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只争朝夕,征程波澜壮阔;二十岁时值青春,恰是风华正茂。正当宝鸡全市上下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力推进“三个年”活动走深走实、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时刻,陈仓区人民豪情满怀地迎来撤县设区二十周年华诞!
二十年前的5月26日,是陈仓人民永远难以忘记的特殊日子。这天,全区上下群情振奋、斗志昂扬、欢欣鼓舞,同庆国务院批准撤销宝鸡县,设立陈仓区并正式挂牌。此举标志着古陈仓融入了宝鸡大城市的“怀抱”,以崭新的姿态矗立在市区“东大门”。
二十载风雨兼程,二十载沧桑巨变。二十年来,在宝鸡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历届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沐浴改革开放的东风,踏着追赶超越的激扬鼓点,一届接着一届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从“撤县设区”到“突破西山”、从“5·12”地震灾后重建到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疫情防控到复工复产、从陈仓现代物流园区到宝鸡港务区、从主动融入主城区到中心城区“东进”主战场,每个历史节点,都体现出陈仓人精准发力、苦干实干的坚强决心;每次重大机遇,都凸显出陈仓人抢抓先机、勇敢拼搏的顽强毅力;每次风险挑战,都闪耀出陈仓人沉着冷静、科学决策的智慧之光。
风雨兼程追逐梦想,砥砺前行比拼争先。翻开二十年成绩“报告单”,一组喜人的数字格外耀眼:2022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56.98亿元,是2003年35.26亿元的7倍多,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GDP从5386元提高到5.5万元,增长了10倍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0.9亿元增长到97.3亿元,年均增长13.8%;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39545元和16950元,分别是2003年的7.5倍和9.4倍,先后喜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70多项国家级殊荣。
关键词一 强根铸魂
思想认识更有高度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陈仓区委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常态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听党话、跟党走,坚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努力锻造一支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的干部队伍,让政治强起来、业务精起来、作风硬起来。
唱响时代强音,汇聚磅礴伟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高质量发展凝聚起磅礴力量。目前,创新探索出党建工作“五化提升”工程,“五级网格”城市党建服务模式全市推广,9个村创建为省级标准化示范村,19个村创建为“五个好”村党组织,282个非公经济组织和143 个社会组织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在地震、洪涝灾害、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经受了大战大考的政治体检,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关键词二 壮大实力
产业聚集更有力度
壮大实力,抓住工业经济“牛鼻子”。陈仓区把“工业强区、实业兴区”作为高质量发展重中之重,持之以恒育龙头、铸链条、保存量、求增量、强集群,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提质增效,走出了老工业县城向新型工业城区转型的蝶变之路。在北方动力、青岛啤酒、奥瑞金包装等大企业牵引下,育才玻璃、通达建材、瑞熙钛业等一批民企快速崛起,形成先进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等5大产业集群和钛及钛合金、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等8条产业链。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43户增加到174户,年均新增6户,总产值由20.3亿元增长至473.2亿元;科技工业园区总产值由4.38亿元增长至185亿元,增长了41倍,年均增长21.8%。
壮大实力,科技创新动力十足。为了让科技创新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陈仓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先后与西交大、哈工大、航天六院等41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专精特新“小巨人”长成“巨无霸”,隐形冠军、单项冠军、瞪羚企业异军突起,组建秦创原(宝鸡陈仓)创新促进中心,入选市第一批“科学家+工程师”名单。目前,全区拥有各类研发平台53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户、科技型中小企业80余户,全社会研发投入突破50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额36亿元。
壮大实力,项目招商持续发力。优化环境、大干项目、招大引强是陈仓区壮大区域经济实力最鲜明的特征。陈仓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陈’信办”政务服务品牌,让数据多跑路、客商少跑腿,158项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审批,推行一次办、一窗办、马上办,200项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创新“四办三服务”模式经验全省交流。好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吸引力,陈仓区每年实施的基础设施、新兴产业、民生工程等重点项目,既有量的提升更有质的飞跃。为了弥补大项目少、发展动力不足的短板,陈仓区始终把招大引强作为硬任务、硬措施、硬指标,向上争、向内挖、向外扩,采取精准招商、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等举措,吸引正威集团、中车时代、牧原集团、阳平铁路物流基地等一批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安家落户。累计实施重点项目2019个,完成投资1170多亿元;累计招引项目976个,特别是2018年至2022年引进项目292个,利用外资0.74亿美元。
关键词三 幸福家园
城市建设更有亮度
城市“路网”越织越密。交通,是城市流动的“血脉”。随着城市“越长越高”,人口数量不断增加,陈仓区借势发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先后实施西宝中线、南环路、科技路等改扩建重大交通项目,建成凤凰、清溪、陈仓等6座渭河大桥,打通陇海北路、虢亚路等9条“断头路”,形成“六纵七横”城市交通“路网”,总里程由54.9公里增加到103公里,拉开了城市骨架,建成区面积从撤县设区前不足7平方公里拓展到14平方公里。
陆港大桥
城市新貌越变越美。如今,千渭星城、盛世华庄、佳苑新城等一座座现代化新区拔地而起,增强了城市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城镇人口由9.2万人增加到16.6万人,城镇化率从28.5%增长到50%。相继建成渭河生态公园、千渭生态游园、北坡森林公园等打卡地,随处可见精巧的“口袋游园”,城区绿地率达到35.2%,人均公园绿地11.3平方米。集中供热实现从无到有,达到450万平方米。群众期盼已久的虢镇火车站片区改造全面启动,虢镇城区正式迈入“动车时代”。一步一个铿锵实干的脚印,让老县城华丽蝶变,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关键词四 乡村巨变
“三农”工作更有深度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面对西部山区难啃的“硬骨头”,全区上下精准施策、尽锐出战,发展主导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创新探索出“生态+旅游+扶贫”新路径,让西部山区从最贫困区域一跃成为宝鸡市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胜地,改变了宝鸡旅游业东“热”西“凉”格局,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1个,1150户贫困户搬迁新居。经过全区人民的艰苦奋战,55个脱贫村、23265户、84590人甩掉“穷帽子”。赤沙镇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香泉镇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面对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转型繁重任务,陈仓区聚力发展现代农业,在一二三产融合上出实招、下硬茬、求突破,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先后建成农业园区269个,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3.53亿元,是2003年的6.7倍。花椒、核桃、柴胡、蔬菜“四个十万亩”产业初具规模,年产优质柴胡等中药材2000余吨、产值超5亿元,蔬菜年产量达22万吨,占全市城区供应量的三分之一,“西山柴胡”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15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达到5万元以上,9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过百万,为走向共同富裕夯实基础。陈仓区先后荣获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等称号。
关键词五 美丽画卷
生态治理更有精度
厚植生态底色,扮亮美丽陈仓。陈仓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严格落实湖长制、河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投资6.6亿元,先后完成金陵河、小水河等河道治理52.3公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实现新突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32.1万亩,封山育林31.7万亩。千渭之会防护林带、主干公路景观林带全线贯通,完成绿化总面积79.8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03年38.6%提高到2022年52.13%。
绿色陈仓生机盎然
如今,这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石一叶,写满了绿色与美丽,宛若一幅诗意栖居的“山水画”。因此,陈仓区荣获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等称号实至名归。
关键词六 文旅商体
融合发展更有广度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在陈仓区这片古老而神奇的沃土上,“周秦遗风”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首显“中国”一词,成为国宝重器。陈仓石鼓,享誉“中华第一古物”,是我国最早的石刻诗文,记载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前鲜为人知的壮举。
在这里,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历史典故璨若星辰、诗书雅乐神韵悠长。“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成就汉朝大业,“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传奇流芳,“文王访贤”千古传颂,“吹箫引凤”演绎爱情神话。“天地社火”享誉海内外,“马勺脸谱”亮相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西山酒歌热情豪放,姜马察回音乐荡气回肠,泥塑、剪纸等1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文化璀璨。旅游观光、民俗体验、休闲娱乐、特色餐饮活力凸显,“品人文、文化乡村民俗游”“览山水、生态乡村度假游”“享田园、近郊乡村体验游”全域旅游热度不减。大水川、九龙山荣获国家AAAA级景区,吴山森林公园保护性开发重新开园,民间社火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社火脸谱绘制技艺等10项非遗项目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拥有50个非遗保护基地和27个非遗传习所。
陈仓区以文促旅、以旅兴商、商体联动,推动文旅商体融合发展,持续举办九龙山马拉松精品赛事,青岛啤酒音乐节精彩不断,带动消费大市场、大繁荣、大发展,市场主体数量从2003年573户增长到2023年21165户。中欧、中亚班列开通运营,物流枢纽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千渭时代广场、大明建材城、金谷广场等一批综合性消费市场异常火爆。目前,陈仓区的电子商务、夜间经济、餐饮配送、康养经济等一批新业态焕发出勃勃生机,形成新型多元化销售网络。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31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08.7亿元;文化惠民工程5万多场次,惠及城乡群众500余万人。
关键词七 好事办好
民生保障更有温度
民有所需,政有所为。陈仓区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聚焦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老百姓关注的话题,每年把80%以上财力用于改善民生,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教育累计投入10.8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38所,新增学位1.65万个,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称号;就业是民生之本,陈仓区累计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7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100%;“健康陈仓”普惠民生,每千人床位数由1.7张增加到7.46张,人均寿命增至81.7岁,成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关键词八 逐梦启航
加快发展更有速度
新时代孕育新希望,新征程开启新未来。站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上,新一届陈仓区委、区政府将团结带领全区上下按照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走好“港产城”高质量发展赶考路,奋力沿着港务新城、陈仓新城、临港智能制造产业园“双城一园”新航标逐梦启航,让鲲鹏展翅再高飞。
港务新城,以现代物流为牵引,聚力打造一流陆港、两个功能、三个集群、四个平台、五个协同、六大功能区,着力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产业、临港智造产业、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成为西部对外开放先行区,让“开放之门”越开越大、“朋友圈”越来越多、“国际范”越来越亮。
陈仓新城,围绕“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典范、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陈仓样板、绿色低碳宜居新城发展试验区”定位,提升城市承载力和城市品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新家园。
临港智能制造产业园,聚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项目承接、生产加工、展示交易和人才培育于一体的西部智能制造产业“洼地”,成为落实宝鸡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5+N”系列政策的示范园。
蓝图催人奋进、逐梦惟有笃行。陈仓区将聚焦全面深化改革,锚定目标不偏移,聚力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奋力实现“一带两轴六核”新突破(产城融合东西发展带,城市南北活力轴、产研融合轴,企业总部基地、虢镇活力湾、智享低碳社区、文化创意岛、港务数智谷、未来产业试验区),围绕宝鸡市“一四五十”战略,按照“加快建设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区”的时代要求,聚焦“陈仓崛起”总目标,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苦干实干快干,努力干一起干,奋力谱写陈仓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当地供稿 徐宏刚 庞文渊)
(责编:孙挺、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