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八中学师生创编13套课间操,让大课间“燃”起来;同时该校引导学生课间进行个性化活动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虽然课间只多了5分钟,但是下楼活动更从容了。我们对课间的每一分钟都非常珍惜。”11月15日上午,在北京市第八中学东里校区,初二18班的周乐知刚刚结束了大课间的跳操运动,正在自由活动。
北京推行课间一刻钟改革已两月有余,北京各区、各校实施情况如何?各区、各校又有哪些创新性做法让孩子们享受课间活动的快乐?近日,新京报记者走进西城的中学,探访这里的课间新变化。
探访1 小课间
拓展活动空间 学生可运动可练习乐器
“快来快来,凑个人打对抗!”11月15日上午10点50分,北京市第八中学东里校区的学生们迎来了上午的第二个课间一刻钟,他们从教学楼里陆陆续续走出并瞬间占满了整个操场。学生们三三两两一起,或组队打篮球,或打乒乓球、羽毛球,或是聚在一起研究操场上的银杏树,挑选好看的落叶。
记者了解到,北京八中东里校区为该校初中部,目前共有初二、初三两个年级共1700余名学生。学生众多但活动空间有限,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落实课间一刻钟?北京八中副校长耿晓东介绍,学校在场地利用上进行了合理划分,通过各种方式拓展活动空间,“绿草坪这一块给孩子们提供了玩足球的空间,操场中间既是篮球场,同时也作为羽毛球场地使用。在两栋教学楼中间的空地,也规划了羽毛球场地。同时操场一侧的平房也特意进行了整理,去年就给孩子们规划了室内的乒乓球室。”
同时,该校还调整了课间铃声,从原先单调的铃声改为舒缓且节奏感较强的音乐铃声,引导同学们放松休息,也提醒教师及时下课,既有教师鼓励学生走出教室的温馨话语,也有注意安全有序活动的善意提醒。“课间铃声时长也从22秒延长到33秒,提醒老师和学生们要按时休息。”耿晓东说。
八年级1班的黄子倩和赵芷姗告诉记者,班级里还有了“共享器材架”,不仅有学校提供的羽毛球拍等运动器材,也有学生自己带来的篮球等,“同学们带来不一样的运动器材,大家可以一起玩儿,课间我们就下来打打篮球和羽毛球。”
记者了解到,该校在充分利用操场、楼间空地、长廊等公共活动空间的同时,还会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性化的活动,比如跳啦啦操、进行乐团练习等等,或参与学校开展的组织活动,比如心理咨询与辅导、学科沙龙、广播站、小型讲座等。今年夏天,该校学生还利用午间时间在校园里进行了一场特别的花园音乐会。
变化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逐渐显现。耿晓东表示,课间一刻钟落地后,学生们越来越高兴,“别看只多了5分钟,但是学生们锻炼的时间多了,交流的时间也多了,身心也更放松了。家长们也反馈孩子吃饭香、睡觉也香,精神状态好了很多。”与此同时,老师们也变了,绝不占用学生休息时间、杜绝拖堂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铃声响起,当堂的任课老师,会督促引导学生暂停学习活动,走出教室,开展适合的运动。操场上不仅有体育老师了,很多老师参与到和学生一起锻炼的阵列之中。
探访2 大课间
创编13套课间操 为学生带来新鲜感
击掌、跳跃、扩胸、高抬腿、自由搏击……当天上午9点35分大课间开启,学生们在操场上排列整齐,在领操员的带领下跳起了自编操。记者了解到,为了丰富学生们的课间活动内容,该校发起了“我的课间我做主,一起来跳我编的操”活动,初二、初三学生们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创编喜欢的动作,自主选择喜欢的背景音乐,目前已陆续创编了13套课间操。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中。
周乐知是参与自编操创作的学生之一,“我在课间操里加入了开合跳、踢脚、展臂的动作,老师还建议我们加入一些搏击动作,有一些力量的感觉。”周乐知在创编课间操的时候,不仅借鉴了上一届学生的成果,还在网上看了不少舞蹈,“我特别喜欢展臂的动作,因为扩胸再加上跳跃,给人一种特别有活力的感觉。”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30分钟的大课间里,学生们神采飞扬地随着音乐节奏边唱边跳,完成了三套不同的课间操。学校还为每套课间操设置了领操员,方便学生规范完成相关动作。
该校体育教研组组长闫永刚解释,大课间展示的课间操主要是现在初二年级的学生们创编的,“不同的课间操可以带给学生们一些新鲜感。其实最开始我们是从改变课间操音乐开始的,后来才慢慢开始改变动作。”在闫永刚看来,课间操也是学校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都有课间操。课间操推广之前我们也做过学生的心率监测,平均每套课间操的学生心率都会达到170,课间操的动作也以跳跃为主,这样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以及下肢力量。”
与此同时,为了应对天气变化,学校还带领学生们一起创编了室内操,通过双手击掌、握拳等不同的动作和动感的音乐,既让学生放松心情,也能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比如握拳,学生们长期伏案,手臂容易酸,握拳这个动作有助于提高小肌肉群的力量。”闫永刚说。
■ 聚焦
提升教师课堂节奏掌控能力做到按时下课
今年秋季学期起,北京全市中小学校课间从10分钟变成了15分钟。记者从西城区教委获悉,西城区提出“课间撬动治理”,推进学校治理从“管理导向”向“育人导向”转变,以课间时间调整辐射育人理念、课程建设、教学设计、队伍建设、德育管理等学校治理多维度,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升。
课间时间是教育供给的重要部分,“课间一刻钟”符合当下教育现状和教育规律。西城区教委指导学校制定“一校一案”,引导校长和干部教师理解课间活动对于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价值,开展政策宣讲、工作经验交流、教科研培训等,让一线教育工作者逐步转变管理观念和安全观念,用心探索“课间一刻钟”适合的活动方式,由课间活动管理者向设计者、协同者、参与者转变。
课间活动效果也与课堂教学息息相关。记者了解到,为了充分尊重课间应有的时长和学生的活动,西城区聚焦课堂教学设计,发挥教科研部门的作用,通过学科教师基本功培训、日常教研活动、教研员进班听课评课等,指导各学科教师做好课堂教学设计,优化现代化设备和素材的选用,提升教师的课堂节奏掌控能力,做到按时下课。
西城各学校把“课间一刻钟”和日常学校健康促进工作相结合,因校制宜,科学引导学生在操场、楼道、教室等不同场所进行课间休息,设计了休闲体育、益智游戏、艺术律动等类型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张弛有度。同时,各校还充分利用市、区提供的资源,让不同学段的教师学会设计课间活动,做好安全管理,与学生共同参与课间活动,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