 

雷祖洞

 

位于三仙洞石壁上,旧供

 

三仙洞

 

位于旧黑虎殿北。有雷祖木像

 

朝元洞

 

位于湘子湾旧后山门处

 

禹王洞

 

位于蹑云桥东岩畔

 

晚阳洞

 

位于子孙宫白云洞下

 

范阳洞

 

位于早阳洞南侧,有上下两洞

 

飞仙洞

 

位于太清殿左侧

 

列仙洞

 

位于王母宫下

 

太玄洞

 

位于混元阁所在地

 

神虎洞

 

位于蹑云桥上石蹬北侧

 

心珠洞

 

位于定心峰顶侧

 

玉皇洞

 

位于玉皇阁后

 

娄景洞

 

位于山腰部王母宫下

 

养心洞

 

位于湘子湾东下方

 

洞中洞

 

位于湘子湾朝元洞石台下

 

烟霞洞

 

位于厨房后面

 

龙门洞

 

位于北极宫下

 

丘祖洞

 

位于丘祖楼后,为仅容二人踞坐浅洞

 

水帘洞

 

位于蹑云桥上山台边

 

黑虎洞

 

位于黑龙潭上面悬崖上

 

丹霞洞

 

位于青霞洞左侧

 

早阳洞

 

位于龙门洞沟西峭壁上

 

丹阳洞

 

位于丘祖楼后

 

春花洞

 

位于丘祖洞下侧

 

卧云洞

 

位于丹霞洞右侧

 

白云洞

 

位于子孙宫北侧壁上

 

蜜蜂洞

 

位于三清阁右侧石壁上

 

青霞洞

 

位于黑虎殿去道院路旁

 

药王洞

 

位于早阳洞院内

 

莲花洞

 

位于定心峰左下石岩中

 

会真洞

 

位于子孙宫殿后

 

青霓洞

 

位于早阳洞栈道下北岩壁

 

八仙洞

 

位于药王殿后石崖中

 

朱砂洞

 

位于核桃滩临河断壁下

 

[6]

龙门洞原二十四潭<br>

名称

备注


青石潭

 

地址不详

 

莲花潭

 

地址不详

 

飞仙潭

 

地址不详

 

八龙潭

 

地址不详

 

黑虎潭

 

地址确切,仍为景点

 

黄龙潭

 

地址不详

 

青龙潭

 

地址不详

 

三教潭

 

地址不详

 

双龙潭

 

地址不详

 

泪水潭

 

地址不详

 

垂瀑潭

 

地址不详

 

沤月潭

 

地址不详

 

鼓玉潭

 

地址不详

 

蛰龙潭

 

地址不详

 

鸣鹿潭

 

地址不详

 

蛟龙潭

 

地址不详

 

漾月潭

 

地址不详

 

乌龙潭

 

地址不详

 

金龙潭

 

地址不详

 

卧龙潭

 

地址不详

 

玉女潭

 

地址不详

 

桃花潭

 

地址不详

 

碧水潭

 

地址不详

 

漱玉潭

 

地址不详

 

[6]

水帘洞

水帘洞

青霞洞

青霞洞

混元顶溶洞

混元顶溶洞

混元顶溶洞,是龙门洞最高处,距道院高约130米。凡来龙门洞者都以有勇气到此一游为乐。混元老祖龛洞全用斗拱临空架设,凿壁衬托,相当险峻,可谓神工鬼斧。由太清殿通往此处的栈道,长约50米,全在峭壁凿孔,打入铁桩,用木板架桥,游人攀铁索倚壁而登,往往毛骨悚然。登临此顶,凭栏远眺,关山林海,尽收眼底;四顾旷杳,白云在握,宛如置身云天,油然而生“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

定心峰

定心峰

定心峰(香炉峰、望山峰)及铁塔,取安定心神意,峰在四公祠前西端,孤峰独立,如同削成,峰顶仅可倚坐数人。因此峰正对丘祖楼,如楼前香炉,故又名香炉峰,也称望山峰,登峰环顾,全洞诸景尽收眼底。峰腰有深洞3处,人迹罕至。峰下有5层空心铁塔,系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六月,在旧香火炉原迹上建成,全高2.60米,顶层高0.8米,小于塔身,出檐,中层高1.15米,直径0.88米。底座高0.65米,塔身周围有6个缠龙小柱,每棱铸一蹲狮,高约0.8米,空档上孔上分别铸有篆书“天精”、“地闿”、“山寿”、“水炀”、“民富”、“物阜”字样。足部各铸大兽头,中部凹入,间隔空档铸卧象、卧狮各一。塔顶、塔身、塔座均铸捐化铸塔者姓名。

早阳洞

早阳洞

早阳洞,位于龙门洞沟西侧峭壁台阶上,高出沟底20余米,人行道与沟西台地连接,悬崖凿壁架设板桥10余米,宽仅盈尺,用铁索围栏,以通往来。因洞处西面东,能先见太阳故名。石洞内两窟相连,祀奉有药王逊思邈塑像,及有关药王故事画像,洞外仅有丈余台地可以回旋。过去曾在此养驴磨面,供应山场。又因洞处峭壁,下临深渊,杳不见底,加上冷风呼号,急湍轰鸣,临洞令人恐惧。

龙门洞景区水潭激流景观

龙门洞景区水潭激流景观

黑虎潭,为后山入口蹑云桥下深陷大石潭,直径约5米,水深1米,一汪黝碧。因潭边怪石嶙峋似虎,故名黑虎潭。山洪暴发时,滚石泥沙与潭内沉积物翻腾而出,奔腾澎湃,山鸣谷应,犹如猛虎吼跃,十分壮观。 [6]

龙门洞道观庙宇

龙门洞道教建筑概貌

龙门洞道教建筑概貌

清康熙二年(1663)河北宛平人田守存整修龙门洞后,在此山御屏风下兴建云溪宫殿宇,以后不断扩修,成为有名道院。主要建筑有斗母宫、地姆宫、玉祖殿、丘祖楼、文三司楼、武三司楼、雷神殿、子孙宫、药王洞、灵官楼、田祖殿、八仙岩洞殿、东西客房、云厨等。

龙门洞正院除道士居室、香客宿舍、云厨等建筑外,有殿庙20多处,殿名如下表。

龙门洞山场主要道观庙宇

名 称

位 置

塑 像


马灵官殿

 

东山口

 

马灵官像

 

龙王殿

 

正院北山坡

 

龙王

 

火神像

 

正院北山坡

 

火帝真君

 

太上殿

 

正院北山坡

 

太上老君

 

太白殿

 

正院北山坡

 

天、地、水三官俗称太白神

 

东王宫殿

 

北山坡八卦亭

 

东王公

 

太清殿

 

北山坡八卦亭

 

三清像

 

王母宫

 

北山坡八卦亭

 

王母娘娘

 

救苦殿

 

北山坡八卦亭

 

救苦天尊

 

混元顶殿

 

混元峰顶

 

混元祖师

 

八仙楼

 

北山坡东头

 

八仙像

 

四公祠

 

北山坡东头

 

田、黄、曾、苗4人像

 

二郎殿

 

山根蹑云桥上面

 

二郎神

 

灵官楼

 

正院前门

 

王灵官像

 

丘祖楼(清和宫)

 

正院正西面

 

丘祖像

 

北极宫

 

正院北后台

 

无量祖师及帅神

 

子孙宫

 

西山脚上

 

子孙娘娘

 

湘子湾殿

 

西山脚下

 

钟离、吕洞宾

 

雷祖洞殿

 

西山 脚下

 

雷公像

 

药王洞殿

 

早阳洞山上

 

药王孙思邈

 

[7] 

栈道

栈道

财神殿

财神殿

蹑云桥

蹑云桥

八仙殿

八仙殿

八仙楼

八仙楼

北极宫(无量祖师殿),建在正院北台阶上,由后山根蹑云桥登153级石磴,进入龙门道院即至。为道院最大的5间大殿堂,富丽堂皇,雕梁画栋,气魄宏伟。殿中有北极玄穹真武无量祖师金身坐像,两边陪祀四大天王(元帅)站像,威武庄严。桌上供有清代铁铸昊天玉皇大帝坐像,高1米,重约25公斤,头戴王冠,身着蟒袍玉带,面形丰满,另有檀木雕刻的无量祖师坐像,高约1米,雕刻精细。此殿为道场主殿,殿内幢、幡、宝盖、经籍、钟鼓、道家法器俱全,斋醮诵经均于此处举行。木架上悬有云板形片石一块,重约15公斤,用物撞击,声如钟磬,远处可闻。殿台下深处,有作为龙门洞山名的黝深石洞,传说丘处机初到时曾在此居住过,留有清康熙时刻有龙纹图案并“秀水”二字的石板标志。

丘祖殿

丘祖殿

清和宫(丘祖楼),位于北极宫大殿西上侧,与东山门摆成直线。旧时楼内塑有全真教七真人坐像,现改塑长春真人丘处机像。过去有关丘遗留文物皆藏于此,已佚失。楼3间,结构精巧,经过装修,飞阁流丹,典雅肃穆。

丘祖洞

丘祖洞

丘祖洞(长春洞)、丹阳洞、春花洞,三洞均在清和宫楼后石岩上,前二洞是丘处机与丹阳真人马钰修道处,洞均狭窄,仅能一人容身,须攀缘铁索而登。春花洞在两洞下侧,传说为丘的女弟子李春花住处。丘祖洞虽小,但为全真道龙门派祖师潜修处,全真道徒到此,有“高山仰止”之感,必发崇古之幽情,虔诚朝拜。洞内有石球,直径约30厘米,光泽滑圆,名“磨性石”,传说丘祖在此洞修道时,磨炼心志,每天将此石掀滚下去,再抱上来,年深月久,竟将不规则的石块磨成圆形。后传说此石具有灵气,游人若抱此石,可以增加气力,沾触福气,百事如意。

龙门洞主要洞窟庙宇

龙门洞主要洞窟庙宇

太清殿附近殿宇,从东山前方循山路迤逦而上,殿阁亭洞,随山势布置,计有:祀奉道教护法神的灵官殿,祀奉东王公的八卦亭,太乙救苦天尊的救苦殿,祀奉天(尧)地(舜)水(禹)三官的太白殿(因首先在太白山供奉而得名),南方火帝真君的火神殿,祀奉太上老君的太清殿,八仙楼及清代整修过龙门道观的道人田守存、黄本善、曾守荣、苗清扬“四公祠”等,各具特色。祀奉太上老君的太清殿内有清道光十三年(1833)根据《老子化胡经》所绘的《太上一气化三清》的道教故事壁画81幅。画面人物线条勾勒,清晰生动,色调朴雅,为道教庙观中少见的艺术珍品,是民间艺术工匠的杰出之作。 [6]

龙门洞其它景观

王母宫及索梯,王母宫在龙门洞绝岩山腰西侧,祀奉西王母(又名金母)坐像,殿三楹,中高侧低,结构对称,藻绘工丽,全系凿壁架空,四无倚傍。殿台下有10多米长的铁索悬梯。在北极宫前仰视,梯上人如蚁蠕动,险峻玄妙。

混元峰顶摩崖刻字,混元阁东侧陡壁上摩崖刻石,竖写有“定日月娄景先生洞”8字,刚劲有力,其左横刻“福洞天记,太子千秋”,字迹较小,原字迹被苔藓封闭,经风雨剥蚀显露。混元阁西侧峭壁另刻有“全真岩”3字。这3处均为峰顶凹入部分的悬崖峭壁,距地面约40米,距峰顶约30米,不论从上从下,于左于右,都无从攀援。镌刻此字,在过去条件下,很难想象。传为西汉方士娄景所留。崖下旧有娄景洞及炼丹炉遗迹,已圮毁难考。

元代白玉碑,俗称连山碑,碑身为汉白玉,竖立于四公祠前卷殿内。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清明节立石,为龙门洞最早的修建记事碑。碑首方形,刻有龙戏珠花纹,中有篆书“玉宸宫记”4字,碑文多残损。

丘祖青天歌碑,碑原镶嵌于北山腰石崖上,清雍正三年(1725)所刻,欧体楷书,极工整。全文阐述了道家如何修持、驱魔,达到澄清雾障、明心显性的思想境界等内容。

龙门洞仙迹图,为展现龙门洞全景,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有木刻制龙门洞平面图,长115.5厘米,厚3厘米,图中有12行简介小字,概述了龙门洞的变革过程与现状,现存县图博馆。

象牙笏板,元代物,长47厘米,呈微弧形,上宽4.5厘米,下宽8厘米,厚度接近1厘米。笏色微现土黄,略有光泽。笏质硬实,捧之有沉感。

景福山大钟,原置景福山混元顶峰上的三清殿南侧(此殿尚未修复),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开山道士田守存等38人铸造。钟高1.4米,肩高1.15米,肩外径0.81米,钟口外径1.2米。钟顶为虎头(蒲牢)纹式,互靠成纽结状。钟肩端铸有4个圆形小孔。钟身分为4部分,肩部有“皇帝万岁,太子千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篆体大字;腹上部有两道龙纹图案,中间为铸者姓名;腹下部铸有喜鹊闹梅、孔雀戏牡丹、双凤朝阳、天马行空、鱼龙变化、松竹梅鹿、云龙戏珠等纹饰;最下部为八卦爻文,图文清晰。

丘祖如意钩,清代仿制,铜铸,作弯钩形,为道士诵经时的手持法器。存县图博馆。

金冠、玉印,相传为元太祖赐给丘处机的金莲花冠和总领天下道教的玉印,原物不详,现收存宝鸡市博物馆的为清代物。

道教经典,道教经板、典籍甚多。体现龙门道派三教(儒、佛、道)合一教旨的有《孝经》、《心经》、《道德经》,颂神恩德的有《玉皇经》、《三官经》、《清静经》、《南华经》等。而《道藏辑要》、《三乘集要》、《悟真篇》、《坐忘论》等则是汇集道宗、道规和修持炼丹秘旨的主要典籍。 [6]

龙门洞道教源流 播报

龙门洞举办戊戌年冠巾法会

龙门洞举办戊戌年冠巾法会

龙门道派是道教全真教的支派,在道内影响较大。全真教始于金代,系咸阳大魏村人王重阳(1113~1170)创立。王本是儒生,应过文、武科举考试,金海陵王正隆四年(1159),在户县甘河镇得修炼秘法,弃家去终南山修道。后到山东宁海(即牟平县)昆嵛山附近传道。金世宗大定初年(1161),王在宁海全真庵先后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女)为门徒,道内称“七真人”,首创“全性葆真,不以物累形”的全真教义,要道徒离家舍、弃妻子,不吃荤腥。作出家道士,衣食淡泊,苦行利人,习读《老子道德经》,佛教《心经》和儒家《孝经》,刻苦修道。主张三教同源,不像两汉以来的道教徒、方士那样信奉符篆,吞药服食,企求白日飞升,成为神仙。

金世宗大定十年(1170),王重阳病死于开封旅舍,葬在户县祖庵,他的弟子“七真人”等继续进行传教活动,并通过宗教结社形式广泛联络群众。

后丘处机根据全真教义,将龙门派转为正式道教,传派授徒,使其获得进一步发展。他在道教北派内起过重大作用、是有影响的关键人物,龙门支派就是因他在陇州龙门洞住过而取名的。

丘处机(1148~1227),字通密,号长春子,金代登州栖霞人(山东栖霞五龙河上游),生于金熙宗黄统八年(1148)正月十九日。金世宗大定六年(1166)九月,丘处机19岁时,拜王重阳为师,出家于山东宁海全真庵。王重阳死后,丘于大定十四年(1174),入磻溪(宝鸡南)穴居乞食,苦修6年,后于二十年(1180)移栖陇州景福山龙门山石洞,“整日兀坐云龛,刻苦炼性”,7年未曾下山。丘来龙门洞之前,七真人之一的马钰(丹阳子)常来陇盘桓,与官府人员有诗词赠答。丘在7年炼性期间,著有《摄生消息论》、《大丹直指》、《玄风庆云录》、《鸣道集》,并将在磻溪静修时所写6卷诗词歌曲辑为《磻溪集》,一并流传于世。龙门洞还遗有丘祖洞磨性石、《青天歌》刻石等遗迹。二十六年(1186)应京兆夹谷公邀请,复入终南山,后去刘蒋村隐居,修葺王重阳故居,定名为祖庭。二十八年(1188)二月,应金世宗诏去燕京(北京),以对答称旨,命住于燕京十方大天长观(白云观),并受命作斋醮乞雨。五月,又召见于长松岛。七月再召见,丘以自著《瑶台第一词》进献。八月,奉旨回终南山,赐钱10万缗未受。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东归山东栖霞,在住处建庙观,赐名《太虚宫》,气势雄伟,为东方道家丛林之冠。金宣宗贞二年(1214)秋,山东动乱,丘被请前往登州宁海安抚,二州得以安定,朝野见重。宋、金和蒙古统治者对他争相结纳。金宣宗兴定三年(1219)冬,丘72岁时,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势力已扩展到北京一带,使近臣扎巴尔和刘仲录,奉诏来请,于兴定四年(1220)正月,同弟子尹志平等18人启程北行。二月,入燕城行省,住玉虚观。四月,出居庸关,艰难跋涉,由蒙古取道新疆,翻越葱岭,行程万余里,到达乃蛮雪山(乌兹别克境内的撤马儿汗),在成吉思汗西征的行都朝觐,于金宣宗元光元年(1222)四月,被接见于雪山庐帐。丘陈述了道家敬天爱民,戒滥杀,寡嗜欲的要旨,被尊称为“神仙”,礼遇甚隆,封为国师,赐号“长春真人”,总领天下道教事务。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北还。第二年(1224)归住天长观,总管天下道教,赐有金虎符牌,行使管理权力。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七月初九,病殁于长春宫葆光堂,寿80岁。后移葬于东山下院处顺堂,放置“瘿瓢”的石础下面(注:丘的年龄,经历,记载多不一致,以《道藏要籍》之六,“七真年谱”为准)。

丘处机根据王重阳全真道教义开创的龙门道派,规定道徒住丛林静修,不娶妻室,不食荤腥,接收门徒传授戒律等,完善了全真教义。到清康熙时(1662~1722),白云观方丈王常月又公开传戒,龙门派从此大兴,一时受戒弟子达一千多人。龙门弟子按所定派单轮转起名,原为20字,以后徒众繁衍,增为100字。因传派开创于丘处机,丘的声誉高,又住过龙门洞,其传宗弟子自然是龙门派正宗。但白云观是丘受朝廷册封后定居的地方,户县祖庵是王重阳埋骨处,所以3处接收的弟子,全被认为是全真教龙门派的门徒,3个地方都被信徒视为龙门支派的发祥地,受到尊崇(道内称王重阳为全真教祖,丘处机为教主,真正龙门嫡系指丘处机之后赵虚静的后裔)。

龙门洞原存的派单刻在一块木板上,原文是:

道德通玄静 真长守太清 一阳来复本 何教永圆明

至理宗诚信 崇高嗣法兴 世景荣茂 希微衍自宁

未修真仁义 超升云会登 大妙冲黄贵 圣体全用功

虚空乾坤秀 金木性相逢 山海龙虎蛟 莲开现宝新

行满丹书诏 月盈祥光生 万古续仙号 三界都是亲

丘处机殁后,龙门教派发展有支派,如清康熙时第7代传人王常月(山西长治人),被清廷封赠为国师,曾在陕西华山、湖北武当、浙江王屋山、南京隐仙庵等地传戒收徒,并著有《碧苑读经》、《龙门新法》、《初真戒》等书,使龙门教派广为传播,道内称王为中兴龙门大师。因传地不同,各支派分立门户,但都承认龙门派为宗。 [8] 

龙门洞道教发展 播报

民国时期,道教衰落,有的道观被占用,民国2年(1913)成立县道教协会,由药王洞主持郑信元负责。至1949年,龙门洞、景福山是道教活动场所。

土地改革运动中,教徒与农民群众一样,分得一定数量的土地。农业合作化时期,庙观土地归入所在地农业生产合作社,庙观从教人员亦加入农业社从事生产,走上自食其力的道路。

1960年,宗教制度改革后,经上级批准确定龙门洞(含景福山)为道教活动点,接待香客及旅游者。“文革”中道场被砸,不少珍贵文物被毁。1978年以后,景福山、龙门洞庙宇逐步整修,景观逐步恢复,成为旅游圣地,龙门洞为宝鸡地区八大风景区之一,每年游客,尤其到庙会时期,游人达万人之多。

1986年,落实了龙门洞、药王洞的庙产。1986年以后,整修龙门洞、景福山、药王洞的道路,解决了龙门洞的供电、通自来水等问题。1987年,龙门洞混元顶毁于焚香火灾,1990年修复。1989年5月,召开县道教第一次代表会议,选举成立道教协会。20世纪50年代,龙门洞监院闫崇德曾任县政协常务委员、全国道教会理事等职。八十年代,龙门洞道士田嗣顺为陕西省道教协会委员、宝鸡市政协和县政协委员。

2008年8月9日,省道教协会和省社科院宗教研究所在陇县龙门洞道教院举办丘处机创建龙门山场820周年纪念活动和书画笔会、学术报告会,来自全国道教界、陕西省学术界和书画艺术界的代表及英、意、澳、日、香港、台湾等地道教团体500余人与会。1996-2002年,陇县从国家道教协会和香港潭兆慈善基金会引进资金113万元,在龙门洞修建了丘祖宫、翻新庙宇24间、新建山门、拓宽了停车场、衬砌河堤400米、架设了自来水等基础设施。2002年原陇县中学院内的城隍庙搬建于药王洞道观。

2012年,龙门洞景观提升二期工程完成,总投资1720万元,建成了上善广场、石材牌楼、养善湿地、混元栈道、飞瓮崖景观修复、旅游厕所、14尊道教人物雕像安装、广场石材铺设、大香瀑桑石改造等35个景点和设施建设。

2014年8月28日-30日,中国宝鸡·陇县道教文化论坛在龙门洞开坛。活动期间,陇县举办了论坛开幕式、丘祖大殿落成典礼、早阳洞论道、学术交流、书法笔会等各项活动。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两岸国学大师傅佩荣、齐善鸿、钱文忠、樊光春汇聚龙门论坛,两岸高道大德云集陇县,共论龙门道文化精髓,发布《龙门宣言》。中、省、市有关领导出席了论坛,人民网现场直播互动,央视及国内36家主流媒体全程跟踪进行了报道。 [9] 

龙门洞道派教旨 播报

龙门道派教旨,系王重阳制定的全真教旨,共有15条:①出家须先投师住庵院;②云游求道不避险阻;③学书(读书、书法)以心解为主;④研究药物济世;⑤庵房须有屋顶,以避日月之光,但不能建高屋大厦,隔绝地脉;⑥应有道伴,交流修道心得;⑦静坐清修;⑧求定心绝虑;⑨调和五行精气于一身,以正配五气;⑩紧肃理性于宽慢之中以炼性;⑾修性命;⑿积功德;⒀超出欲界、色界、无色界;⒁养身;⒂脱落心地,真离凡世。

全真龙门派道士,除研读王重阳提示的三教合一的经典,即《孝经(儒)》、《心经(佛)》、《道德经(道)》外,一般道士只念诵《玉皇经》、《清静经》、《三官经》,文化程度高的念诵《道德经》、《南华经》、《黄庭经》及《悟真篇》、《坐忘论》、《参同契》等。 [8] 

龙门洞传说故事 播报

龙门洞开山传说

龙门洞开山建庙的时代,缺乏可靠的文献记载。据传说,山场最早叫景福山,龙门洞是景福山的另一山头。南宋末期,龙门山上建有禹王庙,规模很小;当时在新集川一带有玉皇寺、石拱寺、龙门寺等佛家寺院,范围较大。龙门洞旧有一个大钟,铸有龙门寺造字样,就是从龙门寺抬来的。龙门洞山深林密,山根黑虎潭上有禹王庙,出家人可在这里栖居静修,在丘处机来龙门洞之前,王重阳的大弟子马丹阳曾来这里的石拱寺和陇州城北药王洞住过,并在龙门洞成立重阳会,约请全真道徒前来集会,纪念全真祖师王重阳。丘离开龙门洞后到终南山祖庵,龙门洞托弟子赵九古主持。赵九占后附丘去雪山,死于西域。龙门洞由丘门下法师贺志真(是龙门派的华山系,石匠出身)接管,曾进行大规模扩修工程,添建了庙宇,修建栈道,作摩崖刻石,并正式定名总山场叫景福,留存到龙门洞布局,就是这时奠定。四公祠下元代大理石碑详载兴建经过,是重要历史资料。

又有传说,丘来之前的龙门洞就是龙门寺佛寺的一部分,因有山区群众纪念夏禹凿山治水功绩建的这座庙,丘才能在这里落脚,以后创立以此山为名的龙门道派,建立丛林制度,收徒传戒。加上丘受金、元两代皇帝接见,优礼见重,命令总领全国道教,所到之处官民及其他教派都香花恭敬迎候,声誉遍及各地。把龙门洞扩建为大气魄的道家丛林,表示水源木本之恩对丘的纪念。传说丘曾把元太祖赐给的金道冠送龙门洞保存,以示对这里的系念,以后道教开醮念经,龙门派嫡系道徒可戴金莲花冠,其它派却不能戴。龙门派把王重阳尊称教祖,对丘则称教主,建殿塑像,丘居正殿,王则居后殿、偏殿。龙门洞保留到道院始建于元初。

至于说西汉初的娄景在龙门洞穴居修炼并开山,混元顶旁的娄景亭、洞遗迹及“定日月娄景先生洞”刻石,或当时尹志常修庙时,故意留此玄迹,均无翔实资料,难于肯定。

陈野仙化瓮

清嘉庆时甘肃靖远道士陈明耀,碧眼黄须,长相怪异,能诗文。来龙门洞住早阳洞修道,并常行医看病,乡人尊称为“陈野仙”。某日陈到甘肃华亭县安口镇陶瓷铺化缘,店主故意为难他说:“店内没有现钱捐化,只有待卖的瓷大瓮,你是野仙,当能行法自己搬去。”陈稽首称谢而去。深夜,狂风忽起,铺内两个大水瓮被风吹到龙门洞后山湘子湾岩半崖石台上架放,尚留瓷瓮残迹。

王道变鳖

混元顶峰下第二层神龛后有一深洞,传说可通往甘肃平凉崆峒山。洞内常有神人栖居。但洞口有一深水潭,凡人不能通过。不知何时,有位修炼已有半仙之能的王道士,竟能越过深潭进入洞内。第一次进洞见一木匠在做木工活,他猜想这人一定是神仙变化,机不可失,就编谎说他要翻修龙门洞庙宇,财力不足,请神仙大施法力帮助。木匠表示赞同,指着地下木渣片让他尽力背去。当时他感到失望,但背出洞一看,木渣片都变成金块,真是喜出望外。但此人虽说已看破红尘,却异常贪财自私,只拿出小数目金子修庙,其余都拿到他家里去了。他贪心不足,第二次又进洞去背,并狠狠地装了一大背斗出来,可是高兴得忘乎所以,一个失足,竟掉到蹑云桥下黑虎潭里去了。乡人传说他是挨了守山的黑虎灵官一铁鞭,被打入潭里的。并说他死后变成一个大鳖,以后朝山进香的同乡人过潭边叫王道名字,这个鳖就凫出水面,向乡党点头致意。有人讨厌他的贪心,变成异类,给同乡丢了脸,就向它吐唾沫,从此它羞愧地钻到潭底去,再不出头露面了。

元世祖问道石及拴马石

元世祖忽必烈,因国师丘处机曾在龙门洞住过,并听说这里风景很好,就带领亲贵大臣前来访问,在定心峰东面岩石上与当时龙门派弟子谈论全真教道法,在峰前留有问道石及《无上谈玄碑》。因他带的护卫人员多,这里都是石壁,无处拴马,就将御马拴在前山门悬壁鸦嘴形峭石上。 [10] 

龙门洞山场管理 播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由会首会管理,后废。龙门洞不设方丈,设监院,由龙门派的弟子担任,主持丛林一切事务。凡有10年以上道龄的老道长,均能收徒弟,传授道规道法。道徒若犯规,轻则罚跪,重则起单(驱逐)或取消道士资格。云游道众经监院许可,可以“挂单”暂住。会期斋、醮念经,邀请外地道友来山相助,会后离去。春季会期,朝山香客不能回去的供给食宿。

山场行政管理由县人民政府民政局负责,新集川乡政府就近协助,县委统战部从宗教政策上给予指导,并通过与宗教上层人士的联系,团结和帮助宗教人员进行自我教育,自觉执行国家的宗教政策。

1990年代,龙门洞山场的庙产有王家湾庄房,房屋24间,耕地28亩,自垦菜地10亩,养牛4头,由道友耕种。年生产粮食4000余公斤,足以自给。历年栽树1000余株。下院,磨儿下洞宾庵、火烧庵上清观、药王洞3处,均由各处自行管理,与上院不统管。 [1] 

龙门洞建设修缮 播报

龙门洞景区上善广场

龙门洞景区上善广场

山门

山门

“文革”中,道院建筑破坏严重。1980年后逐步整修,重建的殿堂有太上殿、太白殿、混元顶殿、三清殿、火神殿、山门、灵官楼、子孙宫、八仙楼、四公祠、湘子湾殿。玉皇洞前洞补修,后洞重建,扩建药王殿1间为3间,并用钢筋水泥改建高8米、宽4米的旧蹑云桥,上山石磴台阶153级,扩建客堂为3大间,加固客堂,石基高10米。1981年3月,投资3000元建成抽水站,铺设管道260米,用柴油机三联泵抽水。1984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龙门洞为全省第一批对外开放旅游点,1986年春投资2万余元,建成输电线路3公里,使道院通了电。数次整修公路,耗资8万余元,路况得到改善。 [11]  游人逐年增加,1989年达1万多人次,已成为关中西部重要旅游地之一。 [3]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分享你的世界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收起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