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
近年来,借着关中协同创新的东风,宝鸡市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图为6月21日,位于宝鸡市陈仓区的宝鸡吉利10万辆新车型技改扩产项目建设现场(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段承甫摄
过去五年中,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获批建设,西安咸阳一体化取得积极进展,全省经济总量超200亿元的县(市)增加到15个,城镇化率提高7.24个百分点……一个个可喜的数据,显示了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成绩,表明区域协调发展为城市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陕西省全面落实“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关中、陕北、陕南良性互动、竞相发展,三大区域各有特色、互为支撑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
关中:协同创新驱动产业融合升级
满载部件的拖车来回穿梭,智能机器人在流水线上作业……12月25日,在位于西安市高新区的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厂区里,经过冲压、焊接、涂装、总装等工艺流程后,一台台新能源汽车陆续驶下生产线。
与此同时,在商洛市商州区商丹循环工业园比亚迪单晶硅生产车间,单晶硅块被切成一片片薄薄的“晶圆”薄片,经抛光后,就形成了制造新能源汽车芯片的原料;宝鸡扶风新兴产业园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基地项目拆迁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
国内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比亚迪在关中三市的“铁三角”产业布局,彰显出陕西汽车行业提档升级加快、竞争优势明显、多点支撑有力的特点,也见证着一盘全方位纵横联动、区域优势互补的协同创新发展新棋局正在关中地区加快“落子”。
窥一斑而知全豹。建成一核(西安)两极(宝鸡、渭南)四支点(杨凌、咸阳、铜川、商洛)的关中城市群,借助秦创原建设契机,各市(区)统筹各自创新资源开放共享、高效协同,实现了科创资源及相关产业配套集聚。
在各大区域板块良性互动下,十年间,关中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产值总量提高73.6%。特别是今年以来,关中各市(区)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积极发挥创新资源聚集优势,在电子信息、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领域持续发力,带动全省经济稳步回升。
6月19日起,陕西省2022年重点项目观摩活动先后在渭南、咸阳、杨凌等市(区)开展,大家通过看项目,找差距,促发展,共同探讨了加速关中区域协同创新的新路径;11月18日,第十五届大关中发展论坛上,西安、咸阳、宝鸡等市形成了合力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城市竞争中,关中各市(区)将进一步围绕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推进产业合作共建,形成优势互补、协作配套发展格局。
陕北:绿色转型“赋能”老区高质量发展
12月27日,在榆林市榆阳区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崭新的红色大楼里,工程师们正在细致地用JSM-IT800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物体表面的微观结构。
这座拔地而起的研究院,是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我省共建,将通过开放合作为推进陕北高端能源化工高质量发展,构建国家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技术转化和工程示范的先行示范。
“自投用以来,我们开发了以合成气/甲醇、储能、氢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为纽带的多能融合关键技术。”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任晓光介绍。
近年来,榆林因资源而兴,成为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和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紧挨着榆林的,就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
长期以来,两个革命老区山水相连、血脉相通、文化同根、禀赋相似,在新时代,更是共同面临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机遇。
区域协同发展已是趋势!8月15日,延安和榆林签订《延安榆林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推进现代产业协同、基础设施互通等5个方面18个领域进行交流合作;9月7日至9日,延安市政协一行到榆林观摩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共谋高质量发展。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由延安、榆林两市与延长石油集团在榆林市靖边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的“安靖飞地园区”,便是延榆一体化的标志性项目之一。
“我们以园区为载体,合力促进科技、产业、金融有效协同和高质量循环,实现两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合一’高水平融合发展。”榆林市发展改革委区域中心副主任张晶晶表示,“通过运用‘飞地经济’,我们将共同推动陕北能化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陕南:擦亮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12月23日,在陕西汉江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汉中高端原料药新区项目厂区内,新建厂房宽敞明亮,一组组金属罐和一根根管道有序布局。这是一座现代化的生物医药工厂。“该项目总投资5.58亿元,设计、建设环节追求自动化、智能化,目前已投入使用。项目将推动企业在发展特色原料药的同时,向医药中间体、特色制剂产品生产等产业链下游延伸,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陕西汉江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佳说,“今年,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和‘绿色工厂’,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在68%以上。”
陕西汉江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绩,也是陕南三市汉中、安康、商洛持续推进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三市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立足优势资源禀赋,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推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
在汉中,汉江、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空气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30天以上,9个省级名镇、13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0条风景线串珠成带,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药三大主导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7.8%。
在安康,环境空气质量、城市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森林覆盖率达68%,“河湖长制”创新实践在全国推广,安康高新区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实现“六连升”,富硒产业、文旅康养、新型材料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
在商洛,主要河流出境断面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功,菌果药畜茶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扎实推进。
(责编:邹星、魏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