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在我国80%以上的尿毒症患者需要通过血液透析维持生命,而在血透前,医生会为患者建立一条可供血透时穿刺使用的血管通路,这就是动静脉内瘘。而它也被称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但由于部分尿毒症血管严重硬化等原因,常规的动静脉内瘘有时也难奏效。对此,我市今年74岁的林大伯(化名)深有感触。
而林大伯的“生命线”问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推小车上台阶一步一个坎!林大伯透析近2年,先后经历过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术,内瘘血栓取栓再通术等,如今又遇血栓闭塞,自体血管条件欠佳,修复、再造均无法形成“血液通路”,“生命线”可谓是危在旦夕!
同时不通的内瘘也引发了林大伯血管内出现高压状态、透析穿刺困难、出血及远端侧支血管开放,肿胀手及手功能残疾的问题。而一旦终止透析,则林大伯的生活将危在旦夕。
术前精心设计方案
患者原来的瘘吻合口附近静脉长段狭窄,已有血栓形成,且为高龄老者长期透析,血管受损、极为脆弱,若采用常规的球囊扩张血管,不仅失败的可能性大,甚至导致血管破裂等并发症。目前,摆在宝鸡市中医医院肾病科面前的难题是:做自体动静脉瘘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那么该怎么打通他的透析“生命线”呢?
术前B超示静脉血栓形成、狭窄闭塞,动脉主干血流量低(368ml/min)
此时,宝鸡市中医医院肾病科陈新政主任团队提出了搭建人工血管通路的治疗方案。陈新政介绍,建立一条畅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先决条件,常见的透析通路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内瘘和中心静脉导管。
而在综合评估林大伯的病情后,科室最终决定为其进行人工血管内瘘搭桥术。手术中,陈新政主任团队凭借着高超的操作技巧和深厚的显微手术功底,成功的搭建了远近两段血管,将人造血管与自体的动脉和静脉血管进行吻合,构建出一条“生命通道”。
开放血流后即能触及患者明显血管震颤,既延长了可穿刺距离,解决了手臂肿胀综合征,同时也为后期提高患者透析质量提供了基础条件,延长了生命线寿命。术后B超评估林老伯主干动脉血流量可达763.84ml/min。
术后超声检查彩色血流信号提示狭窄部位消失,流量升至763.84ml/min,完全满足合格内瘘要求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日益进步,尿毒症患者“透析龄”相比过去也逐渐延长,长达数年、数十年的千百次反复穿刺,内瘘难免出现狭窄、血栓、闭塞、血管瘤等并发症,有时很难再找到一条可供使用的浅静脉血管。当自身血管条件不佳,或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时,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或成治疗的首选。
术中“人工血管”穿入皮下,
并与自体血管进行精准缝合。
据宝鸡市中医医院肾病科主任、主任医师陈新政介绍:人工血管是一种可以进行反复穿刺且组织相容性很好的软管,埋于皮肤下,一端连接动脉,另一端连接静脉,把动脉血液通过人工血管引到静脉,进而形成回路。这样的操作既能绕开透析患者血管狭窄堵塞、损伤段,又能为48小时后的内瘘使用提供更多穿刺空间,透析时直接穿刺人工血管,轻松达到250ml/min以上的标准血流量,且通畅率高、经久耐用。具有成熟周期短、患者生活质量高、易于穿刺等优点,逐渐被血管条件差的透析患者所接受。
“在宝鸡地区开展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到出现狭窄、闭塞后进行血管内瘘球囊扩张、导管取栓术,再到‘人工血管内瘘术’……宝鸡市中医医院肾病科医疗团队全力保障广大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畅通,用心守护患者的宝贵“生命线”。
专家名片
陈新政,肾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西部创新联盟血液净化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委员。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从事肾病临床和科研工作20余年。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获市科技进步奖三项。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肾病综合征、IgA肾病、膜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肾脏疾病以及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相关操作。
24小时在线就诊咨询电话
陈新政主任医师:18191795618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门诊地点:门诊楼三楼305室
欢迎广大患者扫码添加
陈新政主任医师微信
一对一咨询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