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春,宝鸡凤翔县石家营乡,12岁的方国强从外面捡了两个锈迹斑斑的铜疙瘩拿回家。
他的妈妈李喜凤一见,顿时脸上变了颜色,夺过儿子手里的东西扔出门外,嘴里喊着:“呸呸!不吉利!”
这两件一方一圆的铜疙瘩是方国强在村外捡的宝贝,初看像个“地雷”,方国强特别喜欢就带回了家,没想到被妈妈扔出门外。方国强也犯了倔脾气,非要把这两个铜疙瘩拿进屋,母子争吵中,惊动了邻居。
邻居过来看了方国强捡来的铜疙瘩,也觉得不吉利,于是,劝说方国强:“一看就是墓里的东西,这东西放屋里头不吉利。”方国强死活不听,又哭又闹的,最后还是李喜凤妥协了,同意儿子把铜疙瘩拿进了屋。
不久,方国强捡到两个铜疙瘩的消息不胫而走,远近村子都说这娃捡了个宝。一天,有个陌生的城里人寻到方国强家,想要看一眼他捡的东西。
李喜凤没有多想,把铜疙瘩抱出来。这个城里人瞪大眼睛看了半天,摸着铜疙瘩的手都颤抖起来,突然,城里人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掏出6万块钱拍在桌上,要买这俩个铜疙瘩。
李喜凤一见这阵势,立刻吓傻了。说实话,要是当废品卖,给个十块八块,李喜凤毫不犹豫就卖了。然而这么多的巨款要收购这两个铜疙瘩,李喜凤反而不敢卖了。直觉告诉她,这两个铜疙瘩绝不简单。于是,她拒绝了。
贩子走后,李喜凤翻来覆去的琢磨了一夜,她想起曾有人说过,地里出土的东西如果是文物,私自贩卖是犯法的,会给自己带来祸端的。那么,儿子捡来的铜疙瘩是不是文物呢?为什么贩子会出这么高的价钱收购?李喜凤决定到县博物馆确认一下。
凤翔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见李喜凤送来的铜疙瘩,就惊呼起来:“这是件好东西!”经过专家的鉴定,确认这是一件春秋时期秦国贵族所用的熏炉,是一件珍贵的文物。
上半部边沿有四个两两相对的岐角衔环兽首,与下半部扣合后,兽首正位于炉体腹部。
这件熏炉高35.5厘米,重约4公斤。它由两件青铜件组合而成,上半部分主体是圆形,分内外两层,外层为一镂空外罩,顶端立有一只凤鸟。中腰上有四个衔环兽首,下半部分是覆斗形底座,底座与炉体间有一空心八角形方柱连接。根据此熏炉形体特征,专家命名为“凤鸟衔环熏炉”。
这件熏炉造型奇特,工艺精湛,是一件古代青铜艺术品中的精品。
熏炉底座为覆斗形镂空雕刻,采用失蜡法铸造而成。
博物馆工作人员了解到李喜凤拒绝文物贩子重金收购熏炉之事后,非常感动,他们给李喜凤讲解了这件文物的重要性和价值,动员李喜凤将这件珍宝捐献给凤翔县博物馆。最终,李喜凤同意了。
底座分为立面与斜坡面,雕刻中轴对称图案,外侧为小兽及夔凤,内侧为虎纹,中间部分有一手持盾另一手持戈的武士像。
凤翔县博物馆为了感谢李喜凤的无私捐献,给方国强买了一些铅笔和笔记本等文具,并给李喜凤3000元的物质奖励。
不久,这件珍贵的“凤鸟衔环铜熏炉”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如今,它被收藏于凤翔县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那么,古代的熏炉是干什么用的呢?
熏炉在古代是一种生活器具,主要作用是用来熏香和取暖。春秋战国时期,铜制熏炉开始流行。熏炉熏香在古代是文人生活中的一种时尚,熏炉还可熏香衣物、消除疲劳以及有驱散蚊虫的作用。古代的熏香,是在炉内点燃碳火,时时撒上香料或散香。而炉内碳火散发的热量,可在寒冬之际取暖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