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曹操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2019-11-12 20:05
曹操在文学史上四言诗的突出贡献,还体现在他对四言诗歌的改造方面。文学史上四言诗的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诗经》中。此后虽然不断有人写这类诗歌,但佳作却不多。尤其两汉四百年间,诗坛冷落,文人作四言诗者更为寥客。西汉初年韦孟,曾作四言诗,也较有名气。他做过楚元王傅,后又任元王子夷王、孙主戊的太傅。戊荒淫无度,韦孟作《讽谏诗》。其诗叙述历代之兴废,以窝讽:谏;之意。诗中有云:“如何我王,不思保守。不推履冰,以继祖考。邦事是废,逸游是娱”一”。韦孟在诗中以“恐皇舆之败绩”(《离骚》)的情感,对刘戊提出批评。鲁迅认为韦孟所作的诗“皆有风雅遗韵”(《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是有道理的。但总的来说,韦孟的诗乃幕仿《诗经》之作,使人读后不免有平板单调之感。东汉时四言诗的作者,当以蔡琶为最著名,他写的四言诗虽不多,但在文坛上有影响。他的四言诗现存有《樊惠渠歌》,诗云:“我有长流,莫或阔之。我有沟桧,莫或达之。田畴斥卤,草修莫厘。饥谨困悴,莫恤我思“一”(《古诗源》卷三》。此乃一首颂歌,写的是光和五年(公元183),京兆尹樊口鉴于阳陵县多卤田,新修一水渠,用以灌溉田地。作者有感而赋此诗。蔡琶的《述行赋》,在汉代抒情小赋中堪称佳作,然而这首《樊惠渠歌》,却未免使人失望。因为它的笔法、思想内容基本上是一篇拟古之作。此后不久,诗坛上异军突起,出现了曹操。他的四言诗,一扫秦汉以来“质木无文”幕拟之风。曹操的四言诗现存有《短歌行》二一首、《善哉行》三首和《步出夏门行》五章。尤其是《龟虽寿》反映出不信天命,年老志坚,积极奋发的乐观主义精神,在四言诗中实为空前之作。《观沧海》一诗中写出“秋风萧瑟,洪波勇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魄之大,想象力之丰富,得情景交融之趣,也是难得的佳作。评论家认为他的诗“豪迈纵横,笼罩一世”(《诗蔽》)、“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艺概》),均指曹操四言诗的雄伟气魄而言。曹操四言诗发扬了《诗经》的优良传统,横扫两汉以来四言诗的幕仿文风,使四言诗能在建安时代复兴,正是他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对旧的诗体善于改造,并加进新内容、新艺术技巧的结果。
曹操对诗歌发展的贡献,还在于他革新了五言诗。五言诗起于东汉。一般论者认为班固的《咏史》是较早的五言诗。内容写提萦救父,汉文帝除肉刑的事。其诗云:“,二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太仓令有罪,就逮长安城。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莞莞”一”。此诗从内容到形式,均无可称道。难怪钟嵘批评它“质木无文”。班固之后,文人作五言诗者还有秦嘉、蔡琶、哪炎、赵壹、辛延年等。秦嘉的赠妇诗,从艺术性而言,渐趋成熟。诗的造语自然,已明显表现出徘偶特点,感情也较为真挚,可见五言诗的进步较快。五言诗发展到东汉末年,出现了《古诗十九首》。它标志着五言诗的成熟。但《一1·九首》的内容多写人生无常、离愁别恨与思妇游子,而较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文人五言诗,在东汉时代特为罕见。也正在汉末魏初,曹操奋笔写五言诗。他的五言诗最突出特点是大胆地描写动乱的社会生活,艺术上继承东汉以来文人五言诗已取得的成就,然后加以创造,使他的某些五言诗成为“诗史”。曹操对诗歌发展的贡献,也在于他运用乐府古题来写新的社会内容。最显著例子是《茂露行》和《蕊里行》两首诗。崔豹《古今注》说:“《菠露》、《篙里》,泣丧歌也。本出田横门人,横自杀,门人伤之,为作悲歌。言人命奄忽,如蓬上之露,易啼灭也。亦谓人死魂魄归于篙里。至汉武帝时,李延年分为二曲,《蓬露》送王公贵人,《篇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枢者歌之,亦谓之挽歌。”这是说《茂露行》、《篙里行》均属挽歌,乃旧时出殡时挽枢人所唱。曹操大胆地用它来写时事:《蓬露行》描写洛阳在董卓等人焚掠后的残破景象,《篙里行》描写袁绍、袁术等军阀借讨董一草为名,互相火并,争权夺利,造成田园荒芜,白骨盈野的景象。曹操改造乐府古题的手法,实际上是采用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曹操在改造乐府民歌时,还突破一r乐府音律的限制,根据内容的需要突破原来的旧形式。例如《燕露行》、《篙里行》,古时均属杂言,《善哉行》古辞为四言,而育操用五言来写,曹操对诗歌的改造,在他之前的作家中,几乎无人能与之相比关。曹操不仅在改造诗歌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而且在改造文章方面也取得了卓越成就。汉武帝独尊儒术,此后经学章句在文化领域中占统治地位。此种风气影响到文学方面,形成许多文人强调宗经,重视摸拟。东汉大赋作者如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两京赋》等,均属摹仿之作。至于散文,扬雄的《太玄》摸拟《易经》,《法箭汁攀拟《论语》。东汉时徽纬迷信又与章句相结合,致使文学在邪路上越走越远。由于赋体内容空虚,专重形式,散文也逐渐骄文化。在句式上多为对偶。尽管汉末汉赋也产生厂抒情小赋,用以冲击上述幕拟之风,但形式主义之风已占统治地位。正在此时,曹操以简约严明的文风向形式主义文风进行挑战,而且在内容_L不受泪传统思想的束缚。曹操的文章,存留下来的共为一百四十余篇。这些散文中,有的则是军令、志疏、食谱等,其中多数文学价值不大。此外还有些表、令、书等日常应用文,文学价值也不很高。但上述作品记录了曹操一生的思想言行,是我们研究曹操的宝贵资料,更重要的是它的存在说明曹操对改革东汉以来的文风,做出一r贡大贡献。曹操有咋表体文章与东汉其他作家的同类作品相比,一眼便可看出其高下。我们不妨摘抄两篇一阅。
昔袁绍作逆,连兵官渡。时众寡粮单,图欲还许。尚书令苟或,深建官往之便,远恢进讨之略,起发臣心,革易遇虑,坚营固守,檄其军实,遂摧扑大寇,济危以安……
一一曹操《请增封荀或表》
臣闻唐虞以师师咸熙,周文以济济为宁。区区之楚,犹用贤臣为宝。卫多君
子,季札知其不危。由此言之,忠臣贤士,国家之元龟,社樱之祯固也。昔孝文摄
匈奴之生事,思李牧于前代。孝宜忿奸邪之不散举,张敞于亡命。况在于当时,谦虚
为罪,而可遗弃。臣伏见护差校尉皇甫规,少明经术,道为儒宗,修身力行,忠亮
阐著,出处抢义,嫩然不污,藏器林戴之中,以辞征召之龙·“…
一一蔡琶《荐皇甫规表》
上面两篇文章,均属表的文体,都是上书给君主看的。前者表扬荀或,请君主增封,后者推荐皇甫规的德才,请帝王录用,从表面看相同之处不少。但细读二文,就会感到竹文远胜蔡文。脚文把叙述苟或的功绩,以及他自己在战争中几次指挥失误一并来写,”J得具体、真实。曹操在表中写了荀或的两大功绩:①官渡之战,曹因军粮不足,拟退兵许昌;荀或建议竹操坚持战斗,终用奇兵而破敌。③袁绍被打败后,曹操拟南击刘表, 荀或又提出建议让曹乘胜消灭袁绍,占领河北,以巩固北方的根据地。由于荀或的谋划,使曹操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终于统一了北方。象曹操那样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特别是他身为王、公,权比献帝还要大的人物,真实写别人的重大功勋和自己在战争中的指挥失当,这是不容易的。按常理说,即使苟或有这么大功绩,做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者,也要把功动归于自己。然而曹操不仅未这样做,还在表彰荀或的奏表中,把苟的有谋略和自己的指挥不当,在文中和盘托出。这类文章,在封建社会中实在难得。曹操在历叙荀或功绩时,笔锋饱含感情、使人读后倍觉亲切。就文章艺术性而言,叙述简约,开门见山,文字朴实,句式虽偶有徘句,但接近口语。蔡琶的表,则与曹操的表不同。就内容来说,他极力吹捧皇甫规的品德。让人感到皇甫规的事迹并非十分突出,但荐文中的颂词却不少。蔡琶此表与他的大量碑文有相同处:读者感到赞扬过分而近于阿波。由于具体事迹不多,加之多奉承的话,文章感人之力不强,文章的写法,不是单刀直入,而是以古事开头,然后再进人主题,落人一般行文的俗套。此外蔡琶追求语言华丽,而且多徘句。例如“孝文温匈奴之生事,思李牧于前代,孝宜忿奸邪之不散,举张敞于亡命”、“论其武劳,则汉室之干城,课其文德,则汉家之腹心”等,仅三百字的短文中就有数处之多。蔡琶的文章确实有文采,但给人感觉是在“做”文章,显得生硬。曹操的文采虽不如蔡琶,使人读后感到言之有物,信笔而挥,不故弄玄虚。为此我们认为,曹操在改革东汉以来的文风方面,取得的成就较为显著。
曹操为文的另一特点是冲破东汉多数文人的宗经,把自己内心感受基本上如实地写出来。方面的突出例子是《述志令》。此文是《曹操集》中篇幅最长者,已超过千字。他写该文的目的,是为了反击他的政敌说他有“不逊之志”,而且也是为了安定他的部下拥汉派的人心。在文中明确表示:“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即是说,无论为国或为家,兵权绝不能交出去。此乃曹操内心深处真实之言。东汉文章最大缺点是很少讲真话,多为“瞒和骗”。曹操却肯于吐露些政治方面的真心话,这对汉代文章是革新。如汉文中多宣扬儒家的忠孝之道,而曹操在给下属和朝廷大臣的令中,肯于讲他死后让孔雀台的歌伎“皆当出嫁”的话,这也是东汉文章中极少见到的。
此外曹操在《述志令》中谈到自己在汉末魏初的历史作用时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也是真话,但也是宗经的“君子”们所不肯讲的。鲁迅对曹操的为人、为文,颇为赞许,说“他胆子很大”、“做文章又没有顾忌”,任笔而写,致使他的文章呈现出“通脱”随便”的特色。曹操文章的“通脱”风格,对东汉文的宗经、拘谨和形成固定格式的文风,也是在进行改造。当然曹操是封建社会的政治家。他接受别人意见和肯讲真话,都是有限度的。例如当荀或不同意曹操称魏公和接受“九锡”殊礼之后,操逼苟或自杀。曹操自己虽不称帝,却创造条件让儿孙做帝主,这一点他就不肯讲。这说明曹操也有其虚伪的一面。曹操文章的另一特色,是简约严明。这对汉文的铺叙繁缉,又是革新与改造。《军徽令》便是极好的例证。此文写于建安七年。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以后,又击败了奉袁绍之命略取汝南的刘备。此时曹操驻军其故乡憔县,他看到,’I日士人民,死丧略尽”,颇为伤心。于是在令中具体提出抚恤死亡者家属的措施,目的是提高士气,激励将士为统一大业献身。这样多的内容,曹操仅用八十余字。这类文章,即便在他同时代大文豪孔融的文集中也很难找到。孔融的文章,’气首推其《荐弥衡表》。此文被刘把誉为“气扬采飞”,但此文的开场自,便己接近竹操《军憔令》全文字数。孔文确实华丽,但同时也存在铺叙繁缉的缺点。可见,即使与啊操同时代的文人能把文章写得如竹操那样简明的人,也实在不多。鲁迅评曹操为“改造文章的祖师”。这一崇高评价,竹操是当之无愧的。
正因为如此,曹操在文学史上应亨有较高的地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