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县资讯 陇县教育 宝鸡资讯 陇县房产 陇县汽车 陇州社火 陇州人物

宝鸡陇县:有形有色 别样剪纸

(来源:网站编辑 2024-12-01 13:53)
文章正文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纹样,装点日常生活或配合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陇县有一种特别的剪纸,叫作染色剪纸。顾名思义,染色剪纸就是将彩色点染和剪纸技艺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5月19日,记者走进陇县,与陇县染色剪纸传承人一同探寻陇县染色剪纸的艺术魅力。

3.png

尹芳芳制作的陇县染色剪纸。

历史悠久  贴近生活

“陇县染色剪纸寄托着劳动人民的美好期许,表达人们对自然、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陇县文化馆党支部书记杨秉权说。

陇县染色剪纸在表现内容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继承传统、贴近生活、反映现实。陇县染色剪纸艺人大多来自农村,他们的作品题材大部分取材于实际生活,如喜庆节令、春种秋收等。

戏曲人物和民间故事也是陇县染色剪纸创作的题材之一。陇县人民用染色剪纸这一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事中人物的爱与恨。“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八仙过海”“嫦娥奔月”等戏曲内容和民间传说故事,都是陇县染色剪纸较为常见的题材。

“在过去,劳动人民的生活其实是比较艰苦和枯燥的,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在艺术创作上,以充实精神世界。在陇县农村,很多人都会制作染色剪纸。一方面,这门艺术能带来额外收入,另一方面,制作染色剪纸也能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调剂。”杨秉权说。

形象生动活泼,表现手法简洁,构图单纯明快,风格淳朴豪放,内容健康向上,陇县染色剪纸作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以特有的魅力被人们所喜爱。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陇县染色剪纸正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先刻后染  精美绝伦

陇县染色剪纸以刀阴刻,用颜料点染,分单色染和彩色染两种。艺人通常选用薄而有韧性的纸,如宣纸、竹纸、白麻纸等,便于后续染色。

陇县染色剪纸传承人尹芳芳从事该项艺术40多年,深谙陇县染色剪纸的制作技巧。

1.png

尹芳芳在制作陇县染色剪纸。

尹芳芳介绍,在制作陇县染色剪纸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纸,再根据预先设计的图案大小裁剪纸张,通常将30张至50张纸叠放在一起并用纸钉或其他东西固定,确保在阴刻图案时纸张不会移动。

“制作时,我们按照设计好的图案,用刻刀沿着图案轮廓进行阴刻。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线条的一致性和形象的完整性。刻好后,就可以对其进行染色。”尹芳芳说,“根据设计要求,我们要先使用红色、绿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进行调色。染色时,通常先染一小部分,然后让染料自然渗透,产生独特的渲染效果,再根据渲染效果进行微微补色。染色完成后,将剪纸放置在热炕上压平烙干,防止串色或起皱。剪纸干燥后,再将剪纸放到纸箱中用板压实,确保不卷曲变形。”

陇县染色剪纸制作步骤可能会因每个人的习惯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基本流程相似。在尹芳芳看来,陇县染色剪纸制作过程中最为关键、最难把握的一步,就是染色。

“选择合适的颜色对于陇县染色剪纸最终呈现的艺术效果至关重要,染色时还要考虑颜色之间的搭配和整体的平衡。颜色的深浅也会直接影响染色的效果。”尹芳芳说,“通常,我会先用清水稀释染料,等颜色调配到所需的深浅程度再将调制好的染料加热,以达到更好的晕染效果。染色时,我还会特别注意在两种颜色之间留空白,并使用少许清水使其自然过渡,从而增添艺术效果。”

纸张的湿度也会影响颜色的渗透和融合。纸张太干会导致颜色无法均匀渗透,太湿则可能会导致颜色扩散过度。染色前,制作者需要对纸张进行轻微湿润处理,使其达到适宜的湿度。

“染色时,要特别注意控制颜色渗透的程度,以免颜色过深或产生不必要的晕染。这需要对纸张的吸水性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调整。由于陇县染色剪纸通常是将多张纸叠加在一起进行制作,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防止其串色。这些注意事项都是为了确保陇县染色剪纸最终能呈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尹芳芳说。

匠心不改  薪火相传

和尹芳芳同村的很多小朋友经常来她家学习制作陇县染色剪纸。

“孩子们手工课上需要剪纸、画画,所以经常过来找我学习。看到这么多下一代喜欢陇县染色剪纸,我很高兴。”尹芳芳说,作为陇县染色剪纸传承人,她会毫无保留地把陇县染色剪纸技艺传授给孩子们,让他们延续这份热爱。

为了让陇县染色剪纸更好地传承下去,平日里,尹芳芳会为儿媳黄丽传授这门手艺。

“我跟婆婆学了6年多,觉得制作染色剪纸是个力气活,也是个技术活。现在,我对染色还不太精通,熬染料、调色、染色都是比较关键的环节,我会一直学下去。”黄丽说。

77岁的兰德祥也是陇县染色剪纸的传承人之一。他创作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十二生肖、戏曲人物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现在,兰德祥正在将这门手艺传给儿子及本村的年轻人。

2.png

兰德祥在展示陇县染色剪纸。

近日,为了进一步促进非遗知识的普及,营造保护、传承非遗的浓厚氛围,陇县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将非遗文化融入课堂,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非遗传承的种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

近年来,陇县将陇县染色剪纸列入民间文化艺术保护项目,每年举行民间工艺品展示展销活动,建立民间染色剪纸艺人档案,成立陇县民间艺术协会,建设民间艺术陈列室,表彰扶持陇县染色剪纸老艺人,举办陇县染色剪纸研讨会、陇县染色剪纸培训班等,以实际行动保护、传承非遗。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陇县染色剪纸的传承、保护,加大对非遗传承人技能培训力度,持续做好非遗活态传承,探索‘非遗+旅游’‘非遗+乡村’‘非遗+文创’等新模式,让陇县染色剪纸绽放出更加迷人的时代光彩。”杨秉权说。

4.png

尹芳芳制作的含有“龙”元素的剪纸作品。

陇县染色剪纸

陇县染色剪纸是将彩色点染和剪纸技艺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据传起源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时期。

在陇县,染色剪纸多用于春节或婚庆时装点窗户,所以又叫“染色窗花”。陇县染色剪纸分单色染和彩色染两种,以造型和配色见长,题材有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戏曲人物、传说故事及生产生活场景,风格古朴细腻,具有传统文化意蕴与民间趣味。陇县染色剪纸形式多样,有窗花、门笺、顶棚花、桌裙花、鞋花等。其中,窗花最为普遍。

2013年,陇县染色剪纸被列入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秦守艺人

尹芳芳:因为热爱 所以坚持

5月19日,陇县东南镇边家庄村,尹芳芳家的炕上铺满了陇县染色剪纸的成品和半成品。

“我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都会制作陇县染色剪纸。小时候,我非常喜欢坐在炕边看他们剪纸。一来二去,我就有了想要试试的念头。”尹芳芳说。

在家里人的影响下,尹芳芳10多岁便开始学习这门技艺。起初,由于家庭条件不好,父母既担心尹芳芳浪费纸,又怕她在刻纸样时把手划破,不支持她学艺。但怀着对陇县染色剪纸的热爱,尹芳芳从未放弃。

“那时候,父母白天去地里干活,我就在家悄悄刻、悄悄染。经过长时间练习,我终于能做出剪纸,家里人才同意我继续学。”尹芳芳说。这一做,就是40多年。尹芳芳说:“我就是喜欢做这个。”

“比起刻、染的难度,更难的是创作。想要创作一幅好作品,需要付出很大精力。”尹芳芳告诉记者,陇县染色剪纸可以融入飞鸟走兽、风景建筑、民俗文化等多种元素,她的很多作品都是经过好几年构思,反复修改才制作完成的。

由于长时间进行精细工作,尹芳芳的眼睛变得模糊,视力大不如前。她的手指也因为过度使用患上了腱鞘炎,并做了手术,但她依然没有放弃。

她放不下手中的刻刀。

尹芳芳家中立柜的镜子上贴着几张剪纸艺术培训班的集体照。照片中的尹芳芳,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县上经常组织剪纸艺人培训,邀请很多专家给我们讲课,还发放大量的纸张让我们练习。对我来说,每一次培训,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尹芳芳说。

尹芳芳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一张张普通的纸,经过尹芳芳的精心创作,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她还利用闲暇时间,为小朋友教剪纸,让更多人了解剪纸文化,用实际行动践行非遗传承人的使命与担当。

“身为非遗传承人,我深知责任重大。我会把陇县染色剪纸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喜欢陇县染色剪纸。”尹芳芳说。


记者手记

非遗传承人的幸福感

手上的功夫,可以达到怎样的境界?

一件精妙绝伦的非遗作品,究竟凝结着多少智慧与心血?

非遗传承人既是手艺人,也是守艺人。想要练就拿得出手的绝活儿,并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需要倾注持久的专注、努力、耐心。这样的劳动无疑是繁复而辛苦的。但是,通过双手创造美好,也能让他们体会到十足的幸福。

人们常说,剪纸技艺需要“巧功夫”,也需要“苦功夫”,陇县染色剪纸传承人尹芳芳从这种“苦功夫”里体会到的却是满满的幸福。她说:“我最自豪的事,就是坚持制作陇县染色剪纸。看到人们喜欢我的作品,我觉得一切都值得。”

77岁的兰德祥既是木匠,又是陇县染色剪纸非遗传承人。靠着双手,他将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用兰德祥的话说:“做剪纸让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非遗已经逐渐融入现代生活。许多设计师将非遗元素运用到家居装饰、礼品包装、服装设计等领域,为现代生活增添了别具一格的美感。此外,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将非遗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多地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非遗,衍生出更多“非遗+文创”“非遗+研学”“非遗+旅游”产品。

从小众到大众,从匠心“守”艺到活态传承,越来越多的“非遗+”赋能非遗的传承、创新、发展,让非遗找到了“新生”的密码,焕发出新的魅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有了更多的可能,非遗传承人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来源:陕西日报)

微信图片_20240424144347.jpg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