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赋活力 多管齐下促发展
——推进宝鸡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宝鸡市政协调研组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一道桥梁。近日,宝鸡市政协成立调研组,深入凤翔、扶风、眉县等地,就推进宝鸡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宝鸡市大力推进博物馆事业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现代博物馆体系初步形成,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一)发展体系日臻完善。“十三五”以来,眉县博物馆、陇县博物馆、凤县博物馆、凤县革命纪念馆等建成并对外开放,宝鸡周原博物院、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等5家博物馆、纪念馆相继完成改造提升,新增非国有博物馆4家,社区博物馆4家。目前全市现有各类博物馆(含备案行业纪念馆、收藏有文物的文化馆)达35家。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宝鸡周原博物院晋升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市三级以上博物馆、纪念馆5家。扶眉战役纪念馆、凤县革命纪念馆进入国家免费开放经费补助博物馆名录,全市国家免费开放补助经费博物馆5家,初步形成了以市级博物馆为主体,县区博物馆为支撑,非国有、社区、行业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
(二)陈列展览精彩纷呈。先后推出《明月照琼琚》《平阳怀古》等25个原创展览。《文物里的“中国”》入选国家文物局2019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介展览项目,扶眉战役基本陈列展入选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赫赫宗周万邦之方——周原遗址考古成果展》入选《博苑掇英——全国博物馆陈列艺术成果交流展》。《决战扶眉》《文物里的“中国”》展览分别获“陕西省首届博物馆优秀展览”最佳内容设计奖和特别奖,《牛转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联展》被《中国文物报》评为创意展陈布展一等奖。
(三)对外交流日趋活跃。近年来,宝鸡青铜器、玉器先后在国内30多个城市展出。一是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展览。何尊作为定源重器参加了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何以中国》大展。二是宝鸡文物在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泰国、日本等国展出,其中41件(套)精品文物赴日本参加《兵马俑与古代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展览》。三是成功举办了周原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博协史前遗址博物馆专委会15届年会、第四届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等。
(四)社会教育成效显著。重视发挥历史文物的社会教育作用,策划的《逨鼎里的西周监察官故事》在中纪委网站“博物馆时光”栏目播出,短视频《何尊》作为遴选的35个博物馆优质作品在全国推广,纪录片《廉鉴》和《青铜王朝》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飞翔的凤鸟”“秦公陵园寻乐趣”系列社教体验活动项目分别获陕西首届“博物馆教育项目优秀案例”一等奖和三等奖。建成了中华石鼓园研学基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被命名为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中华石鼓园、宝鸡周原博物院、凤县革命纪念馆被命名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凤县革命纪念馆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到博物馆去”成为社会新风尚。
(五)文创产品形成规模。先后开发推出了以青铜文化、唐文化、青铜器复仿制品、3D车马玩具为主题的40多类近100种文创产品,获得文物复制品商标和专利100多项。建立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文创产品展示中心、法门寺博物馆文创产品天猫旗舰店,尝试探索了数字藏品开发,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文创产品获“第八届中国博物馆与相关技术博览会——弘博奖·最佳展示奖”,通过文创产品“把博物馆文化带回家”。
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
二、困难与问题
宝鸡市博物馆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对标推动博物馆事业“活”起来,让文物“活”起来的新要求,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不容忽视。
(一)建筑特色不够鲜明。目前,全市共有博物馆纪念馆35家,其中大多数为国有博物馆,且多为文物博物馆,建筑风格和馆内布局雷同,缺乏鲜明特色,与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布局合理、门类齐全、数量充足、特色鲜明的目标还存在差距。
(二)观览体验有待提升。馆藏展示方式较落后,陈列方式多为大通柜和中心立柜相结合,模式简单,方式呆板,对文物功能的说明很少且过于简单,体验较差。比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宝鸡周原博物院内很少使用自然光或整体照明,多以荧光灯或白炽灯等进行局部照明,展馆内主色调以灰黑为主,光线较为昏暗,不利于老人和弱视人群观看文物及介绍,影响整体观展效果。
(三)体制机制还需做活。管理体制机制僵化,文创产品经济效益差,文物资源整合利用不够,馆校、馆际合作较少。目前市属6家博物馆,除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列入国家免费开放补助博物馆能够享受补贴政策,其余均需市财政保障。
三、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分类施策,优化完善博物馆建设体系。一要按照“新建一批、提升一批、规划一批”的思路,新建宝鸡历史博物馆、国家军事博物馆宝鸡分馆、宝鸡秦腔博物馆、宝鸡铁路博物馆、宝鸡钛博物馆、宝鸡秦岭自然博物馆、宝鸡种子博物馆等一批博物馆、纪念馆。二要推进麟游九成官博物馆、扶风县博物馆新馆、秦都雍城博物馆建设。抓好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宝鸡北首岭博物馆等综合改造提升。三要依托宝鸡人文历史非遗民俗、红色遗存、自然生态等优质资源和工业、农业、水利、交通等发展优势,规划宝鸡三线建设博物馆、生态博物馆、乡情村史博物馆、红色纪念馆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专题性博物馆,使博物馆建设与城市规划、产业新区、景区建设、乡村振兴等有机合。
(二)坚持特色优先,全力提升博物馆发展质量。一要围绕实现博物馆高品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目标,充分挖掘馆藏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创新拓展博物馆展陈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国际表达,增强展陈的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提升博物馆吸引力、感染力。二要围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探索独立策展人制度,推广以需定供的菜单式展览服务。依托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周原博物院、先秦陵园博物馆等推出周秦文化文物展;依托法门寺博物馆、麟游县博物馆等推出大唐文化文物展;依托北首岭博物馆等推出史前文物展;依托扶眉战役纪念馆、宝天英烈纪念馆、凤县革命纪念馆等推出红色主题展览,全方位展示宝鸡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三要围绕推动博物馆事业创新发展,强化跨界融合和数字赋能,推进博物馆建设与科技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文物”、大数据、3D建模、VR(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文物动态展示体系,加强对中华文明的研究阐发、教育普及和传承弘扬。比如首都博物馆的“万年永宝”展览,观众可以通过AR技术看到文物的动态展示及复原过程,三星堆博物馆推出了MR导览电影《古蜀幻地第一章青铜神树》,观众一边看文物,一边看电影,沉浸式体验古蜀人生活。这些新技术使观众能够跨越时空,领略文物之美,更通过趣味性和互动性让文物“活”起来。
(三)坚持守正创新,赋能博物馆发展活力。一要坚持改革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为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大力发展文创产品,重创新、深挖掘、强引导,打造姜炎文化、周秦文化、大唐文化、西府民俗等文创品牌,激发博物馆发展活力。比如故宫博物院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成立文创审查小组,邀请专业人士参与,定期开会对各类文创产品进行审查,严格把关,打造既能传承历史文化,传播文化价值,又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特色产品。二要发挥博物馆阵地作用。建立博物馆教育馆校合作机制,大力实施博物馆“六进”活动,使博物馆真正融入公众生活。大力开展与高校和国内外著名博物馆合作共建,实现资源和品牌共享。比如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打破省域边界,与毗邻的香港、澳门等地文博单位合作交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流动博物馆”品牌,为泛珠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灵活多样的巡展和文博服务,让展览“动”起来,让文博“热”起来。三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有效整合市县文物资源,围绕周原、雍城遗址申遗和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对宝鸡周原博物院和岐山县周原博物馆进行整合实现统一管理、一体运营,将位于市区的金台、渭滨、陈仓博物馆进行整合,做大做强博物馆品牌。四要大力支持行业博物馆发展,鼓励企业建设博物馆或者工业展馆、纪念馆,建立国有博物馆帮扶非国有博物馆工作机制,提倡以捐建、“文物认养”等方式支持博物馆事业发展。五要实施类博物馆培育计划,鼓励将具有部分博物馆功能、但尚未达到登记备案条件的社会机构纳入行业指导范畴,做好孵化培育;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博物馆事业发展,建立和完善博物馆事业发展扶持机制。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职能,加强统筹协调,构建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市县联动、社会参与的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调研组组长:宝鸡市政协副主席李军科;调研组成员: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张辉、民革宝鸡市委会副主委王晓燕)